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4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80后摇滚—集主主义的精神乌托邦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1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0后摇滚—集主主义的精神乌托邦

文:田禾  tianhe1216@yahoo.com.cn

摇滚是给有特殊经历的人听的。
若你没有特殊经历,那么请你走开,因为你听不懂,你永远不会知道摇滚是什么。说到这,我不由联想到日本的一部电影《新感观世界》里面的一句台词——是一个新兵在出征的头天晚上他的父亲将他送到妓院时说的。他父亲对他说:若你没接近过女色,你永远不会知道生命的重要……
摇滚就是女色。当然我这并不是给摇滚定义,相反摇滚是没有定义的。只是更多的时候人们在谈到摇滚时就先入为主的将它定义为消极,我个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青春的悲哀,更是一种成长的灾难。青春怎么可能没有摇滚呢?就像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爱情一样。
即使这样,我还是要遗憾地告诉你,80后人没有摇滚。有的只是向青春和苍老的投降,有的只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虚无症。80一代的人没有过60代人的文革经历,也没有70代人在传统与欲望间的挣扎。80代人从没上过山也没下过乡,从没吃过玉米面也没为了一辆17岁的单车而与同伴火拼,从没玩过跳房子的游戏也没有红卫兵情结。相反他们一生下来就坐在唱着垃圾流行歌的卡通车上,被大人们扭曲地形容为‘太阳’的一代。也许从外在形式上来讲,80后一代人没有任何值得怀念或歌颂的特殊经历,但也正是这种外在形式上的空虚孕育了这一代人精神的虚无。从人最本质的角度来讲,人的精神虚无比形式虚无更无耐,更彻底。这也正是20岁的我们都已显得苍老的原因,我们的青春在不经意流失了,糜烂了,一直以一种病态的姿势在无力的呐喊,既然这样,你还能要求我们做什么?呐喊?断裂?抗美?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由,一种灵魂的自由。或许你能从哲学的层面来解剖说自由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一种向往,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得到。那么你现在就可以绝望得死去。其实自由也只是一种精神乌托邦。那么,摇滚的意义在哪里?摇滚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隐藏青春的疼痛,粉饰欲望的无知与成长的霉涩。

一,童工时代的摇滚

掩饰着现实的空间
梦想离我还很遥远
希望仿佛在我眼前
自己却一直在幸福的旁边
我曾经相信的一切
在岁月中不断改变
      ——花儿乐队

1999年春天。花儿乐队首张专辑《幸福的旁边》正式出版,这距崔键在工体的一声怒吼已是十余年之久,而此时的花儿乐队主唱才15岁,他还只是北京街头的一名初中生,还只是一个背着书包啃着棒棒糖的孩子。
这标志着中国摇滚的童工时代正式开始。
这种幼稚的喊叫本身就代表一种肤浅。幸福在旁边。未来的主人翁。我们可以从他们那有些单薄的童腔里听到对常态社会的失望和对时世的无所适从,但听不出有任何的音乐本质和摇滚精神。也许他们出道的唯一优势就在于“新蜂音乐”的老板看中他们还是几个没长毛的孩子,可以从这些童工的身上捞上一笔,(这从后来花儿以‘没饭吃’为理由将唱片公司一纸诉状告上法庭可以看出些端倪)。由此可见,摇滚本身的兴衰意义并不在于摇滚本身,而在于操纵摇滚的人。
当然,我们如果抛开摇滚乐本身的价值来谈论花儿乐队,这些童工的诞生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诞生的理由就是校园民谣的衰退和商品经济的市侩化,这不免让人想到一个时世轮回,当年校园民谣的兴起也正是在经历了93、94年老一代摇滚人(如魔岩的张楚、窦唯、何勇等)的巅峰衰败过后而顺势入侵的。“别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太小,他们什么都不懂”,罗大佑如同先知一般预见了当他们衰退时未来的主人翁不只是电脑儿童,他们如花儿一般拥有自已的音乐,自已的偶像。他们不再满足于民谣时代的怀旧情怀,他们有自已的生活和情绪表达方式。89年崔键宣布了红旗一代在人格上的宣泄,94年的校园民谣代表大学生宣布了精神上的独立,99年的花儿乐队宣布了80后一代在物质社会里的精神寄托。
花儿的怒放,正是主流文化内部进行革命性变潮的开始。人们似乎不再需要摇滚精神,转而需要的是摇滚实体——摇滚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商机。同样这又一次标志着中国摇滚的衰落。想想当年唐朝与花儿乐队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唐朝的主唱丁武微笑着由衷的赞叹花儿的歌‘好听’时,人们都知道,中国摇滚彻底的断代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过渡,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实质的变迁,腐化。当然衰落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因为只有衰落才是新的开始。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试图神化花儿乐队的原因。这不由让我想到崔键,他影响了一代又不一代国内摇滚人,甚至是文化人,也有无数的各种层面的人试图将他的地位神化,后来似乎就真的被神化了,尽管这种神化比不上雷蒙斯,也比不上涅磐。但他至少给我们的主流文化一记响亮的耳光,让人在疼痛过后还不知道自审,还在一味的泡制‘全明星时代’。

二,断裂时代的摇滚

我要出发 此刻出发 去西伯利亚
我的梦想 所有希望 消失在悬崖
每一天 每一天 有新的发现
每一天 每一天 瞬间的改变
我永远了 我永远了
       ——便利商店乐队

80后的一代是断层的一代,这从80代中期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不知道自已追求的是什么,更多的时候他们清醒地知道追求是无能的,所以80后的一代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显得悲观,绝望,懂得自省。而摇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娱乐。尽管后来涌现出了像新裤子乐队之类的新朋克在竭斯底里喊着中产阶层的小资,并宣扬‘这是我们的时代’。但稍微懂事一点的人都知道,这种小资小众的呐喊永远只会是一时的浮躁,是一种断裂过后的挣扎。他们的思想永远停留在漂浮中,既不独立也不集层。当然我们没必要也无法将80年代的摇滚与60、70年代相比较,纵观全世界的摇滚乐,没有哪个国家的摇滚达到过60年代摇滚所带给人们的强烈震憾与高潮。摇滚乐正在一步一步的弱化,这是一种全球趋势。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更何况我们还是一个没有任何摇滚根基的国家。要想让摇滚乐重回60年代的辉煌,这是一种妄想,除非来一次全球性的大爆乱或人文战争。因为只有战争能够拯救摇滚。
80年代是垮掉的一代。80年代的孩子可以不关心世界的战争与和平,也可以不知道太阳是否东升西落。但他们一定知道凯鲁亚克和梵高其实并不是疯子,一定知道美元比人民币绝对的好,也一定知道欧洲的女人波比国内的大。
就连花儿乐队主唱自已都这样说:“我出生在80年代,一个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是好是坏的时代。从小到大我都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成长,是典型的蜜罐中的一代,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这种平庸的感觉使我感到乏味、无聊,空虚的过着每一天样板式的生活……”
80一代在阅历形式上的空缺直接导致了精神层面上的断裂。他们精神空虚,而市场化的一些港台流行音乐显然满足不了他们欲望的发泄与积抑情绪的终结,于是他们通过染发、打孔、文身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开始一段自我欺骗的实体主义的摇滚历程。在这里,他们开始试图将阅历形式的虚无通过丰硕的外表矫饰来掩蔽,伪装。从这点来看,你就再也不会对那些弹着布鲁斯、穿着朋克、而主唱一张口又若似硬咳的曲风感到大惊小怪了。噪音无极限,激情是一种过失。这是80后摇滚最真实贴切的写意。

三,无政府主义摇滚

I\'ve been waiting all these days.
I\'ve been standing all these days
to find it hard to get it through.
All I want is a good chanc
for we can live underground.
All I need is a sharp knife
to cut the tails you are afraid to show
                   ——跳房子乐队

摇滚是讲根基的。没有根基的摇滚背后掩藏的是无限的肤浅与矫饰。在西方的摇滚音乐领域中,从哥特、死亡、重金属、迷幻、PUNK、另类、BLUS,工业噪音、JAZZ到后来的英伦、电子都有它诞生和存在的历史及丰盛理由。而80后摇滚是没有任何根基的,是断层的。当然追朔到本源,中国整个摇滚都没有根基。从早期的黑豹、唐朝、指南针、轮回、瘦人、崔键等老一代的摇滚人到中期的左小祖咒、痛信、子曰、二手玫瑰、胡吗个及张浅潜等等摇滚人身上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对西方音乐的模仿与复制,只不过他们很好的将这种复制融入到了他们自身的阅历之中,而80后一代人没有早期一代的自身阅历,所以表现的是一种赤裸裸的效仿。就知道拿起吉它操上几个和弦,再配上一些看似悲悯、彻底,实则肤浅、空洞的人声。他们从不过多的关心政治,呐喊的只是个人迷失中的无耐,是一种隐藏的和谐。
也许我们并不要求摇滚乐带给我们多过的社会学意义,甚至讨厌人们总是将摇滚乐与政治绑捆到一起。如果你还在为当年国家封杀张楚、何勇而仅仅认为是一种政治胜利的话,那么我要骂你了,正是你们这些‘政治’的奴隶在谋杀摇滚。当然我并不是说摇滚是用来反驳政治的,我只是想告诉你摇滚的本质是无任何形式的羁绊的,完全宽泛的,自由自在的,没有任何目的性的,纯粹的一种人精神层面上的撕裂与反叛。
很显然,这种反叛不是像‘盘古’操着家伙在台湾喊上两句‘独立’‘自由’的卖国反叛。而是纯原始的、灵魂的一种蜕变。
在80后这个摇滚群体中,无政府主义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便利商店’,首先暂且不听他们的曲风,单看他们的歌名‘出发西伯利西’就知道这又是一支完全的西方模拜乐队,再一听他们的歌,标准的‘英伦包装,中国制造’。这一切都是无信仰的结果,因为80后一代没有什么可信仰的。前面我已经说过,在80后这个群体中,摇滚永远只是形式,也正因为此,“我想当明星”就成为‘便利商店’组队的唯一理由。
所有人都知道,摇滚既是世界的,同样也是民族的。既然我们的摇滚没有根基,又哪来什么民族呢?
唯一能够带给我们一点安慰的是来自于武汉的一支80后乐队‘跳房子’,尽管他们所有的乐手除了主唱外都不是生于80年代,但他们的音乐是最接近国际的,最具有世界性的。首先‘跳房子’这个名字就让人不由联想到在中国流传很久的一种民族儿童流戏,让人不由自主的限入缅怀和回归中无法自拔。和跳房子同类的还有一支同样来自武汉的乐队‘漂亮的亲戚’。他们有着共同的少女主唱,共同的标榜自已音乐的国际化,共同的为你在麻木的挣扎和不言自明的苦痛中将你脆弱的心灵进行彻底粉碎后的完美修补,共同的让你不看到忧伤只有微弱而恒久的疼痛……
只可惜他们稚嫩而苍凉呐喊的并不是母语。
有乐评人说,‘跳房子’和‘漂亮的亲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的Portishead和Massive Attask的时代。我想这完会是关起门来为自已脸上贴金。中国的摇滚还没到这个地步,中国没有任何一种成型的完全属于自已的符合根基文化的摇滚风格,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外来主义的入侵,是一种无政府主义摇滚。
最后请允许我再说一次,80后没有摇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0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7-8-4 13:11:0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0

好友

39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摇滚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没有拉丁的英伦 非洲的金属 中东的朋克 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0

好友

2706

积分

论坛游民

弄珠儿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这个分析的角度很有意思`~~
——有时人们感到:除将“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说与人知,双鱼座的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姑姑说的 又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http://tongueear.blogc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跳房子?

就是有执着追赶世界潮流的中国农民同胞愿意花钱听中国村姑操一口带点英伦口音的地道大陆方言英语唱黛玉葬花的小夜曲。。。。

——周巧巧 语
陈留王羁居陈留城。 宏一大师向往跑马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0

好友

1153

积分

论坛游民

forecast

Rank: 3Rank: 3

6#
发表于 2007-8-4 13:11:17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无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8 10:46:05编辑过]
八卦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2 12:07: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30

积分

新手上路

四面楚歌。 

Rank: 1

9#
发表于 2007-8-4 13:11:18 |只看该作者
80后没有摇滚
欣赏
众叛亲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07-8-4 13:11:2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陈留王在2004-7-8 1:27:19的发言:
跳房子?

就是有执着追赶世界潮流的中国农民同胞愿意花钱听中国村姑操一口带点英伦口音的地道大陆方言英语唱黛玉葬花的小夜曲。。。。

——周巧巧 语


这和跳房子的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人家爱用英语,日语,法语,俄语抒情与你何干啊?



这个文章不错啊,刀刃用在柴火上,但不够狠!挺欣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6-16 22:4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