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去的孙犁与文坛的热闹无关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5 15:44: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strong>远去的孙犁与文坛的热闹无关</strong><br /><br />&nbsp;</p><p>  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离开热爱他的读者已经整整六年了。与那些死后越来越热闹的作家相比,死后的孙犁无疑是寂寞的。这样或许更好,或许更能让看惯了文坛浮躁的孙犁先生能够静静地休息。是的,热闹是他们的,与远去的孙犁先生无关。先生生前,经历了太多的吹捧与贬抑,遭遇过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文人。我想,即使是在今天,无论如何,孙犁先生的书都不可能成为畅销书,更不可能登上那些书商和红包批评家们捣鼓出的排行榜。<br />  <br />  诚如先生所说:“为书名起个花哨俏丽的名儿,多想想,还是可以做到的。那样征订数就可以多一些。但我不愿那样做……”倘若让孙犁先生将自己的作品起一个类似于《拯救乳房》或者《有了快感你就喊》那样吸引读者眼球的书名,恐怕打死孙犁先生也不会干的。试想,古今中外那些流传千古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一部是靠“乳房”和“快感”来打动读者的?<br />  <br />  作为一个文坛的智者,即使是在晚年,孙犁先生也保持了一种比许多著名作家更难得的清醒。他把名利看成了过眼烟云,并对那些无聊的吹捧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先生从来不以什么泰斗大师自居,甚至在写不出作品来的时候就大胆地承认“我的身体和精力,实在不行了”,“干枯的枝干上,实在是开不出什么像样的花朵了”,“我从来不相信,朋友们对我说的,‘什么宝刀不老’呀,‘不减当年’呀,一类的话。我认为那是他们给我捧场”。在孙犁先生看来,“社会风气不会不影响到作家。我们的作家,也不都是洁身自好,或坐怀不乱的人。金钱、美女、地位、名声,既然在历史上打动了那么多英雄豪杰,能倾城倾国,到八十年代,不会失去本身的效用,何况有些人,用本身的行为证明,也并不是用特殊材料铸造成”。<br />  <br />  其实,以孙犁先生的名望,即使随便弄点什么文字出来,都可以被一些文人当作精品吹得天花乱坠。再不然的话,孙犁先生还可以拿起毛笔来轻轻松松地为一些作品题写一下书名,和书商们一起勾肩搭背,赚得个盆满钵满。或者像某些作家那样忸怩作态,以米价上涨,养家糊口为由,公开标明润格费,将在书法界根本不入流的,二流甚至三流的“书法”作品大量倾销给社会上那些附庸风雅的人,或者为那些盼望名人捧场的老板题写个什么招牌店名,来个皆大欢喜,岂不是两全其美?君不见,当今文坛上,一些著名作家不就是这么干的?<br />  <br />  早些时候,各种报刊都在狂炒德国汉学家顾彬的“当代文学是垃圾”。最近,又有批评家愤然指出:当代文坛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工厂”。事实上,早在差不多20年前,孙犁先生就对当代文坛表现出了巨大的失望。先生痛心疾首地说:“目前一些文学作品,好像成了关系网上的蜘蛛,作家讨好评论家,评论家讨好作家。大家围绕着,追逐着,互相恭维着”。正因如此,孙犁先生才“颇不喜读文艺作品,特别是文艺评论之类,因其空洞无物,浪费时间得不到实际的东西。有时甚至觉得:反不如翻翻手头的小字典,多识几个字,多知道几条典故”。<br />  <br />  先生告戒我们说,那些“文学托姐们的文章,不可读。她们把不正确的,说成是正确的;把不对头的,说成是对头的;把没有个性的,说成是有个性的;把没有影响的,说成影响很大;把赔钱的,说成销路很广,或是已经脱销,或是已行销国外……”如果说早些年作家出书,靠的还只是某个名家的写序来捧场,而如今的许多作家出书,却成了打群架似的哥们姐们一哄而上的联袂推荐,仿佛就像多国部队似的对读者进行地毯似轰炸。有的书,其联袂推荐的名人之多,简直要让人想起那些电视连续剧前面的“领衔主演”和后面的“演职员表”。我真怀疑,那些联袂推荐的名人们是否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自己所推荐的该作品。难怪孙犁先生说:“有那么多的人,给那么低级庸俗的作品鼓掌,随之而来的是名利兼收,你能无动于衷?”<br />  <br />  在《文虑》一文中,我们看到,晚年的孙犁先生内心是多么的痛苦。他决心“不再给别人的书写序”,“不再写书评或作品评论,因为已经很少看作品”。而一些请孙犁先生为其作序的作家,在被孙犁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其文章的不足之处之后,便开始怀恨在心,甚至公开诋毁孙犁先生。进而对孙犁先生罗织了在文坛妄想“独领风骚”,“独霸文坛”的罪名。看看当今的文坛,许多污浊的现象都被孙犁先生不幸言中。<br />  <br />  孙犁先生说:“一个作家,声誉之兴起,除去自身的努力,可能还有些外界的原因:识事务、拉关系、造声势等等”,这些作家“偶像已成,即无人敢于轻议,偶有批评,反更助长其势焰。即朋友所忠言,也被认为是明枪暗箭”。而那些没有骨气,仰人鼻息的所谓的文学批评家们则心甘情愿地成了某些著名作家们的轿夫。这或许正是当代文坛“经典漫天飞,垃圾一大堆”的原因所在。 </p><p>[稿源:红网] </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8-10-7 08:09:33 |只看该作者
红网很能炒冷饭。[em05]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0 18:0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