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北故宫完整呈现“王羲之”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2 15:23: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strong>台北故宫完整呈现“王羲之”</strong></p><p align="center"><img alt="image" src="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17/images/00078890.jpg" /></p><p align="center"><img alt="image" src="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17/images/00078892.jpg" /></p><p align="center">《快雪时晴帖》</p><p align="center"><img alt="image" src="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17/images/00078893.jpg" /></p><p align="center">《平安何如奉橘帖》(局部)</p><p align="center"><img alt="image" src="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17/images/00078894.jpg" /></p><p align="center">《远宦帖》</p><p>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名帖《丧乱帖》(唐摹本)前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时曾引起巨大轰动。早报记者获悉,拥有大量国宝文物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从10日起开始举办《晋唐法书名迹》特展,将唐摹王羲之名帖《快雪时晴帖》、《平安何如奉橘帖》与《远宦帖》三件珍贵墨迹同时展出,这在故宫历史上尚属首次。</p><p>  早报讯&nbsp; 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晋唐法书名迹》特展已吸引数千位海内外书法迷专程抵台,争睹这些极其珍贵而又难得一见的墨宝。</p><p>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个惯例,每年10月的建院院庆日,都要隆重推出“国之重宝”级的文物特展。今年院庆日推出的是《晋唐法书名迹特展》,破天荒地将17件珍贵名帖同时展出。</p><p>  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共事务室苏庆丰主任介绍说:“鉴于书画文物材质脆弱,为延长保存寿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件书画文物中,有70件列为限制展出,即不能拿到台湾地区以外展出;每次展出时间不超过40天,展后要保养、休息三年才能再次展出。而这次《晋唐法书名迹特展》的17件展品中,就有7件属限制展出的,可谓国宝尽出。”</p><p>  除了创下历来故宫“最完整”展出“书圣”王羲之书法的纪录,同时展出的还有唐代狂草极致的《怀素自叙帖》、后人评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顏真卿《祭姪文稿》和集书法艺术、词翰、理论于一体的孙过庭《书谱》等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书法名迹。</p><p>  对于将王羲之的三件珍贵墨迹同时展出的意义,台北故宫书画处何传馨处长回答说:“中国书法到了东晋时,书家致力于锻炼书法技艺,探究笔法中自然妙有的美感,追求‘工夫’与‘天然’并美,尤以王羲之最具典型。《快雪时晴帖》、《平安何如奉橘帖》与《远宦帖》分别是王羲之行楷、行、草的三种典型代表作,能在同一时间完整观赏、全面理解王羲之的书风至为难得,极有价值。”</p><p>  “王羲之1000多年来被不断临摹的帖,其实大都是他写给朋友的信。”美学家蒋勋解析说,“三件名帖都是他的信。这些短如‘简讯’的信件蕴藏‘平实朴素的文学情感’,如同简讯文学般别具一格。其中,《奉橘帖》只有12个字,是王羲之送橘子给朋友附带的一纸便条,强调橘子未经寒霜,未可多得。”</p><p>  蒋勋指出,王羲之的书信“没有伟大的人生议论,没有刻意造作的文体风格,没有华丽修饰的辞藻”,出身贵族豪门、历经战乱与政治污浊的王羲之只是平凡书写他的“简讯”,或问候朋友平安,或为大雪初晴而兴奋……而王羲之的‘简讯’除呈现书法之美,也“传述了晋人偏安江左、一清如水的文学风格。”</p><p>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单独陈放在一面展柜中,仅一页,墨迹四行,内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此帖被装裱成册,前有副页九页、后有副页十九页,都是乾隆的题诗、题识与摹古绘画,首页题有“神乎技矣”四个大字,乾隆誉此帖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他将此迹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珍藏在“三希堂”中。</p><p>  《远宦帖》卷首黄绢隔水有宋徽宗瘦金书签题及内府印记。此帖因起首二字“省别”故又称《省别帖》,为双钩廓填本,制作时先以墨线勾勒线条外轮廓后加以填墨,是古代法书复制中最逼真的方式,有“下真迹一等”的说法。台湾专家何炎泉评价说:“此帖在唐人高超卓越的复制技术下,不仅保存东晋王羲之的书法风貌,也呈现出唐代皇室的收藏品味。”</p><p>  据悉,这一大展展期只有40天,即日起展至11月20日。(来源:东方早报)廉和 </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13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