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发现论坛仍是微信替代不了的媒介:
1、微信无法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直接公开交流。微信对话题的讨论要么是虚设的公共化,要么是封闭的朋友圈,两者都无法使有思想价值的讨论得以集中呈现和延续,前者因不能直面作者而不知与谁讨论,后者各自的讨论受制于朋友圈的不同而不能全部公开显现,因此不能像论坛那样公开和持续讨论。
2、微信适合传播“正面的”、“积极的”、具有“公共性”的因此也往往更接近于虚饰的、平庸却具有表演性质的或者极具实用主义的话题,平实、冷静、安宁的话题会瞬间被淹没,难以吸引读者关注。
3、微信适合传播碎片化、快节奏的信息,不适合作品、尤其是几千字、万字以上的小说作品的阅读。
4、微信不方便(特别是朋友圈)资料搜索查阅。
5、微信主要依赖的载体——手机——的诸多其他功能分散着阅读和思考持续深入的可能。
6、微信因发布者和读者身份的真实性,限定了言语自由,强化社交(礼仪、形象)氛围,抑制了个性的施展。
7、微信平台的内容被分享到朋友圈之后,若有回复更新,主题不能像论坛那样提升至版面最上方,也不能对其他所有友邻有新的提示,因此限制了讨论的延续和深入,使信息在封闭中加速过时。
总而言之,微信一方面使黑蓝得以每天向公众呈现独立价值观,引发公众思索,呼唤更多灵感,另一方面,微信确实强化了电子阅读的即时性、碎片化、信息化、快节奏,而不适合思想、作品的阅读、思考和探讨,这一点对以创作、思想交流为主的黑蓝文学不利。
由此,为了方便黑蓝作者+读者的阅读、思考和讨论,黑蓝在保持微信平台运行的同时,恢复开通黑蓝论坛的小说、诗歌、生活版三个版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