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1985年,湖南隆回人,2007年于西安某大学毕业后到了广州工作,2008年换到湖南长沙一家杂志社就职至今。这是我从江冬那里得到关于他生活经历的全部信息。08在广州的时候过他一面,此后不多的联系中也很少聊到他生活情况,只知道他一直在持续地写作和阅读。
无数人都写的场景,江冬却能写得不熟不生,既顺畅又清晰,对文字有明确但不张扬的敏感。——陈卫 江冬是属于对自己诚实的写作者,他的文字一贯以自己的生活状态为基础支撑着每一篇小说的前行。——顾耀峰 好的小说总是出自认真对待生活的作者之手,我相信江冬就是这样的作者。——asui1003 江冬对小说总体气息上的把握非常均衡、温和,对其小说意象展现形式的参与始终彬彬有礼,这种不迫切也不疏远的稳定成为了江冬小说整体结构的基石。——冯与蓝 江冬那种一笔一划认真勾勒的写法,使他作品的素质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也使他的写作一直是温和而坚实地前行。写作的变化速度的缓慢在于他本质不是一个冒进的人,在于他的写作符合自己的特质而不假借艺术观念剑走偏锋,从而保证了他无需假借写作之名而谋取写作之外的荣誉,这种品质对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即是可贵也是必须。——陈树泳 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即使在事件冲突到达最激烈之处,也保持着叙述者应有的冷静而不失准确。——死因里
2006年他开始小说写作,他的作品与许多80后写作者所关注的题材相比,无疑难以成为热点;题材远离了校园生活和城市生活,也不刻意关注“乡土”,看不到这些“时尚”的元素成为他小说的主体而被渲染;在他的小说中,“校园生活”、“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隐匿成为他写作本身的一个背景,而并非是一个舞台,他所关注的不是人物和故事如何上演,他所瞄准的,始终是自己在不同生活境况中的精神状态。忠于自我的精神和情感,使他的写作切入口舍弃了浮华的表象,取而代之的是坚守着对生活的忠实体验,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汲取思考的营养,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展现当时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他没有丝毫的虚张和矫饰,你能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一个踏实的符合自身天然状态的写作者形象。 江冬在黑蓝受关注始于《少年事》等少年题材的小说,一开始便奠定了他写作上朴实的忠于自我体验的特质。几年来,他的创作并没因为这一特质而圉于自我、止于方寸,而是在保持他本性的基础上做出调整和尝试,使他从对自身所处的生活及场景的描述跨向更广阔的思考,刻画出了人物内心更丰富的层次,《对岸》便是这一调整的结果。接着,他对“真实”这一写法感到厌倦,似乎是一个恶作剧,在《摩托帮》中加入了一个疯狂的、梦幻般的情节作为结尾。然后,他又写了两篇,拉开了写作与自己生活的距离进行了尝试。这三个有些用力的作品似乎预示着他开始偏向某种“寓言”性质的写作,但过来几个月之后,他又以《有什么在电话里不能说》回到了写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之中。或许也因为之前几篇尝试出现的偏颇,反而让他获得了对整体更成熟的把握能力,从而写就了《有什么在电话里不能说》这篇匀称稳健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