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8-30
- 在线时间
- 8260 小时
- 威望
- 7223 点
- 金钱
- 29678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7872
- 精华
- 10
- 积分
- 10282
- UID
- 279
  
|
本帖最后由 陶北 于 2011-4-16 16:47 编辑
昨天把王安忆和张新颖的《谈话录》又读了一遍,以前读,更注意的是文学轨迹,这次读,那些关于思想的段落跳了出来。一读再读,实在是值得体会。本来就是断章取义,为了吸引注意力,干脆起了个更加断章取义的标题。当然,这句问话对王安忆的话本身并不是误解,同时也是面对许多人事,我自己很想问的一句话——
第26页:
那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生活得文学,比现在的人生活得有文学性。没有别的娱乐,就看书,拿到一本书很宝贝的,看得倒背如流。我的整个古典文学的阅读都是在那个时候完成的。
第28页:
阅读吧,是个习惯……我到一个地方去,如果没有些文字可以让我入目的话,就觉得日子很难熬很难熬的。
第31页:
托尔斯泰好像是一个银行,……卡夫卡就只是一笔贷款。二十世纪的东西大多就是方法,教给你很多方法,古典作家他给你的是教养。……现在这代作家吧,真的还是比较缺教养,这也是有时候后劲不足的一个原因。
第36页:
那些所谓“八十年代后”,炒什么炒?二十多岁写作不是很正常的么?
第44页: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今天做什么事情明天就在小说里面表现出来。我觉得他们太快地把经验变成文字,你看和老师吵两句嘴就写下来,喝点东西也写下来,太快地就变成了文字,没有经过创造。
第49页:
我们现代人都有点瞎来,因为要偷懒,所以给自己找些新观念作借口,免去思想的劳作。
第60页:
从性格上来讲,年轻人总是在反叛的,问题是说反叛什么?是反叛接受过的东西。……《死亡诗社》,为什么反叛?要他们穿西装,要他们规规矩矩地举止,晚上要准时睡觉……当他们做犯规事情的时候,是有思想的内容在里面的,今天,内容抽去了,剩下了形式,单纯就是在抽烟了。……没有顺从的积累的时候,就施行反叛——这不叫反叛,而是任性。反叛肯定是处在一个需要挣脱的状态,这东西把你束缚住了,所以你要挣脱一下。可是现在,百无禁忌,在这样放纵的状态下,还有什么需要反叛,反叛还有什么革命的意义?现在,反叛只剩下一个姿态了,现在的人都是形式主义。
第79页:
现在有很多小说写得真的蛮无聊的,最近借了张片子叫《2046》,我心里觉得怎么那么无聊,我也不说它好还是坏,就是极其无聊,我觉得这是文学最糟糕的事。不是把一件坏事写成好事,那还有有价值的东西,最糟糕的就是无聊,很苍白啊。
第99页:
他(陈丹青)上次还发脾气了,一天到晚叫我画叫我画,我也不晓得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我就觉得一个小说家就得一天到晚写小说,画家就是不断地在画,哪怕你画的只是素描或者是素材,你也得画,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标志你是一个画家,说标志也不好,就是说你在过一种绘画的生活。这(不画)很糟糕的,一个职业的专业性慢慢消失以后,你要找回来都找不回来了,真的很难找回来了。
第109-110页:
我倒不担心新人,我就担心前面没有人,前面没有人后面肯定也没有人啦,不行的,没有承继。……我很羡慕西方人他们有本《圣经》,有神和无神都有出处。……如果没有那么多好小说在前面放着,没有雨果、托尔斯泰的话,你想你为什么写这些东西?是需要的,其实是需要的,我觉得我们年轻人的反抗都是很没道理,他没有什么可反抗的,他就这样反抗了,这很危险的,人没有一点敬意。对传统没有敬意,反抗也就缺乏严肃性。
第129-130页:
古典作家……他们有个好处,他们人道主义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我真的同情你们,你们真的是很可怜,你们真的是都可以解释的,你们所有的都是可以解释的,但是我不能因为你们可怜就同意你们苟且,你们依然不能无耻,我不能和你们同流合污,我还是要批评你们。……我们这个时代确实变得,有很多的理由为人开脱了,有很多理由变通。……你现在讲人应该是崇高的,谁来听你的啊?大家都不愿意听,因为马上就能和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之前的时代里面教条主义人性认识挂起钩。
第161页:
很多理论都支持他们这种态度(按:现在年轻人喜欢强调“我”,“我”之外的世界进入不了他们的视野),于是就有了正当性,他们不会有一个机会反省。……大家的青春都是苦闷的,谁都是苦闷的,我一点都不以为今天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他们苦闷的时候是在咖啡馆里度过,而我苦闷的时候是在淮河边度过的,……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我的苦闷放大和提升一点。……他们在咖啡馆里面喝酒,我们不过是在草房里面喝酒,道理真的就是一样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我们自以为是不合法的,不正当,而他们正相反。他们觉得他们是现代化的,这是最奇怪的事情。有了现代化做支持的话,他们就觉得自己是先进了。这是很糟糕的,他们青春期之后还会一直延续着这种精神状态,几乎不会再有发育的可能了。还有那么多理论,还有那么多诠释,媒体一起来渲染,烘托。
第213页:
新时期文学用普通人性来反教条主义,结果产生了新的教条主义,写好人总是要强调他身上的问题,写坏的就是要强调他身上的合理性。
第253页:
现在的生活场景,看着那些孩子,我经常会想,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样的人?他们来自一个怎样的家庭?籍贯何处?我竟然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个场景特别奇怪,在那种潮流化的装束里,人和人一点区别也没有,说着同样的流行语,传媒和广告制造的同样的表情,简直像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
第255页:
在这个时代里面,做一个跟大家不一样的人是挺难的,每个人似乎都很个性,都特立独行的状态,但是总体上是惊人的一致。
第256页:
一般我喜欢的作家,人格都是很有光彩,……他们都是意境比较美好的人。这个成见也许给我带来一个很大障碍,妨碍我理解现在年轻一批作家。我不知道什么道理,他们会看事情那么阴暗,他们是有意要这么阴暗,还是事实上就这么阴暗?
第258页:
现在整个舆论,所有的讨论,都是要家长去理解孩子,孩子出走的话,肯定是说,你家长是有问题的,很少有人说,你们去理解理解爸爸,理解理解妈妈。小孩子肯定要经历对父母的反叛时期的,可是,缺乏了真正的理解,也不会有真正的反叛,一切都不是健康的发生,就不会有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