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5-19
- 在线时间
- 94 小时
- 威望
- 165 点
- 金钱
- 285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15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26
- 精华
- 0
- 积分
- 139
- UID
- 34847

|
本帖最后由 aquamoon 于 2010-9-1 23:21 编辑
我觉得咱们看问题的切入点可能有些不一样。
生铁讲的。。。我的感觉可能是更加偏向于文学上的艺术和技术。
我讲的呢可能更偏向于信息交流时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途径。包括目的和方法,和最后达到的结果.
Asui1003您的切入点我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我能理解您的意思。对于我来讲,板板脸属于非语言表达方式,是归属于怎样表达。(至少这是我对怎样表达的一个理解)。但是(举例来讲)我对板脸的解读可能和您的解读完全不一样。那么这个对于您来讲是在普通不过的“不高兴“的信息内容到我这里就可能完全变了意思。
我忘记了是印度还是中东,在他们的文化中,有时候摇头的动作时表达认可和同意的。我觉得这个就解释了我以上所说的状况。
有时候人们在无意中做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可以被解释成为很多种含义,其实当事人可能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这种情况下,观察者所感受到的"信息内容"完全是观者者自己的解释.和当事人的意图无关.
不过生铁说的对,生活中的表达和创作中的不好比。
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交流的目的是让交流双方可以正确的相互了解。这种情况下,我说一,你也理解到一应该是最理想的.
创作中作者们是不是会把更多的感受解读空间留给观众或者读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