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doolx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

  [复制链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1#
发表于 2017-2-6 18:41:35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我跟一个朋友去外面吃饭。在餐馆内见到一个中年汉子,独个儿坐在远处一桌前。
朋友对我讲,看到没,那是个角儿,87版《红楼梦》里演茗烟的!


我视力不好,顾不得礼貌了,伸着脖子盯着对面张望。
没错啊,这不是那个演少年康熙的人么?我说。
对!2001年版《康熙王朝》,朋友说。
——逆袭!绝对的逆袭!怎样把这事儿说给曹雪芹呢?我心想。
嗯,发个帖子,等他上黑蓝论坛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2#
发表于 2017-4-4 22:54:11 |显示全部楼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72年前,那是一个鸡年(农历乙酉),大约也是这样的季节,滕宗谅(子京)开始着手重修岳阳楼了!
而后在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下了旷世名篇《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夜深人静时,偶然从古泉的乐趣当中想见到了先贤,我这也算是步他们之后而乐吧,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宋史评价滕宗谅: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哎呀!——北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滕宗谅、范仲淹那时候的奋斗目标啊!
(后人有没有忘记呢? 当然没有! 看——2012年,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图:庆历重宝(北宋仁宗时期铸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3#
发表于 2017-7-19 20:24: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7-7-19 23:48 编辑

有一曲故园的的石栏,在我心上
那里还有一棵大大的树
守望日、月,沉默在星河

当有实无名的心念,一息作古
开始了鱼儿脚步,鱼儿的述说
天圆地方?许曾真的有过




想起那天同行的朋友,它曾将这石栏杆的造型比作是我的心脏,说我的心脏恐怕不止一颗,就好像是深海里的大乌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4#
发表于 2017-9-26 13:15: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7-9-27 10:55 编辑

“妈妈生下我时,奶水不好,我是吃百家奶长大”。
或许是这句话,感动了店长。她允许我的书进入文学区了。
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梦幻般的时刻,二零一七年九月,香港,铜锣湾。
有人说,风流本就是一场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5#
发表于 2017-10-1 15:05:51 |显示全部楼层
酒,满上!祝大家:国庆节、中秋节快乐!  
前一阵子单位里事情太多,我错过了小颖给我推荐的《战狼2》,错过了掸子兄强烈推荐的《敦刻尔克》,会不会留下遗憾啊?
昨晚,我想起旧事,疲惫的身体正平躺在床上,腰间再次地被一条红丝带紧紧地缠绕了很多圈儿,胸口上还端端正正地打着一个漂亮的卍字结儿。一动不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6#
发表于 2017-10-30 14:58:41 |显示全部楼层
大萝卜,你好哇,忽然间。我有一种见到了日出的喜悦和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7#
发表于 2017-10-30 15:15: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7-10-30 15:52 编辑

出于各种原因,有一部分的根源还是懒散, 我现在没有从前来的那么频繁了。
而我又记得《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我,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外国小说。在后来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就算是船沉了,无法靠它离开孤岛了,每个人都有的那种内心的孤岛,他还是会隔一段时间就回到船上一次,实际也没有完全沉没,仅仅是搁浅了而已,因为这船里还有很多生活必须品!每每往丛林中深入一步,我都会庆幸它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8#
发表于 2017-12-31 10: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7-12-31 10:24 编辑

《Cool》

你没想到吧!
昨儿我单位里把年终奖发了!

一早我就起来往银行跑,下午要赶路回家看爹娘了,还得把去年春节打牌欠兄弟们的账先还上。
到了银行那种地方,周围的人们投向我的目光会与以往不同,我知道这很自然,因为人类依然保留着原始的直觉,有钱的人总是容易被关注。

先生您快请坐,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柜员姐姐态度特温柔。我猜,一屁股坐进飞机那种超豪华商务舱里去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先生您请稍等,我还是给您一个纸袋吧,她说。还有这样的必要吗?我能理解她的感受,但那一刻我偏不想让任何东西再如枷锁一样禁锢我的血汗!
我只想用自己的手,攥住自己的钱!

不用儿了吧,我丢下一句非常标准的北京话,然后
瞬间就成了某个伟大民族的国王,昂首挺胸地步出了银行的大门。两旁的守卫们低着头,介个也被我注意到了。
然而至此,我竟然还未察觉到自己的错误!
我居然还他妈的走到马路对面的小发廊门口朝里面张望了几眼!

小发廊的门上严严实实地贴着封条,脏兮兮的玻璃中有1个人影渐渐停止了他的左右摆动。
我走近才发现,他的西裤拉链一直开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19#
发表于 2018-2-20 01:16:0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8-2-20 01:21 编辑

@doolxx
在香港,你有没有胆量一个人去九龙城、尖沙咀那一带看?
看什么?看古惑仔嘛。呵呵

我是在铜锣湾附近玩了一天,住得也不算远,那边周围有很多商业广场,要是认真逛的话,一天是不够用的。
一路都头顶着点点的细雨,那感觉像古老的铜壶滴漏挂在天上了,时时刻刻催促下面的人们:还有很多事要做,不可以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再去的;香港街头警察挺帅的,无论有没有任务。



2018,新年快乐!我们一起听歌吧。

http://www.kugou.com/song/f2az718.html?from_sogou#hash=8A59CAA7CC41FA101E9269E7AA0D5043&album_id=0

... ...
oh Iwant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do,doo doo doo
doo doo doo doo
do,doo doo doo doo...

点评

doolxx  夜幕将临,海陆之间, 柔沙缓缓写着最坚硬的信, ——给你. Maugust. 回1001楼: 曾有半年,几乎每一天都在深圳湾双玺这边在发呆中向着香港那边守望. 现在去了粤北. 沿着六祖的脚印 ……  发表于 2022-10-19 1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20#
发表于 2018-8-4 14:56:47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个朋友他是南城胡同儿里长大的。
他跟我讲,80年代末那会儿北京的一些“老炮儿”已经破了规矩,屁股后面跟的小弟里面已出现了外省人。
(这里没地域歧视的意思)当时的外省小弟还很少,来自河北、东北居多。


时间到了90年代末,就已经混杂得讲不清了。连人都混杂了,更别提本地文化了。没有纯粹的了。
这种“破规矩”有可能是让“大院文化”给挤兑的,历史必然,也算是穷则思变?
要是把时间、空间压扁些,两拨儿老南城人也有可能会对骂。


朋友当年住的地方大致在现在的宣武门往西南,广安门往东(@孙毅民,好就是你家饺子馆那边再往西不远)。所在的那条胡同儿曾经很窄,窄到什么程度呢?一度粪车都开不进去。有副粪挑子,最初扛在一个河北老汉身上,一天挑早晚两趟;后来粪挑子传给他家姑爷,一辽宁小伙子;小伙子也曾与蹲坑的人发生过口角,在茅房内外(@孙毅民,没错,就那儿,你家饺子馆)。但那时的规矩讲究“单挑”。


那会儿的所谓“老炮儿”(其实这个词很不准确,也极不礼貌)要么一刀捅残对方,要么一起去喝扎酒,交个朋友。


我问这朋友,那挑粪的是残了还是死了?朋友说没,没了。胡同改造了,大粪车就能开进来了,于是挑粪人走了。渐渐这个行当在北京城也绝迹了。(私人挑粪与公家的大粪车不属于同系统)


在你心里北京是什么?我曾问过这位朋友。
他当时想了一下告诉我,打小儿眼里的北京,其实就那么几条街。超不出20条。而且都不宽。我觉得他应该没骗我


所以,每当他嘴中喊着北京牛逼的时候,他的潜意识里浮现的也就是那几条街,超不出20条,而且都不宽。最后这句不是他说的,是我猜的,无法确认


但基本可以确认的是,聚众?那一定不是纯粹北京爷干的事。过去,哪儿找那么大地方啊!


民国以前菜市口有过,那是砍头!无需道歉;
五四运动时有过,队伍大都是从学校里出发的;
解放以后也有过,有过几次,那时候的所谓“老炮儿”还嫩,恐怕连给天安门广场吹彩色气球的份儿都没有;
真正“牛逼”是在文革之后再之后的一段很窄很窄的时空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4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