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吴学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看《三峡好人》

[复制链接]

14

主题

0

好友

434

积分

新手上路

疯子

Rank: 1

11#
发表于 2007-8-4 13:42:15 |只看该作者
<p>回边河老师:)</p><p>也是你说的“用心‘叵测’”让我有了这种联想。这涉及如何最低限度地谈论一部令人尊敬的电影。复述,或许是除了亲自看那个电影之外,唯一能做的事情。侯孝贤在《戏梦人生》里,有一场戏是这样的;<br/>乡下的私塾先生在教孩子们读唐诗,大概先生觉得这首诗太好了,于是二话不说,又把它吟诵了一遍。《枫桥夜泊》。复述别人,抑制自己,大概应算一种美德吧。但我不认为复述是容易的。所以也存在着复述引起的不敬。说到底,我认为贾樟柯的艺术最根本的在于自我的抑制,和对生活小心翼翼的“复述”。唯一“不敬”的地方,就是把那个难看的移民纪念塔给“强行”发射到文本外面去了。</p>
伟大让偶作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2#
发表于 2007-8-4 13:42:15 |只看该作者
正在观看“好人”中,无论四川的还是三峡的,世界总不应少些好人。谁说“只有恶人是孤独的”,好人照样孤独。挺热闹的,看完再扯。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13#
发表于 2007-8-4 13:42:15 |只看该作者
<p>快点看,就等你了</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4#
发表于 2007-8-4 13:42:15 |只看该作者
<p>问HOOXI老师:片中有一情节处理挺有意思的,韩三明遇到那个编织袋里的被英雄本色误导的小青年。二人喝酒论“江湖”到手机铃声“上海滩”延伸到画外。韩三明出镜,飞行物出现,引出赵涛。而后赵涛又遇到一个想出去打工16岁的小青年(女)。二者是前后呼应吗?感觉挺妙的,但分析不透,望指点。</p><p>对了,他们还分别与那个唱《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蛾子”》的小男孩擦肩而过。这种表现手法,是克制的吗?</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16:13:33编辑过]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5#
发表于 2007-8-4 13:42:16 |只看该作者
<p>还有一个细节的处理上,赵涛总是不停地喝水,比如工厂里接水,和东明找郭斌时接水,都用那个已没有标签的矿泉水瓶.贾樟柯是否认为此时的赵涛为了安抚内心的不平静而用水来“代言”?这个地方我觉得用“狠”了。也许就是太明显了?还是别有他意?</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6#
发表于 2007-8-4 13:42:16 |只看该作者
<p>从刚看完的《赖小子》到《三峡好人》贾有点拉帮结派的意思。好人的副导其中就有赖小子的韩杰(方法上简直就是贾樟柯的徒弟,但徒弟总归是徒弟,虚有其表不扎实。还不如师傅《小武》实在)以及好人里从RMB里看风景,注意了没山西壶口瀑布的是50元,而奉节的是10元(看到这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没别的意思),当然我牵强了点,但是贾不无“野心”</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7#
发表于 2007-8-4 13:42:16 |只看该作者
<p>不无野心?</p><p>《赖小子》没看过啊 能看吗</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18#
发表于 2007-8-4 13:42:16 |只看该作者
别看了,不如看他贾师傅的。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714

积分

注册会员

教主大人1969

Rank: 2

19#
发表于 2007-8-4 13:42:16 |只看该作者
<p>其实赖小子蛮好的</p><p>韩杰那手提把这片子弄的蛮纪实也蛮电影的</p><p>红旗下的蛋也好真好放在那里真好</p><p>看一部中国的电影还要依靠英语字幕。。。。。。。。</p><p>最近真是方言当道</p>
晴天下雨 我就心情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20#
发表于 2007-8-4 13:42:16 |只看该作者
<p>首先不要走题。</p><p>然后我们继续说贾樟柯。昨天就有在这里回帖,或许可以说是幸运,网络出了问题发不出去。后来我就回家,看了《任逍遥》,这次看的比较认真,不同于大学第一次观看,只是想能从里面找点乐子。看完《任逍遥》我似乎又不认可昨天回帖时思考得出的结论。变得越来越难。</p><p>我发觉得他从《任》这部片子,开始往电影里面加进一些POP的东西到里面,这些痕迹你在很多年轻导演的片子里都会看到。然而我觉得贾用的不够自然,比如《任》中那个小男生跟赵涛在餐馆吃饭,小男生跟赵说起自己看的一个片儿,很显然是指的《低俗小说》,并且模仿里面的小南瓜台词,然后画面切换到他俩在舞厅,开场的音乐毫不避讳地加入低俗里面的那段耳熟能详的过门。另外就是蝴蝶的小插曲。这些都是很POP的元素——但是这两段却有一种脱离电影的状态,——我一直认为那些元素,那些所谓的手法,谁都“可以”去用,因为没有人拿“超现实”去申请电影手法专利——而是导演的把握,这种脱离出电影的状态或许是中国人生活的超现实,但是却是生硬凿刻上去的,凸现在文本之上,没有保持语言的连贯性。这是导演的POP,但是更要注意到了电影院它也是观众的。从《任》开始,有了变化。与《站台》和《小武》是不同的表达,对他的前两部,我就完全赞同Hooxi老师谈到贾电影的自我克制和小心“复述”,他在《任》里就已经在使用类似符号的情节:那个在火车站,在小巷里唱美声的都被斌斌碰见的男人。</p><p>说回《三峡好人》,包括尚同学在上面点出的许多问题,先是纯粹非生活的飞碟,升空的纪念塔;然后是生活中的想当保姆的16岁小姑娘和那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小马哥,接着是那个小男孩唱的通俗歌曲“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这两段画内音不是消融在电影里,而是逃逸出去了),最后就是水瓶,这些都是符号式的POP元素,是一种来源自生活本身土生土长的pop,这些都不是什么坏事,糟糕的问题不是他们本身,而是当贾在尝试着“放”,而不是“收”的时候,当他从《任》开始关注中国现如今社会那些世俗pop的客观存在时,不再像《站台》和《小武》那样有一种谨慎的“收”,而是让这些在现如今不单单是流行歌才算的上是pop的时代(我们知道流行歌是贾在影片里的一个惯常使用,完全成为了贾的标志性语言),贾的确看到了一些变化,于是把他反映到自己的荧幕上。这种发现必然会带来某些不适应,这首先反应在贾身上,比如说那两段真人在电影里演唱的通俗歌曲,显然成为了人物,即韩三明被“老鼠爱大米”,赵涛被“两只蝴蝶”放逐到了另外一个空间,一个尴尬的空间,人物尴尬的真实性,而且这个演唱的男孩被放置在镜头之内,成为一种刻意的界限。贾不再去不着痕迹,或者刻意抹去痕迹,而是反其道而为之,但是却成了这部电影的硬伤所在。这些硬伤是一种引入,从外至内,而不是电影本身的一种自造产物,从内向外对观众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一种浑然一体。</p><p>在看《站台》和《小武》的时候我的确能被许多静默,完全复制式的生活再现,持续的单镜头所感染。那些情节,比如王宏伟站在火堆旁的一个差不多近1分钟的场景,那种平凡世俗的勾勒无需再多着笔墨,镜头就这么放着就是最好的描述,这就是电影本身,人物本身所产生的东西,而我的感染就是它的“放”的过程(或许我们得说说蔡明亮,或许能有更多收获,台湾导演不能不视)。</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6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