黑蓝论坛
标题:
最牛的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42
标题:
最牛的论文
【八阕】1.最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p>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 </p><p>2. 最牛投稿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 </p><p>实例:SIMS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SIMS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B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p><p>3. 最牛B的论文没必要长篇大论,千把字足以。实例:德布罗意是个花花公子贵族,本科是历史学专的,后来实在闲着无聊去读了5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论文是一页纸,还涉嫌“抄袭”。 </p><p>答辩委员会气的都不想让他答辩。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感到很没面子,自己学生毕业不了真是耻辱,于是他鼓动了爱因斯坦一起帮着求情:让这小子过了吧,他老爸是法国内政部长,咱惹不起。那篇“垃圾”论文后来被薛定谔看到了,薛定谔看着这页论文苦思冥想了1个月,发表了量子力学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猫也成为最有趣的一只猫。 </p><p>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1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2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b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 </p><p>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我想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济挥小?br />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我还没考证过。 </p><p>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4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说,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的归结为偶然的因素。正所谓:牛者恒牛。</p>
作者:
六点亡羊
时间:
2007-8-4 13:42
<font size="4">牛者恒牛<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weight: bold;">,逑者恒逑。</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weight: bold;">鲍德希的红,底特律活塞。</span></font><span lang="EN-US"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p></p></span>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2
存了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42
原稿!原稿有没有?说不定我看了能发现武学秘技呢!
作者:
陈皮
时间:
2007-8-4 13:42
我准备发现<金瓶梅>,考究出来西门庆原来是欲望的旋涡
作者:
张研
时间:
2007-8-4 13:42
<p>“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p><p>在数学史上这真是个常见的句式</p>[em06]
作者:
松尾猫
时间:
2007-8-4 13:42
[em04] maosi
作者:
王敖
时间:
2007-8-4 13:4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张研</i>在2007-2-8 14:29:22的发言:</b><br/><p>“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p><p>在数学史上这真是个常见的句式</p>[em06]</div><p>这个张研有发言权,诗歌史上,在杂志发表也有类似的。当年门罗女士受到史蒂文思的投稿,看了就觉得好极了,意思是不懂,坚决发表,很多年后仍然以此为荣。</p>
作者:
太上老军
时间:
2007-8-4 13:42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tbody><tr><td style="WORD-BREAK: break-all;"><span class="blog_body">1923年9月至10月间,德布罗意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接连发表了三篇论文:《辐 <br/>射——波和量子》、《光学——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物理学——量子、气体运 <br/>动理论以及费马原理》。在这几篇短文中,提出了现在称为“德布罗意波”的思想。 <br/>1824年,在题为《量子理论研究》的博士论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在前几篇文章中提 <br/>出的相波理论,并于同年11月27日在佩兰的主持下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br/>德布罗意1924年毕业,之前1923年发表的几篇论文能说明文中所说如何骗学位纯属子虚 <br/>乌有. <br/>再来看看这个: <br/>路易斯·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1892~1987)出生在法国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 <br/>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大学攻读历史,1910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在他哥哥、著名的 <br/>X射线物理学家莫里斯·德布罗意(Maurice de Broglie,1875~1960)的影响下,对物 <br/>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他哥哥的私人实验室里进行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 <br/>在阅读了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学术报告和论文后,就下决心去弄清楚普朗克引入的量 <br/>子概念的真正本性。在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后,他的研究工作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 <br/>断。大战结束后,他又继续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工作,并在朗之万(Paul Langevin,1872 <br/>~1946)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br/>好象也并非是成天愁着如何打发时间才去研究历史研究物理来磨蹭无聊的日子吧? <br/>谁也不能否认科学上的巧合,但我还是想说那句话:机遇只降临于那些做好准备迎接 <br/>它的人。 <br/>另外,1924年德布罗意就毕业了,为什么维也纳大学1926年才收到那篇毕业论文呢? <br/>而且毕业论文写那么烂,朗之万还寄给这个寄给那个,还显不够丢人啊?再说了,德 <br/>拜也不是草包,博士论文只有两页,那么奇怪德拜肯定先自己读一遍,若真是没有价 <br/>值还会让薛定鄂在seminar上讲? <br/>Bug太多了,不挑也罢。真搞不清写文章的人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br/>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误会。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现在经重新整理并翻成英文后是80+页,原来的法文原版绝对不可能只有一页多。其实真正一页多的论文是他提出物质波这个概念是时写的paper,在那个phys. rev.只有一本的年代,大家都没有什么灌水的热情。。。呵呵 <br/>zt</span>
</td></tr></tbody></table>
作者:
太上老军
时间:
2007-8-4 13:42
张研是学数学的?
作者:
阿呆
时间:
2007-8-4 13:43
有意思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s://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