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4-27
- 在线时间
- 1989 小时
- 威望
- 20464 点
- 金钱
- 49206 点
- 注册时间
- 2008-10-28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4286
- 精华
- 2
- 积分
- 11797
- UID
- 21847
  
|
嗯嗯,我之前可能没表达清楚,“让场景先出现在我脑子里再打动我的作品”这句话我仔细想想其实我也是这样阅读的,也倾向这种。我试试能不能表述得清晰一些:
我说的“故事”是指“开始怎样、发生了什么、结束怎样”的事件,也就是它怎样流动变化的,对这个我似乎没有什么热情,阅读的时候可能不太在意,而对一些“静止”的东西(就是几乎对故事和人物情感无推动力的东西),我会比较在意(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比如一个小说很悲重最后主人公卧轨自杀了,如果它以自杀的结局作为这部作品的力量点之一被企图用它来打动我,夸张点我可能会觉得“他自杀关我屁事”但会对“卧轨”这个词感兴趣。可能是我明白小说是虚构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觉得“假”,无法对故事产生信任感。就像我跟我的朋友一起读某本书,然后都说被打动了,他会说主人公怎样怎样真让人惊讶啊,而我却无法说出来。我可能说“他卧轨了多美妙,冰凉冰凉的轰隆轰隆的怎样怎样”。这让我困惑:我欣赏的东西似乎没有力量。
突然会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天读完了《被欺凌与被侮辱的》,读完之后除了感到故事给我带来沉重感之外觉得空空的,如果掩卷回味的话,很难唤起澎湃的情感反应。不能说作为读者我很没情感,我也被打动了,但是我感觉不到催促我去写类似东西的力量(这方面可能也跟自己的生活历练有关,平静得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我觉得我是喜欢写小说的,但是我却对小说里的故事感觉很尴尬,一方面我得靠着它让小说完整起来,一方面又觉得它的出现并不是我最暗爽的地方。
“让自己笔下的人活起来,甚至不为作者所羁绊,走自己的路,不是每个写作者的终极野望吗?”嗯。这个觉得最神奇但好难,而且也觉得好假(可能跟自己的认识水平有关),觉得即使人物看起来顺理成章地走到与作者设置完全不同的位置上,但还是觉得在每次违背作者意愿的转折其实都是前面铺垫好的,ta不会无缘无故转向的,如果ta无缘无故转向也是作者在调控ta。不过这样想可能又是那个该死的“故事怎样进行”的先设在我脑子里了而导致跟你讲的“走自己的路”不是同一个意思。可能我老觉得是作者在操控,所以里面的事件本身是假象,我更愿意看作者如何摆布他的人物。但是这样的想法又会因为另外的想法而变得可疑。比如我也觉得笔下的人物鲜活感人,与作者的意识对抗是件很美妙的事,写的时候你先让ta出现,但后来是ta在带着你走下去的,像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个小东西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意识并独立起来了。 就这样想啊想啊让我很难去判断一部作品的质量,只能以非常自私的眼光去爱或者厌恶。这样让自己的写作看起来像很不要脸地在弄自己让自己暗爽。然后又要贴给读者们看,这样不是很尴尬吗。。。?
我说得很乱。。。。可能我是想说“好的作品显得好可疑,感觉又喜欢又隐秘很没说服力。”好像小说的审美只是在符合自己的想象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力量,但是为什么有经典作品呢?我想到你说过的“美是小说唯一的追求”,我想作品成为经典需要时间的考验是不是也是因为人们对陌生的“美”达成共识需要时间呢?但是文学史书上提到的从来都没有讲到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哪里“美”,只强调哪里有“力量”,都是思想和情感在主导着读者的。
我十分认同你说的“美的追求”,但对“力量”又是心怀恐惧的,觉得也要有力量。我在想你说的“美”应该也没有排除“力量”,也可能我们想到的“美”并不太相同。这是我写评论的时候慢慢意识到的,觉得写评论不止难而且可能是在偏离作品。千万不要觉得我很扭捏。。。我只是觉得对写作本身存在很多困惑和怀疑,但又不自觉地信任写作,我很希望有人能点一点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