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5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摄影艺术

[复制链接]

210

主题

0

好友

3198

积分

业余侠客

神州大大侠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3: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7%" align=center>

<TR>
<TD vAlign=top bgColor=#ffffff colSpan=2>当代摄影艺术<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ec82fed9.jpg" border=0><BR><BR>拜读Charlotte Cotton的\'The Photograph As Contemporary Art\'一书,内容中对欣赏当代摄影作品的的观点十分精辟而有系统,简单摘要如下:<BR><BR><BR>当代摄影的七种表现形式: <BR><BR><BR>1. 概念艺术纪录摄影 <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6f8582ef.jpg" border=0><BR><BR>Gillian Wearing:<BR>I have been certified as mildly insane,<BR>1992-3<BR><BR>始自1960至1970年代的概念艺术表现,从发展中的事件撷取出精华的片段,成为艺术表演事件的一项见证与纪录。如当代艺术之父Marchel Duchamp 著名的"Fountain小便池",如今原作早已不复存在,仅留下相片可以作为Duchamp 对当代艺术理念的一项见证。另一个例子如英国当代艺术家Gillian Wearing的作品(下图),Gillian走向伦敦街头,要求路上的陌生人将心中的话写在白板子上,并为他们拍照,以这些人物照对比於传统的人像摄影,表达透过艺术家预先计画的策略与概念涉入,能为作品带来更具深度的影像经验与体会。<BR><BR><BR><BR><BR>2. 舞台场景摄影 <BR><BR><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a981b4cf.jpg" border=0><BR><BR>hilip-Lorca diCorcia: Eddie Anderson; 21 yrs old; Houston, 1990-92<BR><BR><BR>承袭摄影艺术开始前的18到19世纪比喻式绘画风格(figurative painting),创作者以平面作为舞台,预先架构表演内容,伴随著光线掌控、人物姿势与道具摆设,使作品呈现出说故事的叙述风格与戏剧效果,对於这类作品的诠释则仰赖观赏者自身的心理思维。<BR><BR><BR>3. 无表情摄影 <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4f9f7b72.jpg" border=0><BR><BR>Richard Misrach: Swamp and Pipeline, 1998<BR><BR><BR>这类作品对影像做全然客观的检视,去除任何戏剧化的、主观的、夸张的元素,透过巨大的面积或高度清晰的画质,演绎出一种冷调的、脱离的、略显尖锐的中立美感;试图跳脱属於个人的观点,而投向更为巨大史诗般的自然力量。 这类作品大多属於地景或建筑摄影,在1980年中期至1990年早期间达到高峰,并加速去除了摄影与纯艺术之间的界线。<BR><BR><BR><BR>4. 物件摄影<BR><BR><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cb77427c.jpg" border=0><BR><BR>Wolfgang Tillmans:Still Life in New York, 2001<BR><BR>受1960年代中期後极限主义雕塑与地景艺术的影响,以歪斜的姿态撷取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探索物体或空间本身的的各种可能性,透过摄影者具主观与高度敏感的筛选,使当代生活中的静物写真成为一种具象徵性的语言符号,成为推动另一种可能的力量的开端。<BR><BR><BR><BR><BR><BR>5. 亲密生活 <BR><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0c2897ae.jpg" border=0><BR><BR>Ryan McGinley <BR><BR>以日记般的业余的吊诡手法,将人与人亲密互动等熟悉画面以意外的角度呈现;这类作品通常并没有使用十分高超的摄影技术,特意突显一种非艺术领域的生活经验值,不经意地驱动观赏者的情绪,使其在自然的状态下重新检视自己的私领域或与社会关系的连结等议题。<BR><BR><BR>6. 历史余波摄影 <BR><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1aee2277.jpg" border=0><BR><BR>Zwelethu Mthethwa: Untitled, 2003<BR><BR><BR>这一类作品含括了大量的纪实与新闻摄影,回避灾难现场当下的残酷影像,以摄影师思虑过後的影像撷取方式陈述特定历史、政治、社会或生态事件发生後的状态,在报纸或杂志的编辑页上曝光,不断挑战人们对纪录式影像认知的极限。<BR><BR><BR>7. 预存的影像<BR><BR><IMG src="http://blog.yam.com/ellacf/9da0dfcd.jpg" border=0><BR><BR>Joachim Schmid: Untitled<BR><BR><BR>摄影师意图探索人们在心中预藏的影像,利用重现历史上著名或大家所熟悉的影像的手法,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究竟是如何去感知特定的图像(what we see and how we see),或是我们如何看待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这一类的作品常见於近几年的广告摄影中。<BR><BR><BR>当代摄影艺术先驱<BR>William Eggleston (b. 1939)<BR>Stephen Shore (b. 1947)<BR>Bernd &amp; Hilla Becher (b. 1931/1934)<BR>Seydou Keita (1921-2001)<BR>David Goldblatt (b. 1930)<BR>Ralph Eugene Meatyard (1925-72)<BR><BR><BR><IMG src="http://ec1.images-amazon.com/images/P/0500203806.01._SCLZZZZZZZ_.jpg" border=0><BR></TD></TR>
<TR vAlign=bottom bgColor=#ffffff>
<TD colSpan=2></TD></TR></TABLE>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来,是因为冬天我办公室出奇的温暖 http://spaces.msn.com/members/zhaogang7601/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7-8-4 13:33:57 |只看该作者
<> 喜欢“无表情摄影”</P>
<>下面的话说得也好。。 </P>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0

好友

349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3#
发表于 2007-8-4 13:33:57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井井回</I>在2006-4-14 13:47:06的发言:</B><BR>
<>喜欢“无表情摄影”</P>
<>下面的话说得也好。。 </P></DIV>
<>表面上看,和自然主义相似,常常这种走极端的方式最容易产生审美退化和虚无感,难把握.</P>
墨么二世http://morn83.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7-8-4 13:33:57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张研</I>在2006-4-15 11:51:06的发言:</B><BR><BR>
<>表面上看,和自然主义相似,常常这种走极端的方式最容易产生审美退化和虚无感,难把握.</P></DIV>
<br>在表面上看很多东西都是极端的。实际它温润、热情。审美退化无从谈起,绝对是推动审美。虚无感是个大容器,里面可以装很多丰富的东西。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0

好友

349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5#
发表于 2007-8-4 13:33:57 |只看该作者
<>&lt;DIV class=quote&gt;&lt;B&gt;以下是引用&lt;I&gt;井井回&lt;/I&gt;在2006-4-15 15:08:37的发言:&lt;/B&gt;&lt;BR&gt;&lt;BR&gt;&lt;BR&gt;在表面上看很多东西都是极端的。实际它温润、热情。审美退化无从谈起,绝对是推动审美。虚无感是个大容器,里面可以装很多丰富的东西。&lt;/DIV&gt;<br>&lt&gt;&lt;/P&gt;</P>
<>不不,井回兄误会了。“表面上看”这句话是针对我浅陋的摄影学知识而言的,也就是说我仅对其注释的话望文生义而产生想法(如果其注释准确可靠的话)。的确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极端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它们实质上就是极端的(即使不是,表面上的极端也不能疏忽大意),当然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温润和热情与极端是否对应,它能否消弭我的"误解",事实上我也不大确定你这两个词是针对事件还是文本亦或仅指作者,因为就本体来说,注释讲的很明确,它是“冷调”的。审美退化这个词用起来不太严谨,主要是表达我的担心,因为自然主义从方法的高度自律走向偏执,审美即便没有退化也渐渐让位于技术(并非技巧)。而“虚无感”是我没说清楚,在这里我只是揣度创作者的个人感受,并且是宏观的概念,指推动其此种创作理念和方式的历史情感,虚无感当然是很好的创作动力和素材,但我不知道很大程度上以创作方法定义的这种风格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承载将创作方法极端化——当然不合适的改变可能会被此流派与以否认(尽管这没有多大帮助)——后产生的无谓甚至反艺术,似乎自然主义就常常指向了技术而非美学。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并且比较主观,妄说。</P>
<P>而且得向楼主道歉,门外汉的望文生义本来就不对。[em15]</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5 18:15:26编辑过]
墨么二世http://morn83.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07-8-4 13:33:57 |只看该作者
<><BR>对于摄影我也没什么见识,当然也不是对它们完全无动于衷,我喜欢看。哈。。</P>
<><BR>楼主贴上来的短短几行字,我没有完全把它当做是谈摄影,在谈某种流派摄影。我觉得这里面涉及“精神”(靠,这个词太严肃了。)上的东西有共性。离开摄影,在文学、电影里也有这样的“精神”。</P>
<><BR>“去除任何戏剧化的、主观的、夸张的元素。试图跳脱属於个人的观点,而投向更为巨大史诗般的自然力量。”这段文字当然太过简单。。但配合作品,我觉得我们还是能捕捉到一些东西。(对某些东西,我们可能能格外敏感)。简单说,我觉得这里是在努力的接近“客观精神”。</P>
<P>那,我说的温润、热情是想说,在这种“客观精神”下的那些摄影作品或其它一些作品。尽管你从外表上可能感到冷冰冰,冷调的、极端的。但表面是用来去除的,它们的言外之意很丰富。面对这些丰富的言外之意,你能感到人对世界的态度是温热的。不冷,肯定不是“极端”的,因为“极端”的往往是主观的。<BR>我说的“虚无感”也是一种“客观精神”,不是指一种简单的感受,也不是当作创作动力和素材。</P>
<P>“但我不知道很大程度上以创作方法定义的这种风格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承载将创作方法极端化——当然不合适的改变可能会被此流派与以否认(尽管这没有多大帮助)——”</P>
<P>这段话我不太明白。<BR>我想一个评论者定义任何一种风格、流派都不是简单的看“创作方法”,要是把那些创作方法一样的东西就归为一类,这样的归类没什么意思啊,这么表面化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啊。</P>
<P>就“无表情摄影”,楼主的资料那么少,我们又都是门外汉,我们还不能说 “以创作方法定义的这种风格”吧。可能同样一个“透过巨大的面积或高度清晰的画质,演绎出一种冷调的、脱离的、略显尖锐的中立美感”的摄影作品,人家根本不认这是“无表情摄影”。。。。。。那么“创作方法极端化”只是某个个体的情况吧,一个流派里上、中、下品肯定有的。</P>
<P><BR>你说的自然主义我一点也不了解。但我想如果它曾经是股推动的力量,它当时一定具备一种“客观精神”。</P>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07-8-4 13:33:57 |只看该作者
<>对于“客观精神”,我摘抄了一段歌德谈话录</P>
<>一些健康的努力都是由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的,正如你所看到的,一切伟大的时代都是真正努力前进的,都是具有客观的特质的。”</P>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主题

0

好友

3198

积分

业余侠客

神州大大侠

Rank: 4

8#
发表于 2007-8-4 13:33:59 |只看该作者
<>你们说得比我发的文章深奥得多啊!</P>[em06]
我来,是因为冬天我办公室出奇的温暖 http://spaces.msn.com/members/zhaogang76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40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发表于 2007-8-4 13:34:19 |只看该作者
<>“那,我说的温润、热情是想说,在这种“客观精神”下的那些摄影作品或其它一些作品。尽管你从外表上可能感到冷冰冰,冷调的、极端的。但表面是用来去除的,它们的言外之意很丰富。面对这些丰富的言外之意,你能感到人对世界的态度是温热的。不冷,肯定不是“极端”的,因为“极端”的往往是主观的。<BR>我说的“虚无感”也是一种“客观精神”,不是指一种简单的感受,也不是当作创作动力和素材。”</P>

<>很喜欢这段话,表面的客观精神是用来去除的,去除你一看见这副照片便给你的温情,这样的温情一去除,似乎照片变得冷冰冰的,冷调的。而正是这样接近客观的冷静却能从照片中发现更多的东西,这种照片似乎充斥着解释的可能性,勾引你的想象,哈哈</P>[em01]
哈哈,今天天气好好哦,心情舒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好友

40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07-8-4 13:34:19 |只看该作者
好喜欢第一张照片,,你那本书哪里有卖?   ~()~
哈哈,今天天气好好哦,心情舒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