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 廖锡龙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0

好友

276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7 21:56: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9年对越作战时, 廖锡龙任11军31师91团副团长。
 
1979年3月4日,31师接到指示,**将在3月5日向全世界宣布撤军的消息,部队应做好撤退回国的准备。

鉴于边境地区一个叫班绕散的越军据点还未受到解放军打击,该地区又是越军骚扰我边境的重要据点,距离中国金平县城较近,31师决定91团绕路奔袭,在撤军中杀回马枪,拔出这颗钉子,歼灭班绕散地区之敌。。。

围歼1661高地之敌的战斗进行到8日凌晨结束。


班绕散进攻战斗中,91团在接受任务紧急、敌情不明、地形不熟、准备时间短促的情况下,边打边准备、攻得猛、打得狠。战后查证,有敌1个加强营的兵力的防守。1661高地为莱州省741团1营营部带两个连。1642、1783及2010诸高地为公安第5连和193团2营的连两个排,这是战前我方没有预料到的。91团应硬是把这锅夹生饭吃了下去。

  在中越战争中,以一个加强步兵团在敌情不明情况下,单独在一个方向上歼灭越军有野战防御工事和预有防御准备的一个加步兵强营,这是1979年中越战争中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国外军队作战中的首次,更何况敌人是打了几十年仗、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越军。因为此战,战后中央军委授予91团"二等功臣团"的光荣称号。

  以一个加强步兵团歼灭异国军队的一个加强步兵营,在抗日战争、朝鲜战争、中印战争及中国的近代战争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别是在交战国国土上发生这样的事情更是奇迹,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很少见。它是越南军队的耻辱,是中国军队的光荣,91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史写下了值得中国军队值得荣耀的一页。
 
   此次战斗,共毙敌317名,其中少校一名、大尉2名、俘敌5名;缴获各种火炮13门、各种机枪27挺、各种枪119支、各种子弹126000余发、各种炮弹1600发、地雷8000个、电台5部、电话机6部、十门总机1部、汽车一辆及大量的军用物资。我方亡57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17

主题

0

好友

276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2#
发表于 2009-11-17 21:57:27 |只看该作者
在廖锡龙将军的从军路上,他能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一步地走到将军,现在成为中国军界最高层中央军委中的一员,这当然有他的个人素质和不懈的努力进取,同时在他的成长路上,军队也为他提供了每一个时期让他充分施展才华的发展平台。在廖锡龙从士兵到将军的成长路上,经历了三次困境,差点夭折了这位将军:第一次是当战士六年后面临退伍;第二次是在他担任师作训科副科长(正营职)时,面临转业;第三次是刚到军事学院时,面临退回原部队。但当这三次决定廖锡龙是否在军队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他都有幸碰上了伯乐,伯乐们给他提供了在军队比之前更高一个层次的施展才华的发展平台。廖锡龙是一个办事很执着、坚毅的军人,六年的战士生活、十四年的基层军官生活都没有磨掉他的追求,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不放弃机会,只要遇上了机会,他就能驾驭它、把握它,最终争取到了他在中越战争中大展全才的机遇,成为了中国新一代有代表性的将军。




廖锡龙1958年12月从贵州思南县应征入伍,到1964年底,他在军队服役了六个年头,当时人民解放军的陆军战士的服役期为三年,但部队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但一般延长服役年限的战士大都是技术兵种,在步兵连队服役年限延长到六年的战士肯定是当时离不开的训练军事骨干。1963年,和廖锡龙同年入伍的四川籍战士石伦常提干在该连一排任排长(后来石伦常继廖锡龙之后担任了91团第14任团长和31师师长);1964年12月,石伦常又当上了步兵第6连的副连长。廖锡龙1963年就被列入了干部苗子,但在干部考查时,因只有高小文化被挤了下来,但仍作为军事训练骨干和干部苗子被留在连队继续培养,这给予了廖锡龙1964年在全军大比武中展示他过硬军事技术的表演舞台。他不负众望,获得了昆明军区大比武对抗刺杀比赛第一名,但因在当年9月3日销毁施工后剩余的一枚雷管,右手手指致残,他又错过了64年提干的机会。64年底,连队考虑到他已服役六年,提干无望,把他列入了退伍名单。这时廖锡龙从士兵到将军历程中的第一位伯乐出现了,一位师首长来到步兵第91团4连观看郭兴福教学法的班进攻汇报演习,看后赞不绝口,称廖锡龙是一位“很有指挥才能的干部苗子”。连队干部也正在为廖锡龙的去留伤脑筋,这下可有了机会,马上介绍廖锡龙本来就是作为干部苗子培养的,这位师首长要求陪同观看演习的91团干部开会研究,立即报送师里审批。由此,廖锡龙提干了,正式留在了部队,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职业军人。由这位师首长给廖锡龙提供的职业军人平台,廖锡龙一直干到了师作训科副科长一职。





1976年4月,31师进行精减整编,下属的三个步兵团都缩减为乙种团,部队干部一下子多了不少,77年至78年,部队将多余的干部集中起来住在一起,等待重新安排职位和转业。这时,廖锡龙已从军务科副科长调到了作训科任副科长,同时担任了31师预提班长骨干集训队队长,这科发挥了廖锡龙善于抓军事训练的长处,除完成正常的班长集训科目外,他还经常给这批班长传授刺杀技术,整天埋头于抓军事训练中。正当此时,31师开始精减机关人员,廖锡龙又被列为了精减转业对象。这时廖锡龙从士兵到将军历程中的第二位伯乐出现了,他就是时任31师的关福成副师长。关副师长说,“廖锡龙当战士时就是军事技术的尖子,军事技术过硬,带兵训练有两下子,还是让他留在部队,到步兵团去带兵吧。”经师党委反复研究,廖锡龙于1978年11月回到了步兵第91团任副团长。11月底,中越关系紧张,战争有了预兆,该团接到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廖锡龙立即下到基层组织指挥临战训练。12月31日,该团恢复为甲种团,79年元月开赴中越战争前线,于是已身为副团长的廖锡龙有了在战场上施展才能的机遇。




1979年91团在中越战争中,是云南战线唯一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二等功臣团”的步兵团队。整个对越作战中,廖锡龙作为副团长被派往该团3营加强指挥(我团每一个步兵营都有一位副团长下派),战场上三营在他的指挥下作战勇猛,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营”,该营9连被授予“猛虎连”的光荣称号,三营还涌现了“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陶少文和“特级战斗英雄”李光辉。根据廖锡龙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部队撤回营区后仅一个月(1976年6月),廖锡龙被任命为91团团长。




1979年中越战争后,中央军委对这次参战的部队和人员很重视,各个军校都到参战部队招收了大批的战斗骨干。80年军委从长远考虑,决定在全军团一级的军官中选拔一批优秀的指挥员(对越参战部队更是重点)到北京军事学院学习,为中央军委第三梯队选拔苗子,作为二等功臣团的时任团长廖锡龙也被选上了。




80年7月,廖锡龙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学府——北京军事学院,在军事学院入校审核中,廖锡龙又因只有小学文化被列入退回部队的名单中。这时廖锡龙从士兵到将军历程中的第三位伯乐出现了,他就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说起来这一事件真的很传奇,79年4月,91团从云南撤回国后,在云南个旧市修整,方副总理带领中央慰问团到该团慰问,作为云南战区唯一一个二等功臣团,方副总理在该团呆的时间要久一些,并下到各连队进行慰问,廖锡龙一直全程陪同,所以方副总理对廖锡龙有很深的印象。廖锡龙到军事学院报到后,该院的保障分队正在进行军事体育运动会,这正好合了廖锡龙的胃口,他放下背包就去参加了运动会。五公里武装越野赛跑是部队军事体育的传统项目,廖锡龙主动要求参加其中一个分队的比赛。在准备时,廖锡龙提出要带防毒面具与其他分队进行比赛,该分队的战士们看见廖锡龙已是近四十的人(37岁),认为你能带防毒面具跑,我们也当然也能,就凭年轻我们也要胜你一筹。参赛者在军事学院附近跑了一圈后回到军事学院运动场时,只见廖锡龙身上背了几支抢(有的战士跑不动了,廖锡龙帮助他人背枪,因团体越野赛必须时人到齐、装备到齐,才能算完成任务),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刚巧这时军事学院院长陪同方毅副总理在主席台上观看比赛,方副总理问院长,“跑在最前面岁数大的是他们的连长吧?”院长查实后回答,“他不是连长,是新学员,叫廖锡龙,来自云南部队,其他条件不错,只可惜文化太低,已准备退回原部队”。方毅副总理一听是廖锡龙,就说到:“廖锡龙我见过,他所在团是昆明军区对越作战中打得最好的一个团,他当时是副团长,很善战。你们军事学院在解放初期建院时,把我军象杨得志这样一批‘打出来’的军人培养成了我军的高级将领,他们参加革命时很多人也没有什么文化啊!现在还能这样办到吗?”于是,军事学院在重新研究后留下了廖锡龙。




一年后,廖锡龙以7门课程6优1良的优秀成绩毕业于军事学院。当年,在我军举行的华北大演习中,他担任其中一个师的师长,出色地完成了演习任务。邓小平亲临现场观看了演习,中国新闻界对这次现代化地大规模地陆空协同演习做了大量的报道。廖锡龙也引起了中国军界上层的关注,内定他为中央军委第三梯队苗子。




1981年8月廖锡龙回到云南,继续任91团团长,干部和战士们(廖锡龙只离开团队1年,期间工作由副团长傅忠诚代理,该团战士干部变动不大)发现廖锡龙学习回来后起了质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他多了一副眼镜,比以前胖了一些,更加显得魁梧,说话和布置工作很有条理,思维更敏捷了。笔者同过事的参谋事后(这时我离开部队到南京政治学院学习)告诉我,“他说话很有哲理,完全和一年前变了一个样,还给战士们讲起了哲学,很受战士们的欢迎。给他当参谋不像过去那样紧张了,跟他下连队,只要注意记录,回来按他的记录写出来就是一篇不用改的好材料”。我这位同事参谋问过他,“怎么在军事呆了一年,你的变化就那么大啊?”廖锡龙回答,“过去吃文化低的亏太大了,特别是听说要被退回部队,留下后就特别珍惜学习时间,一年中我几乎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后来的一次演习中,我也问过已是副师长的廖锡龙这个问题,他也这样回答我,我当时还戏说他到军事学院吃了一年的“墨水补药”,并开他的玩笑说他是“小学大专”。





1981年11月,廖锡龙在他从军事学院毕业回到91团近3个月后,升任31师副师长,这时他在91团已有很高的威望和号召力,不少干部和战士都用一种亲切而又崇敬的口吻称他为“廖二爷”、“廖老兵”。一位中国新一代有代表性的将军,一位中越战争中最杰出的名将的成长,在这时开始提速。在任副师长一年后,廖锡龙提升到32师任师长,半年后调回31师任师长。1984年2月带领31师参加了者阴山作战。84年5月,邓小平任命他为11军副军长(当时的人民日报登载“此命令是我军历史上少见的”);1个月后,又任命他为11军军长,统一指挥老山、者阴山作战。廖锡龙被评选为1984年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85年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合并以后,廖锡龙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兼云南前线司令员。

军衔制实施时,这位成都军区的第一副司令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其他的一些排位次于他的副司令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是因为廖锡龙在当团长时,他们已是军长了。这个军衔与排位间的奇怪故事也算是廖锡龙将军的一个传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0

好友

276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9-11-17 22:04:15 |只看该作者
1979年战后,91团驻地,连以上军事干部和中央慰问团参加的座谈会。

军事科学院院长宋时轮将军主持。

 座谈会上,宋时轮将军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赞许,偶尔也闭目静思,听得津津有味。大家发言完后,宋时轮将军面带温怒,,声调严
厉地提出了问题:"一连长,我请教你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子弹要打死人呐?"会场上一下子紧张起来了,谁都摸不清宋时轮将军问这何由。被问的一连长只好硬着头皮回答:"知道!"宋时轮将军追问到:"知道什么?是打得死,还是打不死?"一连长只好轻声的回答:"打得死!""高、高、高!"宋时轮将军身子从靠椅上跳起,伸出大拇指,连说了三个"高!"继而又说:"今天我受到了教育,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子弹是打得死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打班绕散1661高地时连续十一次冲锋不回头呢?不好好研究一下打法呢?...这时有个干部想为一连长辩解,说了一些客观情况和战斗中干部战士英勇顽强的表现。宋时轮将军更不客气了,当着在场的汇报干部还有中央慰问团的同志批评辩解者:"你应该姓王,叫王婆,是个卖瓜的。"这个干部脸色都白了。宋时轮将军又问另一位连长:"你在进攻xx高地时为什么不呼唤炮火?而要采取你的什么击!?"被问的这名连长很牛他不愿意回答。一个干部怕把局面搞僵,代他回答:"叫压制射击。"宋时轮将军看了这个干部一眼说:"谢谢你的指点,我问的是他。"这时这位"牛"连长顶上去了:"首长,那是打仗!不是你想呼唤什么就来什么!"宋时轮将军"哦---"地一声,点点头:"那--是-打仗!我有所不做知啦。"然后提高嗓门大声说:"我打了五十多年的仗,五十多年的经验让我懂得:人的因素、勇敢顽强,要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才能充分发挥,充分施展。"宋时轮将军语重心长地说:"不是为了批评你一个人,更不是否定你们的战功,珍惜战士的生命,要做到这一点,不能光是玄扬他们的英勇顽强,而是要首先组织发扬火力优势,去大量地杀伤敌人。"

  在开往前线的途中,廖锡龙师长听到这样一件事,曾让他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兄弟部队一位指挥员当支前办公室向他征求需要给部队提供什么支援时,这位指挥员十分干脆地回答:"别的都不要了,你给我准备一千口棺材。"后来这支部队确实打得越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但他们伤亡也太大了......

  一位军事家说得好:"指挥官的职位越高,就越需要有深思熟虑的智力来指导胆量,使胆量不致毫无目的,不致成为盲目的激情冲动,因为地位越高,涉及个人牺牲的问题就越少,涉及其他人生存和全体安危的问题就越多。"

  者阴山"拔点"收复之战结束,连一百口棺材也没用完。赞扬之声不断传来,但廖锡龙的心情却仍感沉重。一次,师里别的领导同志去参加州慰问团的一次宴会,他却悄悄溜到正在紧张施工的烈士陵园,和战士一起垒石抬土,他要为死去的战士做一点事。

    者阴山"拔点"收复之战,廖锡龙一战成名,十几天后,1984年5月,中央军委主席邓 小平签署一项任命廖锡龙为副军长的命令,此命令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布,这是解放军高级干部提升命令首次在报刊上公开刊载。

  1984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又签署一项任命,任命廖锡龙为11军长军长。这时廖锡龙提升任师长刚好一年。1984年廖锡龙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云人物。"

  对于重回云南前线战区,指挥不同军区的轮战部队作战,廖锡龙副司令的担子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廖锡龙副司令又回想起他当11军军长时将老山阵地移交给南京军区首批轮战部队1军时的情景。

  1军接11军防时,指责11军的部队是烂部队,没有军容军姿,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马上搞了新的一套,新车场,新标语,大搞卫生大扫除,帐篷用被包带拉成一条直线,整齐的炮兵阵地旁都醒目的书写有展中国威军威的大标语(这无意的给越军指示了目标),人员军容严谨,雄赳赳,气昂昂。总之,大家在电影里看到的解放军打仗是什么样,1军上来就是什么样的。人员的装束就更不一般了,不管老山一年平均30度以上的气温,都是帽徽领章带齐,扎武装带,斜挎一边水壶一边挎包,脚下打着绑腿。几个月下来,该部队出现了很多战士烂裆等热带野外长期生活带来的流行病,造成不少的非战斗减员。

  来接防我们阵地的那个营更是大哥大,对我们向他们介绍阵地地形及雷区分布情况显得极不耐心,到热衷于往阵地上搬运物质,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这支中国军队的老牌英雄部队装备精良,他们的战士要往返七、八趟才能把自己的装备物资搬运上阵地,除了有我们的战士上阵地的必备装备外,他们多出了不少物资。人手一件的大衣、装满慰问品的慰问袋,装备到班的锅、马灯、煤油炉、手电筒等各种物质应有尽有。我们营的阵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形陡峭,部分阵地极为狭窄,一些战士在阵地上只能在一两平方米的范围内活动,这样多的物质一运上去,阵地成了一个军需仓库,战士根本无立锥之地,一些战士们一不小心被挤出堑壕被迫进入雷区,造成误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我们的战士一交防,就将所有装备一次性的带下了阵地,撤离了战场。看见他们的战士辛苦的往阵地上一趟又一趟的搬运着物资,当我问他们的一位连长为什么要这样做时,这位连长的回答坚定有力:我们就是要将家搬上阵地,长期坚守!

  越军看到新对手来了,了解一下是平原来的,就手痒了,一个月下来,1军丢悼了4个阵地,亡100多人,伤400多人,这可是接近11军在老山上作战4个多月的总伤亡数啊!

  另外第三批接防老山的济南军区67军在老山211高地的"5·31"失利,其主要原因就是67军军一级指挥员的指挥不当,立功心切。老山前线那拉口子战区211高地是1军在1985年2月11号拔点夺下的阵地,67军与1军换防期间1985年5月18日将该阵地交给67军。

  67军"5·31"失利后,在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廖锡龙率领的成都军区云南前指的指导下,认真地总结了教训,并让67军熟悉战场、熟悉当面越军战斗特点,整理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经过整顿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部队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在后来的战斗中取得较大的战绩,是各轮战部队中战果最为显赫的、但同时也是付出伤亡代价最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4#
发表于 2009-11-18 14:22:33 |只看该作者
恩……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2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