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5-31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8854 点
- 注册时间
- 2007-10-30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24
- 精华
- 0
- 积分
- 447
- UID
- 19646

|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醒”是执迷,亦或思变?<br /></strong></font></p><p align="center"><font size="5">——看《醒狮》</font></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范典/文</p><p> </p><p>片名:醒狮<br />导演:吴镇宇 麦子善<br />主演:吴镇宇 黄秋生<br /> 毛舜筠 林子聪<br /> 张敬轩 林苑<br /> 郑中基 森美<br />类型:喜剧<br />出品:东方电影公司<br />地区:中国香港<br />上映日期:2007年4月26日(香港)</p><p> </p><p><br /> 《醒狮》,吴镇宇执导的一部喜剧片,听题目好,有意义,听说又是零七年香港回归十年庆的献礼片。可看完,觉得寓意虽好,却输于大气不够。</p><p><br />醒狮,属南狮一种,以纸和竹篾为主要材料,舞狮步法又来自南拳,须有扎实的武术功底,表演程序有: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戏中有段水上“采青”的表演就属于高潮部分了,难度极高。所以,我们也看到导演通过镜头剪切来实现一种高难度的、可以说不可能实现的技术。其实,电影拍摄的远、近、特写镜头的拼接虽然带给我们以更为详尽的视觉感受,可是在这样一部表现舞狮之精绝的影片中却显然削弱了“表演”之本身。可以这样说,贯穿影片的舞狮起码有三段(水中采青、给狗太公丧葬、南北狮共舞),导演只需要让其中一段采取长镜头,表现舞狮之精绝,那就足够震憾人心的。因为本人也曾看过中央台的舞狮表演,在高度过人的“梅花桩”上做高难度动作,一些看似失误的动作却是精心设计,摄人心魄同时,不禁让人大声叫好。影片很可惜未能展现这样的表演。</p><p><br />影片开始,倒是插入一段话语,说了醒狮的来历:为了赶走年兽而在民间兴起舞狮。具体的起源,谁都说不清了,反正大意如此,为了驱邪避魔,带来吉祥。而“醒狮”在舞狮子又有其独特的造型——头上长一角。这就是使得“醒狮”成为了全片一个亮点,也正让影片作为政治献礼片,涂上了一层象征色彩。影片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是发挥上又受到一定的制约,结尾流之于仓促与刻意。</p><p><br />还是先来梳理一下影片情节的脉络。</p><p><br />阿鸡(吴镇宇饰)和阿九(林子聪饰)所在公司面临裁员,职员们被告知须参与才艺表演,胜者才得以留用。两人于是绞尽脑汁,恰此时舅公(黄秋生)提醒:何不舞狮!两人于街头练习,引得众人驻足,随后引得企业家出资邀请他们。舅公自称舞狮世家的第N代传人,挎刀上马,亲自出阵。这一舞果然引得媒体大爆,全港人振奋不已。三妹(毛舜筠饰)的私家厨房改成“狮窦”,并随即开办“少年舞狮培训班”、“狮拳减肥班”等。挣足钞票同时,他们却面临严峻形势:社会上跟潮风兴起,不但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也惹来民众的叫骂声;而三妹和阿鸡在一档名为《一窒千金》的节目中互揭疮疤,闹得满城皆视他俩为过街老鼠。内忧外患之际,一家人企图烧炭自绝。谁知从内地返转的舅公刚好撞门进来,之后,他们不畏艰险,在亿万富翁何仁瑞发起的晚会上与北狮斗技,终于撇开两败俱伤的险象,双双合力共赢……</p><p><br />故事很显然,从一开始遭遇低谷,到崛起、迷茫、自傲、窝里斗,再到团结合力,重新图强……讲的当然是香港人的故事,是一种“自省”和“醒悟”的过程。香港回归十年,遭遇的种种,包括金融风暴、禽流感、全球经济放缓、非典疫情等,虽然遭受多次冲击,但港人在紧要关头携力战胜险境,以沉着、稳健的姿态再一次向全球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这难道不是一头越挫越勇且英姿勃发的“醒狮”吗?</p><p><br />影片中多次出现银行门口蹲踞的石狮,非常形象地点出本片要说的正是经济形势下遭受打击的香港,这样一个以“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为主体的城市,撇开经济形势不谈,是很不明智的选择。这种静态的“狮”的影像是抽象义,表现在民众身上那种狮的形象则是“动态”的、活的,醒狮,就很明确的表现出这种动的意向——何谓“醒”?“醒”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觉悟,是人头脑中产生的清明和省悟,如果“醒”了而不思进取,那跟没有醒一样,仍处在浑噩梦里,而影片中表现的“醒”是一种自省,对自身的剖析、认识,不是指对“舞狮”技艺本身的精益求精,而是要更为宽泛的谋略,独善其身同时,更应高瞻远瞩——在回归之后,香港参与到大陆经济发展的行列,不仅实现“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促进港陆证券市场互利共赢”,且与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形成经贸合作方,共同担当起亚洲经济“引擎”角色。</p><p><br />虽然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是一群小人物的面貌,他们投机倒把、跟风、甚至做出一些“欺世”之举,但他们也是芸芸众生中的极小部分,也是整个社会危机下的受害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所作所为,完全是社会导致的,接着引起哄乱与恶效应,不过是民众情绪返还于社会的一种反照。其实担纲着政府传导筒的媒体,还是介乎了这种民众情绪,因为它的插入,导致内部成分的分裂(可举《壹周刊》,刘嘉玲裸照为例,且不展开)。片中由张敬轩饰演的主持人频频亮相,说明了媒体在整个社会当中还是起到“穿针引线”作用,但同时带给民众以伤害。话说远了,再回到影片,我们看到虽然在结尾当阿鸡和三妹遭遇民众嘈骂之际,民众还是原谅了他们,这时,那些口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舞狮班孩子叠罗汉站在窗前召唤他们,路上成群结队排起敲打队伍——经过一夜的痛苦辗转自省,天终于亮了,他们站在窗前,感到一种真正的“醒”的清明与豁朗。这个是内合,指香港民众的齐心协力。但是显然转得太突兀,那种民众谅解(即群体对个体)的最终体现,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和突发原因上,不得而知,影片没有交代。接下来,南狮与北狮同台献技,这种体现“港陆”合作共赢(合作中有竞争)的象征固然好,可是展现得过弱,且北狮与南狮的差异性在何,也未曾指明,这带来两个异疑:一是影片本身体现的文化性不够,对“醒狮”的渊源、形式、特性没有十分鲜明的展现;二是表现形式上太过刻意,过渡得差强人意,特别是在最后的重头戏上表现得“弱”一些。可以这样理解,即使你想体现“港人”的韧性与团结,这个韧性与团结体现得足够充分吗?不够。至少在阿鸡与三妹身上找不到一种“积极思进”的鲜明特性,而那个胖乎乎的阿九镇日想着领取救济金,更是自甘堕落的象征。这样一来,当一家人陷入困境,再次幡然“醒悟”过来,实现这种动力的根源性在哪里,我们无处可寻。因此在结尾处理上,我个人认为单薄了些。<br />当然,影片亦有可取之处,比如两人在球赛助兴舞狮时喝醉酒,在凌晨的街道上醉舞那段,实为精彩。用这种形式把别具醉态的狮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p><p><br />吴镇宇显然是投了香港回归十年的“巧”,用其圆滑的解释说:为了避免与黄秋生在竞逐奖项时冲撞,自己便转了行。当然,他只是起步,像舞狮一般,仅仅扎了个马步而已。未来如何思进,还是取决于他“醒”的状态……</p><p><br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