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747|回复: 1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过《太阳照常生起》的来谈谈吧

[复制链接]

30

主题

0

好友

1701

积分

论坛游民

月迷藏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9 16:00: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我对这个片子的态度是爱恨交加。</p><p>特别喜欢第一部分。但后面的就不喜欢了。因为对姜文还是有期待,结果差强人意。</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阿里妈妈,芝麻开门

34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7-9-19 16:23:35 |只看该作者
对这种寓言性质的电影姜文还是显得有些不太能够把控,不过能尝试也挺可贵了。
Narkomf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9-20 16:54:23 |只看该作者
<p>  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我觉得太过誉了,其实《太阳》就是用复杂的电影技巧包装起一个空洞贫乏的故事内核,要说叙事手法也很明显简单,无非就是从头到尾地倒叙。虽然镜头的运用比较独特,细节上也偶有亮点,但依然掩盖不了毫无意义的主要情节。</p><p>  片中的几个人物的命运虽有交叉,但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互相间基本没什么影响,主体情节可以概括为姜文下放到农村,遇到了农村青年房祖名,后来房和他的老婆发生了奸情,姜本想原谅他们,但被房那种农村青年的愚蠢和露骨的劲儿激怒,一怒之下将他杀死。本来其他几个人物的命运展示还算精彩,但因为是围绕着这么一个愚蠢的故事内核来展开,所以一并被削弱了美感。虽然姜文想用后来的几个故事淡化这个倒霉的叙事主线,但是没用,因为概括起来就是这么回事。</p><p>  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价值应该是它的形式和技巧,而故事内核的无聊是它的致命弱点。</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7-9-20 17:03:14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地修辞机</i>在2007-09-20 16:54:23的发言:</b><br /><p>  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我觉得太过誉了,其实《太阳》就是用复杂的电影技巧包装起一个空洞贫乏的故事内核,要说叙事手法也很明显简单,无非就是从头到尾地倒叙。虽然镜头的运用比较独特,细节上也偶有亮点,但依然掩盖不了毫无意义的主要情节。</p><p>  片中的几个人物的命运虽有交叉,但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互相间基本没什么影响,主体情节可以概括为姜文下放到农村,遇到了农村青年房祖名,后来房和他的老婆发生了奸情,姜本想原谅他们,但被房那种农村青年的愚蠢和露骨的劲儿激怒,一怒之下将他杀死。本来其他几个人物的命运展示还算精彩,但因为是围绕着这么一个愚蠢的故事内核来展开,所以一并被削弱了美感。虽然姜文想用后来的几个故事淡化这个倒霉的叙事主线,但是没用,因为概括起来就是这么回事。</p><p>  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价值应该是它的形式和技巧,而故事内核的无聊是它的致命弱点。</p></div>你再重新看一遍,那是倒叙吗?为什么四个故事非要合并同类项?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9-20 21:24:23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合并同类项”这个问题,搞不明白你就去研究一下当代艺术史吧,至于是不是倒叙是基本常识问题,我也懒得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6#
发表于 2007-9-20 22:17:37 |只看该作者
<p>你看清楚我问的重点是“为什么四个故事<strong>非要</strong>合并同类项?”</p><p>这样的电影值得看第二遍,你怎么这么造次的很?硬解强辩还不如看不懂来的好。</p><p>懒得说就别说了。</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
发表于 2007-9-21 12:28:05 |只看该作者
  我既没有骂街也没有人身攻击,只是稍微批评了一下,不知道哪里造次了,楼上的哥们估计是姜文崇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8#
发表于 2007-9-21 12:49:44 |只看该作者
哎呀,我还没有看。但是我很担心房祖名......(他会演不好)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07-9-21 13:03:45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红色老大哥的春梦</strong></p><p><strong>提交者 :&nbsp; 和菜头</strong> </p><p> 一千万美金,大腕云集,姜文老师使出了牛劲,在中国电影的一亩三分田上弄出了自己的收成。有路过的革命群众不知趣地问:看不懂咋整?姜大爷豪迈地把大手一挥,道:你丫再看一遍!夕阳下,姜大叔的侧影依然英俊挺拔,带着三分混不吝,活像1965版的夕阳武士,不过手里拿的是双管猎枪。 <br />   <br />  《太阳照常升起》非常晦涩,非常复杂,根本不属于大众电影。要想掏出几十元人民币,就能获得看大片的享受,那你趁早不要做这个梦了。在一部两小时的电影里,姜文讲了四个故事,而且没有用到大家熟悉的叙事手法,更像是一种梦游和幻想的混合体。当过程序员的人就能明白这种痛苦,没有当过程序员但是曾经认真负责抄过作业的人也能明白这种痛苦,程序员的痛苦在于要看别人写的程序,强制自己理解别人的思路。抄作业的人痛苦也在于这里,一旦你试图从解题步骤中看出别人的想法,巨大的痛苦就从天而降。姜文用他的私人手法讲了一个私人故事,把所有的路标和指示都抹掉,然后放在院线里让大家猜谜,作为观众当然痛苦。 <br />   <br />  如果不是那些超级优质胶片,云南美丽到心碎的风景,以及优美流畅又始终骚动不安的音乐,没有多少人能耐着性子从头看到尾,尤其是在两小时里让大脑保持高度紧张,进行高强度的比较和计算,试图找出姜文密码的密匙。我怀疑姜文是为了尽量让电影获得剪刀总局的批准,所以故意选择了这种叙述方式。侃晕了剪刀狂的同时,也侃晕了电影节的评委和现在的观众。说这部片子好懂,那是绝对的谎言。但是,许多人可能对姜文心存宠爱或者惮忌,因此所有的评论到目前看都小心翼翼,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优美而极有内涵的影片。人们说懂或者不懂,真心或者假意。问题是,姜文既然拍得那么晦涩那么寓言,那么大家都可以随意解读啊!如果真的按照姜文所说,内容极为丰富,那么随便找个方向指一下都没有任何问题。影片中既然出现了“路之尽头”,那么可能性就应该是无限的。 <br />   <br />  在我看来,影片的时间点选择是一种暗示。1958年至1976年,从大跃进开始到十年折腾结束。为什么是1976年,而非1978年,我觉得可以从这里开始解读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1976年有很多人出生,也有很多人去世。在死去的人中,1976年有三个人必然会被载入史册,他们一个姓周,一个姓朱,一个姓毛。如果片中第一段里的疯妈是在1965年不让儿子念书出门,那么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而在1976年不让儿子念书出门做工,而且烧掉了父亲的遗物,说明她对现存的世界已经完全失望了,最后的寄望已经打破了。那会是什么?导演如此描写他本人又是持有什么态度? <br />   <br />  死掉的是个人,但是结束的是大时代,这就是为什么母亲会在1976年发疯的原因。在1958年,母亲也有一次发作,两次所呼喊的台词是完全一致的:阿廖沙,不要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了。1958年的时候,母亲失去了父亲,又在火车上丢失了婴儿,陷于绝对的崩溃状态。因此,从台词上可以看出来,母亲第二次变疯也是因为极度绝望后的崩溃。可以大胆地讲,因为她觉得父亲所在的那个时代终结了,一切已经分崩离析。尽管《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没有出现任何政治符号,甚至没有一条标语,没有一台高音喇叭,但是,姜文要说什么是非常清晰的。 <br />   <br />  说到故事结构,我个人觉得是一个二元平行世界。有两个父亲,两个母亲。1958年的时候,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前往大漠深处,她们应该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是真实的母亲,一个是母亲幻想中的自己。她们有两种不同的命运,一个是去迎接自己的亡夫,然后带着遗腹子去亡父的云南老家。而令一个则是南洋的华侨,找到了姜文,和姜文结婚,最后发生背叛并离婚(这就是为什么反复出现双鱼的鞋子的原因)。如果这么理解姜文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疯妈和黄秋生会死。因为当姜文带着老婆下放的时候,会出现两个老婆相遇的离奇局面。而黄秋生是大漠婚礼的见证人,他如果继续活下来,两个平行发展的世界就会相遇。所以,在他们都死去以后,姜文的故事才讲得下去---另一个世界里的父亲回来,射杀了自己的儿子。 <br />   <br />  当然,存在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也许到了最后,姜文自己的方式都变得无足轻重。大家的态度在类似的问题上都很相似:找个什么人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然后大家说一声“哦,原来如此”,于是散去。而这并非是重点,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这个故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自恰,我看并不重要。对于我来说,这部片子的核心是姜文的忆旧。他怎么看1958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时间? <br />   <br />  前文说过,影片刻意抹去了一切政治符号,但是并没有抹去时代记忆。苏联歌曲、军装、部队、戈壁、抓流氓、红色娘子军、最可爱的人以及陈冲白大褂下硕大无朋的屁股和内裤痕迹。关于这二十年,姜文的电影重温了其中代表性细节。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姜文本人塑造的这个形象,他穿紧身的类军装,吹号,持猎枪。这也就是姜文整个青春期里对于最酷的男人形象的理解,军队背景,强悍的身体,神乎其技的枪法,风流的男女关系。对于这二十年,姜文并没有任何批判,而是发掘了其中的美感,并且加以歌颂和吟咏。觉得那是一个铁血的时代,是一个男性的时代。 <br />   <br />  疯妈掌掴儿子之后,咬牙切齿地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可以作为姜文对这二十年的个人看法:对!是你不懂!不是你没看见! <br />   <br />  所以说,这部片子让我看了觉得森然。从大跃进开始,二十年时间发生的各种事情,姜文的回答是:你不懂。他用耳光提醒观众:不是你没看见。这里的态度非常明确,这是一段传奇的历史,超越了凡人的理解能力。你可以看不懂它是什么,但是你必须承认它的伟大存在,你也是见证者。那些脉脉温情的小细节,那些明朗雄浑的景象,都是姜文的缅怀和歌颂。革命作为符号,内化为姜文塑造脚色的男性美,并让姜文对此沉迷不已。 <br />   <br />  姜文的老朋友王朔曾经不无恶毒地嘲笑过“红色贵族”,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无论是王朔还是姜文,都不自觉地以这种身份自居。《太阳照常升起》是一种姜文式的双重炫耀,一重炫耀是他的智商,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聪明,故事讲得多么精彩。第二重是炫耀他的时代,作为60年代的兄长、叔父,向后辈炫耀他的时代里的美。老实说,这让我感觉到非常病态。对于过去40年来的反思尚未开始就结束了,但姜文这样的红色老大哥并没有做任何反思,反而是从中分析出美来,甚至要证明给你看。证明彼时一样存在伟大,一样存在美,存在为男人殉葬并且为男人的大时代二次殉葬的傻女人。在这一点上,他走得比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还远。就像是一个眼睛有病的人,现在眼睛好了,但是狂热地热衷于向周围的人讲解病眼中六个月亮之美。他不说根本不存在六个月亮,他说你可以不懂,但是你不能说没看见。 <br />   <br />  《太阳照常升起》不是按照海明威的意思来解读世界,而是按照姜文的方式解读历史。太阳照常升起,说的是姜文所爱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价值永存不灭。他的皮上永远穿着绿军装,永远英俊挺拔,永远在大漠、田野、森林迅疾地奔跑,拿着他那杆象征着男性勇气和外生殖器的大枪,背景音乐里是不变的苏联革命歌曲。在这种男性美之下,没有历史的黑白是非,只因为美而美,比三岛由纪夫走得更为离奇。这怎么能让人不觉得毛骨悚然? <br />   <br />  时代变了,但是我们的红色老大哥的春梦还没有结束。王朔依然坚持教育着人民,姜文依然缅怀着美和力。既然如此,不如让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动一点粗:在我看来,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姜文四位导演的风格刚好和漫画风格对应。张艺谋和陈凯歌是洛丽控,永远在影片里不乏嫩妞,区别是张艺谋兼好密室囚禁。冯小刚是御宅男,所以电影里永远有长腿大眼美女,满足宅男的性幻想。而姜文就是御姐控,从米兰到唐嫂,都是童子鸡的最爱。</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0

好友

1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07-9-21 13:04:36 |只看该作者
<p>还没看。不过我觉得这海报不错,喜欢这种调调</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0352022[/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6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