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8-2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3626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399
- 精华
- 0
- 积分
- 1530
- UID
- 370
 
|
自己现在看电影,基本要求就是前几分钟没毛病(没当时就让我觉得),让我舒服,才能看下去。所以,很原意以细微到每秒的要求,来过滤。没办法,好片看多了,毛病添上了。
如果连吃几个小苍蝇,我就觉得,导演的思考力在这几个点上,还他妈不如我,这电影就算了吧,凭什么一定要忍受完它呢。
按这个思路,我发现,那些真正立得住的电影,确实是挑不出刺来,就和一首好诗一样,每个字都是不可变动的、唯一的。
说孔雀。扯大白话。
算还能看的电影。本身故事就不牛逼,至多是个余华时代的二流煽情小说,痕迹很重,顾长卫又拍得较拘谨厚道,怕漏怯,到处都拎着、绕着、收着,但好多处自认为精彩的东西又舍不得剪掉,致使摊子失控、情绪上僵硬、多处不明所以、细节经不住推敲。三子女平均叙述,各段里并无自然的紧密相关,感觉是人物钻出了自己的故事、又去为别人做注解和背景。看的时候,觉得不像一家人,但其实导演又想说温情-------温情与阴暗应对比才能各自产生价值,这点上做的教差。
昨天听朱文说,剪辑和《云的南方》是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如此不流畅和让普通观众看不下去,很多段交代不清(不是刻意交代不清的那种),节奏大大滞后于感觉。对话多处漏洞,若你尝试将其换成普通话,则很多处蛮劣的,不像剧中人物该说的话。
摄影光线什么的很不错,但也就是广告片的拍法。为了构图漂亮,很多处做作矫情。如妈妈被别人家训斥走出,墙边居然有俩倒立小孩,和气氛完全不符,属于摆给画面的。
女儿骑车带降落伞,应该是被人拽住,回头一看是妈妈,而不是先拍妈妈,再跟摇过去,悬念和突然全没了。类似情况在女儿看见别人参军等细节中也都出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导演没拎得很清。
胖子那段演得好,第一段少女怀春很差。
胖子借钱给别人、姐弟俩心中愧疚请胖子吃包子并送小鸭子、小树林里男的看见女的脱裤子憋得开了一枪、二子在家和父母不和离家后却在养老院伺候他人等,都是为了展示“艺术”和解决“人际问题”的老套手法,和张艺谋早期和莫言的某些小说相似-----不管像不像那么回事情,符合不符合整体,兜了一个圈子只是为了丢些小包袱、过时的小聪明。
再举个例子,胖子借钱给别人,居然主动对对方说:这就是我那时存下来的烟(乖乖,前面的场景终于派上用场啦),但其实这事实应该是通过要借钱的那位混混看见烟、先反问来表述:这他妈是你那时存到现在的?更自然、更贴近人物、更不像导演借演员之口。再推敲一下,借钱这事,其实不值得这样拍------看似是反映胖子的善良,其实对于一个有点白痴的人来说,这毫无意义,再说了,胖子怎么会主动表功呢?感觉给人是,胖子存那么长时间烟,就是为了等着这人来借钱。
还是那句话,中国导演,基本都经不起推敲,看似全是生活细节,其实全是漏洞,还比不上小说来得思考和严密。
导演估计是为了不破坏女主角的“纯情和引人怜爱的残酷青春”形象,所以就交代不清她和另两个男人的关系了,哦不,是没交代,不知道该怎么交代。或许给德国人准备的版本不是这样----------这是另个针对市场的产品了。
说实在的,别信那些和顾长卫有关系的人说的吹捧上天的话,中国这个国家的人,现在全是混的高手,除了没良心和不说真话,别的,什么也没有。
有人谈这片子谈到青春片,若说青春回忆,那国内我最喜欢的,还是《青春祭》,就是拍《北京你早》的那个张暖欣拍的,流畅自然、气韵贯通、细致动人,现在这拨导演,连这点都还没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