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3"></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253025" size="5"><u>乡村教师</u></font></p><p><br/><font size="3"> 1</font></p><p><font size="3"> 来的日子,他已记不太确切,印象里最深的是阳光暴烈,车和人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的快要散架。小镇的石板街直通到山脚,街两旁的门窗后不时有异样的脸闪动,芒刺般的目光让他感到很不自在。远远的小巷尽头,有条狗朝这边敷衍地吠了几声。<br/> 山不高,从山脚爬上山顶不过十分钟路程,附近大都是这类矮圆的浅丘。他惊诧的是寨堡的宽大雄壮与年代久远:带雉堞的围墙,围墙四角的碉楼都用特制的青砖砌就,那砖的厚重大约相当于普通砖的四─五倍,上面统统烧制有主人的名字和堡子的建造年月。寨堡四外的地面光秃秃没有一棵树,打老远望去有几分突兀。<br/> 开初一段时间,几乎每次上下楼和进出石头寨门,他的脚步都不知不觉放缓,眼神过久地停伫在风雨剥蚀的砖石上。结实的六层碉楼、粗笨的石梯、食堂前磨得很光滑的上马磴乃至跛脚厨子等等寻常物事都叫他觉出某种无从言说的新异。报到的当天,后勤处发给他条桌、木床以及一只硕大沉实的夜壶,面对这丑陋的大肚小嘴玩艺儿,他茫然不知所措。到晚间才逐渐弄明白,碉楼上没有厕所,它用于起夜小解。头两次夜半睁眼,听见外面墙根有哗哗的水响,他误认为是下雨了,可那声响断续不定,后来终算发现是顶层的住读生们自枪眼里面往外撒尿。<br/> <br/> 2</font></p><p><font size="3"> 学校开课已有两周,教导主任说,不好安排课,这样他暂时闲着无事。<br/> 寨子占地面积不小,房子很多,现在仍有不少空置无用。他给分配到南碉楼四层,系一间大屋用晒席隔成的一半,但就是这一半也嫌过分宽旷,单人床方凳条桌只占了小小的一个角落。<br/> 他整天安静地呆在房里,偶尔透过枪眼望望外面的天空,多数时候是闭了眼躺下,处在似睡非睡的假寐状态。听见吃饭钟敲响(是铁鎯头在一块钢板上击出的哐啷声),就翻身起床,拎着搪瓷盆去楼下食堂,排队打蒸米饭煮南瓜土豆或煮别的什么,随后边吃边走回房间。<br/> 俯在条桌上吃饭或出神,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与刻痕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大部分字画都重叠污涂难以辨识,勉强可以看清的有"春来不是读书天"、"×老师灰孙子"、"东邪西毒江南七怪"、"余小梅,我跟你××"等句子,还有一个刀刻的图案"⊙¤",不知是什么意思。<br/> 吃罢晚饭照例外出散步,这积习是大学四年养成的,一时难改。后山公路下有一坡镜片似的梯田,再往下是树林、草黄色小河,河水凝滞见不出流动。他很快对那些弯弯绕绕、生满杂草的田埂发生了兴趣。田埂不容易走,非得特别小心才能保持平衡,不过时间一长就驾轻就熟了。一两年后,他达到在游走过程中空茫茫一无所思的境地,躯干的仰俯徐疾完全靠本能调节,身体如一片羽毛柔若无物。<br/> 别的人闲逛多往镇上去,山后通常冷冷清清。有时公路上也有三五个学生迈着八字脚疾走,见到他便停步好奇地往路坎下看,伸直手点点划划,然后回转脸交头接耳。一次,他听见缓坡上有尖脆放肆的笑,仰头张望,发现一个矮肥粗壮的女生正浑身乱颤地弯下腰肢,穿绿褂的同伴用拳头猛擂她的肩背。他心中虚怯,颈背处燃起一派燥热,掌心湿湿地捏了两把汗。<br/> 过了一段,麻脸校长通知他去办公室,说,我们研究了你的档案,不错,决定你改上外语,初二(一)班,高一(三)班,高一(四)班,高二(一)班,咋样?于是找教务处领了三册教材,一叠备课稿纸。第一堂课,脑袋里嗡嗡的,隐约觉出教室内许多灰扑扑的脸,一点声音也没有。他开口讲话,舌头不大能动转,游移低弱的嗓音在喉间呜噜噜作响,象有什么东西噎住似的。终于有谁大胆冒了一句:听不清。他自己也有所觉察,遂将丹田之气尽力上提,结果猛一下发出个纤细刺耳、和他全然不相干的嗓音。课堂里哑楞了一会儿,庚即响起一串拘谨的哄笑。<br/> 上过几节课,在他去食堂打饭或山后散步的路途中,渐渐有面相陌生、身高体壮的学生仄着身腰,羞赧地同他打招呼。</font></p><p><br/><font size="3"> 3<br/> <br/> 住隔壁的同事是县城人,大家叫他刘大队。刘大队眉目端正,讲究发式衣着,腿胯背臀的肉白而厚,说话措词文雅,身上每时每刻都散发出一股浓艳的香水味。都说他初来那阵,一到星期六忙不迭回县城,去赴一个卷发小屁股女子的约会(学校有不少人叨光欣赏过那女子的照片)。过去了一年,刘大队不再频繁跑动了,他开始睡懒觉、上课迟到,衣裤皱皱巴巴,而且竟然醉了一次酒。无事便下镇子和一些闲人打川牌、神聊,通夜不归。这情形延续了两月左右。一天,同事们无意间留心到刘大队重又抖摆起来:头发梳的贼亮,尖头皮鞋耀眼,明朗的脸上笑容灿烂,大有浪子回头的气概。他房中恢复了以前的整齐清洁,化妆品气息持续不断。每日夜里,有个皮肤红白水灵、胸脯鼓耸的高个儿女学生准时来他房中请教功课,先还有一位女伴作陪,第二次就匹马单枪,探讨问题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br/> 他来的这学期正逢刘大队重新崛起。黄昏散步回屋,总有娇声莺语透过霉朽的晒席隔壁传来。调笑、喘息、巴掌和肉相碰击、吱呀呀原因不明的音响搅扰着他,他想拂去,可嬉闹如一粒钻入耳道深处的小虫,嘤嘤鸣鸣,使人难以成眠。夜阑电灯熄灭,隔壁的木板门轰然作响,皮鞋的铁掌铿锵地踏下楼梯 —— 是刘大队送客了。她的家就在小镇上,其母即有名的"时新"裁缝铺老板金牙冯,是以不必在校住读。<br/> 他曾在楼道里两次撞见过那女子。几月下来,她发育得更为蓬勃壮硕,一双眼常放肆地盯了人看,眼睑下网半轮青晕,嘴唇鲜红欲滴。他嗅到一缕桃杏熟透的甜腻。<br/> 开春,女学生称病退学了,三天后刘大队宣布举行结婚仪式,金牙冯在镇里最大的"仙翁饭店"订了五十多桌宴席,学校上下人等都去揩了一顿油。过了四个月,刘大队有了一个肥大的儿子,同时荣升教导处副主任。他工作细心尽职,一丝不苟,随时背起一双手在教室、食堂、操场、宿舍一带转悠,检查地面有无纸屑草节,解决纠纷,无事便察看天空是否出什么漏子。上头来人视察参观,他紧跟在客人和麻校长之后,象模象样地踱方步。为方便工作,刘大队仍旧住在寨堡中,星期六下午才回镇上家里去。<br/> 麻校长是金牙冯的远房堂兄,逢年节裁缝家请喝酒,那女子和以下的弟妹喊他大舅。</font></p><p><font size="3"> <br/> 4<br/> <br/> 每周有两个下午集中开会学习或布置工作。麻校长不擅口舌,只负责看考勤薄点名,讲话由一位姓杜的副校长代劳。<br/> 杜副校长的开场白总是:"当前,国内外局势相当大好 ...... 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 ...... "底下很快就纠缠于各类零碎杂事,譬如某教师在讲台上啐痰不止,有碍观瞻;近期有二十人次检举食堂菜饭内混杂蝉螂、苍蝇,男女厕所的篾席间壁洞孔日益增多,急需修补等等。开场白后的话事实上已淹没在翻改作业、交头接耳,蹭椅子、打呵欠、擤鼻涕的嗡营中,双方按各自的轨道运行,互不打搅。<br/> 气候一天天转寒,堡子冷得如一口大冰窖。除了不可避免的外出,其余的时间他就缩进被窝。屋外的风呜呜低吼,闷重的呼隆声之上滑过口哨似的尖啸,枪眼处嗡嗡地怪响 —— 别的人早已用破棉絮旧报纸或茅草之类堵死,他则置之不理。白天唯有校长办公室兼会议室生有两盆炭火,老师们有闲就往那地方挤。逢开会,有个穿脱毛羊皮里大衣的老头儿总在门后三条腿的破籐椅里落座,那位置离火盆近,背风,即便他迟到,座位也一直空着,没有人试图取而代之。<br/> 老头儿坐定,先扒下脚上油浸浸的老棉鞋,粗线袜,双腿交替悬在柴火焰头上方(开会因人多改烧木柴,以便拉大圈子),踝部缓缓转动,让脚掌更均匀地享受温暖。然后自袋里摸出两匹烟叶(或半包揉皱的"红灯"牌香烟),马马虎虎卷上,噙进嘴巴,弯腰拉一块着火的木柴,点燃。烟叶太次,卷的又太草率,常吧嗒几口又熄火,便拉柴疙瘩再点。与此同时,他并未忘记交换烤在烟火上的脚,漫长的冬季下来,脚掌尤其是浑圆的脚跟变得焦黄润泽,很象这一带地方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烟薰腊肉。<br/> 开会点名时,他曾有意留心老头儿的大名,可麻校长口齿不清的喉音一掠而过,问旁边瘦长的"老三届",他拔笔在手心写了三个字:曹组织。</font></p><p><font size="3"> <br/> 5<br/> <br/> 有个星期日,夜里下了明霜,冻的人睡不踏实,他半上午才钻出没一丝热气的被窝。厨房里烟火不动,一瞅便知道没什么希望。回屋路经北碉楼底层门洞时,冷风吹来一股熟肉的香气,探进头去见一个戴护耳棉帽的臃肿背影正四肢着地趴倒,双颊鼓胀,朝楼梯旁几块砖石砌成的灶膛内展劲吹火。火焰燎得黝黑的大号锑锅内白气蒸腾,锅盖哒哒磕打锅沿,扑鼻的肉香就从那里一阵阵飘溢而出。<br/> 片刻的犹豫。棉帽大约觉到了身后的动静,笨重的脑瓜慢吞吞转向门边。这样,他意外地看到那张光润红亮、腮帮饱满的脸:就是穿脱毛羊皮里大衣的老头儿。<br/> 象个被突然发现的窥人阴私者,他心慌意乱,而且进退维谷。曹组织细小的眯缝眼一霎不霎,好容易才辨出了身处昏暗逆光中的他,神情一下子大为兴奋,方阔的嘴巴不停地开合,唾沫四方迸溅。<br/> 他根本没闹明白老头儿说了些什么,只闻音调宏亮如钟磬,鄙夷嘲骂愤怒笑容还有融化人的殷勤热火混作一团,弄的他晕头转向。末了当一海碗汪了一层油的东西从锅中捞出并伸到鼻子下面时,他完全方寸大乱,口中支吾着发出一串无意义的音节,唯一的解脱之计是拔腿飞逃。<br/> 关上屋门,他喘的换不过气,额头沁出一片津凉的汗水。重新拥入被窝,胃囊叫嚣得更加凶狠,那微带秽气的异样肉香顽固地困扰着嗅觉,留连不去。午饭前难耐的等待中,他惊恐地察觉长期呆滞的思维骤然活跃(或许与饥饿有关),刚才那些隔膜的图像声音在记忆里再度清晰起来。<br/> 粗瓷海碗,熬烂的稀饭,厚厚的肉油和一截截管子样的玩艺儿。<br/> 怒骂并非冲他而发,而是对准该死的厨子翟老五,他们暴殄天物,偷吃了一条农家的母狗,竟将肚肠扔进了下水道。<br/> 看来煮在稀饭里的是狗肚肠。</font></p><p><font size="3"> <br/> 6<br/> <br/> 日子久了,他才知晓曹老(大家都这样叫,然而并不含任何尊敬成份)在寨堡里赫赫有名,其名头主要来自他的善吃。善吃,一是指食量大,盛传他曾创过一顿吞下二十八只肉包和三碗杂碎汤的纪录,惊的打赌对家半日不能言语。二是所吃甚杂,不拘精粗良莠:逢宴席上的山珍海味自可放量饕饔,情况不济糟糠薯芋一样填饱肚皮。他常自况有一副坚强肠胃,连石头木块也能消化;味蕾异于常人,能品 尝各地反差极大的饮食口味。据曹老无事神聊时对人夸耀的说法,他是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爬的无所不吃,从老鼠、家猫、黄鼬(肉奇臭)、蟾蜍(癞格宝)、"烂通塌"(一种极毒的蛇)、虫蛹到地虱、畜兽阳具(当地人视为大已忌),埋入土中几天的小猪,女人生产后的胎衣等,经不同的方法烹制,都成了他口中佳肴。这类聊天内容的可靠程度虽无从判断,但关于吃曹老确有若干让人乍舌的绝技,比方就有人不止一次见过他用带饵的鱼钩钓斑鸠鸽子鸡鸭,或携弹弓一柄去溪沟畔游走,专射清水里的鱼鳖,不说百发百中起码也十拿九稳。<br/> 曹组织气色之好为寨堡中第一人(须知他已五十出头),身躯伟壮,喜欢跟年青人戏谑笑闹,只是肚臀腰背部位脂肪堆积过多,行动稍显迟缓。入冬,他戴顶被火星燎有许多小孔的灰布棉帽,羊皮里大衣袖口油腻放光,脚蹬一双宽肥的棉壅鞋,蹒跚拖沓,走在路上横仄着象一头大熊。唯有到得课堂讲台上,他神情立即变得整肃,张口声震屋瓦,跟平素时的嘻皮涎脸判若两人。学生们能仰视见的只有他上下捣动的嘴巴、结实的牙齿、以及与腮帮连成一气的脖颈周围灰黑的汗垢。<br/> <br/>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15:40: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