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太平天国战争中的职业经理人们 [打印本页]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12-22 01:41
标题: 太平天国战争中的职业经理人们
&gt; 一开始讲李连杰是四大的一个manager,带人去做一个在舒城的IPO,失败了,不好意<br />&gt; 思去见Par,就跑了。<br />&gt;<br />&gt; 李连杰跳到了一家local所做一个小项目,刘德华是经理,金城武是in-charge。他们<br />&gt; 欺负刚去的人,就把最难做的几个section,包括长投啊,defer tax啊,还有新旧准<br />&gt; 则转换什么的,都扔给他,面对的客户也是最tough的一个客户。但是李连杰三两下就<br />&gt; 把客户给搞定了,分的几个section很快也做完了,非常强悍。项目做完之后,刘德华<br />&gt; 和金城武都很器重他。<br />&gt;<br />&gt; 李连杰呆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local所钱太少,项目也不稳定,就跟刘和金商量,带<br />&gt; 着他们集体跳去四大,骗他们说,只要去了那儿,可以涨工资,实报OT,按时home<br />&gt; trip。李连杰带着刘和金及手下一群staff回到以前的公司,去找par,说“再给我几个<br />&gt; 做过的staff,我一定把舒城这个IPO做好”。这个项目有三个par,商量了一下,说,“<br />&gt; 好,再给你几个人,但是dead line是15天,而且没OT。”刘德华和金城武很生气,要<br />&gt; 走。李连杰说,“这样吧,我只用10天,剩下5天charge OT”。这一群新来的staff,天<br />&gt; 天通宵,真的只用10天把项目做完了。<br />&gt;<br />&gt; 几个Par很开心,决定让李连杰单独组建一个部门,还让他做department head。刘德<br />&gt; 华和金城武按照公司policy,都被down grade了,分别做B3和B1。Par然后给了李连杰<br />&gt; 一个很大的IPO。李连杰给刘德华和手下的人说,我们一起熬三年,这三年,我们都没<br />&gt; OT,没home trip,但项目做完之后,绝不会亏待大家。大伙决定跟着他干。<br />&gt;<br />&gt;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他们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刘德华带来的那群staff里,有<br />&gt; 两个人放了飞机,被李连杰抓住了。李连杰把所有人叫到一起开会。刘德华很不理<br />&gt; 解,说“做项目,拿OT,放飞机,这是规矩。”李连杰说“以前怎样我不管,从今天开<br />&gt; 始,只要是我的项目,就不能放飞机”。还说了一番大道理,什么professionalism<br />&gt; 啊,诚信啊什么的,然后把那两个staff release了。刘德华和金城武当时还被感动<br />&gt; 了,很多年以后,才知道,这都是骗他们的,李连杰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br />&gt; coverage,都是为了他自己。<br />&gt;<br />&gt; 这样一年又一年,做完了一家又一家子公司,刘德华也升了manager。这时他们开始做<br />&gt; 最大的一个site,在苏州。做了一年多还没做完。李连杰对coverage卡得越来越<br />&gt; 死,手底下的staff出来都5年了,没有home trip,没有OT,连outlay都一直拖着没<br />&gt; 报。大家的现金流都很紧张了,很不开心,不断有人交信。终于有一天,大家爆发<br />&gt; 了,聚在一起,要求批OT。一群人聚在军营外,大喊:“批OT,批OT,批OT。”刘德华<br />&gt; 也站在了兄弟们一边,说,“我给你们批OT。”李连杰不同意,说“不是我对兄弟们<br />&gt; 狠,实在是charge rate太高,budget撑不住啊。”于是刘德华也交信要走,被李拦住<br />&gt; 了。僵持了很久,双方妥协,OT打6折,终于还是批了。但李的心里从此和刘有了一条<br />&gt; 深深的裂痕。<br />&gt;<br />&gt; 苏州终于做完了,然后去南京做consol,做得很快,项目终于结束了。手底下的staff<br />&gt; 拿了钱,休了假,矛盾暂时平息了。<br />&gt;<br />&gt; 这时候也是一年的6,7月了,几个par聚在一起开会,做QPR,给所有经理打JAF和PAF<br />&gt; ,讨论升职的问题。对于南京这个项目,虽然成功了,收的钱也不少,但是coverage<br />&gt; 远远低于了40%,par们很不开心。他们对李连杰说,“公司准备在南京开一个分<br />&gt; 所,准备让你负责,去做那边的salary par,怎么样。”李连杰很开心,熬了这么多<br />&gt; 年,不容易啊,都说大陆人难升,终于还是熬出来了。<br />&gt;<br />&gt; 但这时,几个老头儿又阴阴的说了一句,“听说做这个IPO的时候,刘德华说要批OT就<br />&gt; 给手下人批OT,他一交信一个team的人都和他一起交信。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br />&gt; 啊?到底你是这个项目的engagement manager还是他刘德华是engagement manager<br />&gt; 啊!!!”<br />&gt;<br />&gt; 李连杰知道这几个老头儿对刘德华很不满了,如果不除掉他,自己可能就升不了par<br />&gt; 。在前途和兄弟情谊之间权痕了很久,他终于还是选择了前途,找了个机会把刘德华<br />&gt; counseling out了。<br />&gt;<br />&gt; 金城武这时候已经是项目的overall in-charge了,对此很伤心,很失望,终于也交信<br />&gt; 离开了。<br />&gt; 但李连杰也没有成功,就在南京所开业的前夕,他终于还是被几个par给除掉了。<br />&gt;<br />&gt; 电影的最后,几个老头又坐在一起喝酒吃花生,谈起这个项目,说“李连杰做SM确实还<br />&gt; 是个人才,可惜,他不懂权术啊,想升par,哪有这么容易哈哈哈哈。”所以还是他们<br />&gt; 老奸巨猾啊。<br />&gt;<br />&gt; 这部电影还贯穿了其他两条支线剧情,一条是另一个部门的department head陈奎,一<br />&gt; 直和李连杰明争暗斗,在par们面前争宠。另一条是徐静蕾这个女staff,和刘德华以<br />&gt; 及李连杰之间的办公室恋情。<br />&gt;<br />&gt; 由此可见,本片的导演陈可辛,一定是一位前四大的staff,所以对公司的内幕才这么<br />&gt; 熟悉,对演员的表演拿捏得才这么到位。特别是大家聚众在一起要OT的时候,群众演<br />&gt; 员们脸上的那种悲凉,无奈,心酸,还有疲惫,特写拉近,有个跑龙套的在振臂吼了<br />&gt; 两句之后声音越来越低,又开始轻轻的咳嗽,掏出纸巾吐痰发现却是一口鲜血,然后<br />&gt; 痛苦的轻抚自己胸口的伧凉神情,实在是让人感同身受。<br />&gt;
作者: 袁群    时间: 2007-12-22 02:02
fuck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12-22 02:14
桀桀桀桀,是不是发错版了
作者: 投面水银    时间: 2007-12-22 14:53
他说发客,没说发错版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7-12-22 23:55
看不懂。[em03]
作者: shep    时间: 2007-12-23 02:26
<p>90年代大陆引进一台湾的电视剧,就叫刺马,我还有印象(一直觉得那家伙是好人来的)。在《战天京》里又看了一遍……可是,这姓马的咋就跟村姑对付呢???而且他也没有湘淮两系的背景,怎么可能在江南站得住脚?!</p><p>不知道外头有卖洋枪队的书么,我对在华志愿军感兴趣。</p>
作者: 骑老虎上天    时间: 2007-12-23 14:37
<p>写在状纸边上<br />提交者 :&nbsp; 谭伯牛</p><p>·先从庞青云谈起 </p><p>出现过很多次史学工作者指责文艺作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罔顾历史“真实”的闹剧。且不论如假包换的的历史“真实”到底有没有,也不说史学工作者对影视工作者指指点点是否有外行指导内行的嫌疑,更不说这种捞过界行为是不是有红眼病的因素,只说,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其本质终归是电影,终归是电视剧,终归是文艺而非历史。文艺作品有自己的规矩,有自己的“真实”;无征不信,多闻阙疑,并非文艺作品必须遵循的原则。更妙的是,哪怕没有一星半点历史“真实”,若真遇上会编会导会演会剪的最佳拍档,风雲际会,一时之选,他们的作品极有可能让观众感受到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真实。对芸芸观众来说,这种感受是很难在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中找到的。 <br />只有基于这种“理论认知”,谈一谈与电影《投名状》有关的历史事实,才会有趣,而非“核突”。当然,虽已标出这种“认知”,并不表示鄙人就觉得《投名状》是一部好电影。惟此栏既名“野史正”,则所谈范围,仅限于史实,不涉及文艺评价,敬祈读者鉴之。所谓谈者,漫谈而已。先从主角庞青雲谈起。 <br />电影中,庞青雲字鹿山,所部称“山字营”。众所周知,《投名状》的创作灵感来自晚清“刺马”案,也就是说,庞青雲的原型应是马新贻。按,新贻字穀山,号燕门,山东菏泽人。他家四兄弟,大哥新郁,二哥新沐,新贻行三,小弟新祐,可知,他们这一辈的谱字是“新”字。古人的名、字与号,意义多有联系,譬如,新贻为名,穀山为字,典出《诗•小雅•天保》:“俾尔戬穀”(意谓给你添福加禄)。俾与贻,意思差不多;穀是禄的意思。而新贻号燕门,则典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意谓考虑周到,为子孙的福祉作了尽善的安排);诒与贻通,燕是安的意思。串起来讲,可说,马新贻字穀山,表达了对祖宗父母赐福于己的感恩;号燕门,则表达了羽翼子孙、造福後人的愿望。继往开来,仰侍俯蓄,一门之内,乐也融融。 <br />回头,再分析电影主角的名字。名青雲,无非暗示他追求高官显爵的野心;字鹿山,则应从穀山化出,因为穀有禄义,穀山即是禄山,而禄山谐音则成了鹿山。若编剧给角色取名的思路真如上述,那得赞他一句心思甚巧。只是,青雲与鹿山,词义无关联,不如原型人物的名字来的典雅。至于“山字营”,则不是凭空杜撰。同治二年,马新贻守蒙城,对抗苗沛霖(著名捻军首领),麾下一支部队的番号就称为“山字营”,由练勇组成,归游击徐登善、黄体元统带。 <br />然而,马新贻带的第一支军队,名为“捷勇”。咸丰五年,他任合肥县令,发现县人王二条因诉讼所累,被“行政拘留”,此人“有胆气,谙地势”,在土匪蜂起的时代,算个人才,于是,他特命释放王二条,令他募勇百人,戴罪立功。二条旋即立下战功,赏戴蓝翎;马新贻也因此升任直隶州知州,心情大好,遂将王二条的部队命名为“捷勇”。 <br />在此之前,马新贻作了七年县令,参与了几项准军事行动,皆为整治地方治安,捕捉流氓土匪。再前,则纯是书生,不懂得舞枪弄棒。他六岁开蒙,二十一岁入学,二十六岁中举,明年成进士,以知县即用,签发安徽。自此,官运不错,不过二十年,做到了总督高位。这种经历,与庞青雲出身行伍,终膺疆寄,有本质不同。因为马新贻通过最高级的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算是“正途”;庞青雲由武职改文职,即在太平天囯战争期间,也是不常见的事。 <br /></p>
作者: 欲望的旋涡    时间: 2007-12-23 15:43
<div class="t_msgfont" id="message5719262">传奇人物 常胜军统领戈登<br />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但造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中兴名臣” ,还造就了几位来自西洋的名人,戈登就是其中的一个。<br /><br />戈登不见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绝对是个传奇人物。戈登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毁誉参半非常与众不同。在中国官方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恶贯满盈的戈登在喀土穆被苏丹起义军打死。” 如果倒退一百年,在晚清的历史里戈登是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功臣,授提督衔,赐黄马褂、孔雀花翎,戈登死后清庭专门派人去吊。在英国的历史里,戈登是“英雄中的英雄”(语出英国首相格拉斯通),维多利亚时代的楷模,戈登死后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到他家中慰问。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戈登爱憎分明,无论褒贬都是一边倒,也算叹为观止。<br /><br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戈登盖棺定论,而是通过记述戈登这个传奇人物一生的重要活动和事件,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至於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人物,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br />1. 平凡的早年<br /><br />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生于1833年1月28日,父亲是英国皇家炮兵部队的一位中将。戈登幼年就读陶顿公学,15岁进入皇家军事学校,成为一名士官生。军校里老生常常欺侮新生,一次晚餐后,一个高年级士官站在楼梯口挡住新生去路,不让他们通过,戈登径直上前,低头猛撞此人腹部,这个士官一路滚下楼梯,摔出门外,为此戈登几乎被开除。戈登早年表现出的这种宁折不弯的强梁个性,伴随了他的一生。<br /><br />1852年戈登军校毕业,进入皇家工兵部队,军衔少尉,派到威尔士潘布卢克(Pembroke)修建海港设施。20岁的戈登正处於建立人生观的阶段,在一个名叫德鲁(Drew)的好友影响下,戈登成为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神学著作,在和他姐姐的通信里表现出强烈的宿命论观点:“上帝掌握世事发展的方向,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好像马背上的骑士决定马的前进方向,无论马乐意还是不乐意。一个人想要快乐,就得象一匹俯首贴耳的马一样,对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准备。一切事情的结果都有上帝安排。”<br /><br />1854年,戈登自告奋勇加入英国远征军到克里米亚参战,先参与修筑冬季营地,然后到前线去测绘俄军的战壕。做这项工作需要经常从己方战壕探身眺望,然后描绘下来看到的俄军战壕走向,许多工兵因此被俄军狙击手射杀。戈登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按步就班地完成测绘工作,最后却毫发无爽。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以后,戈登被派去测量土耳其和俄国的边界线,1859年返回英国。<br /><br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戈登跟随英军后续部队,于当年9月到达天津。由於来得晚,戈登错过了大沽、张家湾和八里桥等重要战役,只赶上了火烧圆明园。戈登在日记里记述英法联军官兵“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每一个人都发疯一般地抢劫。” 战争结束以后,戈登随英法联军在北京驻扎了一年多,然后移驻上海。这时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兵势正盛,对上海形成包围之势,於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遇出现在 30岁的戈登面前。<br /><br />李秀成后来在狱中写“回忆录”,这样反省江南战事的逆转:“苏、杭之误事,洋兵作怪,领李抚台之银,攻我城池。洋兵见银,打仗亡命。”<br /><br />1860 年3月,李秀成率军从皖南进入浙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杭州,引清军江南大营分兵来救,然后退回皖南,会合陈玉成回师天京,大破江南大营。5月,李秀成领兵东征,连克常州、无锡和苏州,兵锋直指上海。当时清朝上海守军薄弱,上海官绅惊恐万状,谋求自救。他们先乞求上海的英法联军“派兵助剿” ,由於英、法两国正和清政府交战,拒绝援手。两江总督何桂清即令江宁布政使薛焕和上海道台吴煦筹饷募勇,保卫上海。<br /><br />吴煦靠捐纳起家,先任嘉定知县,后署理松江知府,曾联络英、美、法等国,镇压小刀会起义,赢得西方人的信任。现在大难临头,吴煦首先想到的便是洋人。他找到在一艘商船上任大副的美国人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从上海租界的酒吧里招募了数百西洋盲流,组建了一支“洋枪队”。<br /><br />华尔曾经效力于法国外籍军团,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当时各国武器贩子云集上海,出售的武器良莠不齐,华尔慧眼识珠,购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洋枪队,比如美制夏普后膛步枪(Sharpe Breech-loading Rifle) 、德制德莱塞撞针步枪(Dreyse Needle Gun)和美制寇尔特左轮手枪(The Navy Colt Revolver)等等。8月,洋枪队协同清军首战青浦,西洋盲流一触即溃,太平军胜利克服松江,进抵徐家汇,离上海县城仅9公里之遥。这时英法联军为了自己的利益武装干涉,出动海军陆战队和军舰夹击太平军,迫使其退回松江。<br /><br />青浦战败以后,华尔痛定思痛,遣散了西洋盲流,以一批菲律宾雇佣军为骨干,招募了大约三千中国人,组成三个团,着西式军服,以西法操练。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英、法等国开始改变以前的“中立”政策,帮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军。华尔洋枪队得到大批新式榴弹炮和臼炮,战力大增。1862年2月,华尔洋枪队在松江附近两败太平军,被清政府命名为“常胜军”,华尔官封四品,后来又娶了吴煦的女儿为妻,并加入中国籍。4月,李鸿章率领淮军乘英国商船抵达上海,立刻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以后常胜军和淮军并肩作战,接连攻占了南翔、嘉定、青浦、南桥、柘林、奉贤等地。青浦被清军攻克以后,李秀成领精兵一万从苏州赶来,连续击败常胜军和淮军,收复青浦,但没有继续前进,而在上海城外30英里和淮军、常胜军对峙。<br /><br />1862年9月,华尔在宁波附近阵亡,美国人白奇文(Henry Burgevine)继任常胜军统领。白奇文显然并不称职,洋枪队官兵军纪败坏,李鸿章大伤脑筋,请求英军司令斯塔夫利(C. W. D. Staveley)为常胜军任命一位统领,斯塔夫利挑中的人就是刚刚升任少校的戈登。这个任命有裙带之嫌,因为斯塔夫利是戈登的嫂兄,而且两人曾经在克里米亚共事过。由於这个任命必须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戈登一直等到次年3月才走马上任。<br /><br />戈登上任以后,很快用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征服了常胜军。戈登治军公正严明,他严肃军纪,建立刻板的操练制度,禁止士兵掳掠,而代之以优厚的军饷和奖金。戈登虽然严厉,但通情达理,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决不强求士兵去做。为了鼓舞士气,行军时戈登走在队伍的前面,除了一支手杖并不携带任何武器。部队行军时常遭到伏击,戈登每次都安然无恙,很快被部下敬为神灵。<br /><br />此时李秀成在苏南一线分散兵力,固守星罗棋布的据点,消极防御。太平军的要塞堡垒对付寻常的绿营乡勇绰绰有余,在常胜军和淮军新式火炮面前则不堪一击。1863年5月,常胜军进攻太仓,戈登先以榴弹炮进行四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将太平军的防御工事彻底摧毁,然后再命令冲锋,常胜军、淮军士兵和残余的太平军激烈肉搏,经过苦战才攻克太仓。此战太平军阵亡两千人,是常胜军的十倍。<br /><br />接下来攻昆山,戈登和淮军将领程学启考察地形,发现昆山被水道包围,唯一退往苏州的道路建在河边。戈登於是率军乘炮艇迂回西南,断敌退路。昆山太平军溃逃,常胜军的铁甲炮艇沿河追击,在十几码的距离上以密集的霰弹猛烈轰击,太平军伤亡惨重。苏州太平军守将谭绍光率兵来援,和淮军、常胜军发生激战,被击退。昆山之役太平军阵亡三千,而常胜军也伤亡五百人。<br /><br />戈登在1864年春天给他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想,如果我能活下来,圣诞节之前应该能回家。我承受的损失惊人,100 名军官伤亡48人,3,500名士兵伤亡1,000人。不要说我脾气倔强,但我真是不在乎提升或荣誉。我知道当我离开中国时,我会和来时一样穷。但是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数十万人的生命能够得救,我就心满意足了。”挽救生命云云,大概指尽早结束战乱,使老百姓不至於长期流离失所。戈登以后的所作所为,证明他这封信并不是在唱高调。<br /><br /><br />3. 苏州杀降<br /><br />李鸿章初见戈登,眼前一亮,心中顿生英雄相惜之情。此前李鸿章接触的西方人,大多是盲流和武器贩子,和他们相比戈登真是鹤立鸡群。(作者按:下面引用的李鸿章对戈登的评价,译自英文史料,李鸿章原话暂时没有找到,留待以后弥补。)<br /><br />李鸿章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他对戈登的第一印象:“这个英国人戈登的到来,真是天赐。他的言谈举止比我所见过的西洋人强过百倍,那些人大多傲慢自大,令人生厌。” 几个月以后,李鸿章陪同戈登的常胜军进行一次军事行动,他对戈登更为欣赏:“看这个英国人战斗,真是疲惫的眼看见美景,沉重的心喜获甘露…如果有什么能和曾国藩的学识一样让我敬佩,那就是这个英国军官的指挥才能。”<br /><br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鸿章对戈登的看法逐渐改变。7月,李鸿章在日记中写道:“不管戈登将军心中有多少狂想,他必须管住他那张嘴。” 这句话事出有因。由於戈登禁止常胜军攻陷城池后大肆掳掠,他必须保证充足的军费来源。李鸿章供应淮军已经捉襟见肘,於是时常拖欠常胜军的军饷,大概是想迫使常胜军通过劫掠自给自足。不想戈登坚持原则,绝不松懈军纪。由於欠饷,常胜军几次哗变,都被戈登以铁腕手段镇压下去。戈登数次向李鸿章索要军饷未果,火冒三丈,公开指责李鸿章和淮军将领营私舞弊,截流常胜军的军费。9月,李鸿章对戈登的评价开始变得客观许多:“(戈登)有不少缺点,他心高气傲,脾气暴躁,没完没了地要钱…虽然我对他颇有微辞,但他的确是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我依然很欣赏他…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只不过较难相处。”<br /><br />本来李鸿章和戈登可以相安无事直到战争结束,但“苏州杀降”事件使两人的关系到了决裂的边缘。1863年10月,常胜军和淮军开始围攻苏州。常胜军火炮犀利,苏州外围石垒、长城相继被破,太平军守将郜云官等人失去抵抗意志,通过淮军营官郑国魁联系,和程学启、戈登在洋澄湖密会。郜云官同程学启定下降约,戈登居间做保,因为双方都认为戈登最讲信用。11月29日,苏州守军投降。四天以后,郜云官等降将被杀,这就是“苏州杀降”事件,事情始末在谭伯牛的《战天京》一书中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赘述。<br /><br />根据李鸿章的记录,杀降当天上午戈登被调往昆山,因而并不在场。事实上,戈登自己的备忘录记载,他杀降时仍在苏州,只是被入城的淮军以保护他的安全为由软禁了一个小时,而降将们就在这段时间被砍了头。戈登在得知杀降以后,留了一封短信给李鸿章,然后才乘汽轮回到昆山。李鸿章的不实之辞,大概还是想为戈登开脱责任。<br /><br />种种迹象表明,杀降早有预谋,戈登显然是被利用了。洁身自好的戈登怒不可遏,率领常胜军返回昆山,拒不参战。据说盛怒的戈登拎着手枪到处寻找李鸿章,要和他决斗以挽回自己的名誉。李鸿章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一方面向朝廷表功,戈登赫然位列程学启之后,接着重赏常胜军白银六万两,其中一万两奖给戈登;另一方面向上海的英、法、美等国使团去函,解释苏州杀降的前因后果,强调杀降纯粹是中方的决定,和戈登无关。不久朝廷的赏赐下来,戈登被封提督,赐穿黄马褂,带孔雀花翎。清政府还仿照西方式样给戈登制作了一枚巨大的纯金奖章。<br /><br />戈登到昆山以后,向英国公使提交辞呈,但被再三挽留。戈登拒绝接受李鸿章的一万两白银的赏金,还打算拒绝朝庭的一系列封赏,“由于攻占苏州后所发生的情况,我不能接受任何标志皇帝陛下赏识的东西” 。但在公使的规劝下,戈登最后还是接受了清政府的嘉奖。戈登回到英国以后,将纯金奖章熔掉捐给了慈善机构,只保留了黄马褂。这件黄马褂至今依然存放于英国的戈登纪念馆。<br /><br />1864年3月,戈登终於抛弃前嫌,面见李鸿章商议战事,两人都避而不谈“苏州杀降”一事。接下来常胜军又攻陷数座江南城池。5月,常州城破,太平天国在苏南最后的军事重镇陷落。常州克服以后,太平天国的灭亡指日可待,於是常胜军在昆山解散,戈登随即返回英国。<br /><br />戈登和程学启并肩作战,结下莫逆之交,两人以兄弟相称。“苏州杀降”事件以后,戈登憎恶程学启背信弃义,手捧郜云官的首级痛哭,发誓与程绝交。不久程学启去世,戈登又悲不自胜,将两面“程”字战旗带回英国,留作永久的纪念。戈登临走时向中国同僚赠言:“中国人民耐劳易使,果能教练,当可转弱为强。”又说: “中国海军利於守,船炮之制,大不如小。” 这些预言后来都一一实现。</div>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s://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