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4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近看的几个电影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好友

2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9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克拉之膝》,我看过候麦最丰富的作品,一贯清晰的现实,一贯的似有若无,且于其中“创造了一个如此完美的雕刻般生动的场面”,而这个点题的场面转瞬即逝,是发展至此,自然而然,并非重心所在(甚至没有必要拿出来说)。像《克拉之膝》这样的电影没有重心,或者说重心乃是整体。整体上平衡,每一部分精妙。因而,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言外之意则在于整体。它的丰富性体现于此。比较而言,之前看的达内兄弟的《他人之子》要单薄,或者说“小”,小绝非不足(比较不是为了判断优劣),导演的需要而已(他需要解决),《他人之子》的结尾戛然而止,恰如其分,呼应了这个电影的小,小然而强烈。于是,《克拉之膝》绵延从而丰富,《他人之子》短促从而强烈.</font></span><br/>&nbsp;</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9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img height="475" alt="" src="http://img1.mtime.com/pi/d/2004/27/200462922312.6388095.jpg" width="334" w="334" h="475" p="100"/>(克拉之膝)</font></span><br/>&nbsp;</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9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2"></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9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font size="2"><img alt="" src="http://img1.mtime.com/pi/d/2004/46/200411113532.9870267.jpg"/>(他人之子)</font></span><br/>&nbsp;</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9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font size="2"></font></span></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9pt;"><font size="2"><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女收藏家》中的女收藏家,或者称作收集男人的女人,很本能,很无辜,她似乎不加挑选地跟不同的男人发生关系,而在她是自然而然的,绝非刻意,也不是为了索取什么,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些伤害(她略带委屈地接受了下来,很快便将它丢在了脑后)。候麦选的演员无可挑剔,具有这么一张脸蛋以及那种眼神的女人无比符合这个角色。另外,和候麦的其他影片一样,这个电影在处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关系上不遗余力,这里面有好几组关系交替发生着,同时还包含着一个人追求孤独的故事,当最终孤独降临,他却无法面对顿感冷清的自己了(在此导演处理的是人和他自身的关系),又逃回去了他的习惯。我很喜欢这个电影。这个女演员太适合这个电影了,几乎就是活生生在你的面前,那么贱,那么烂,那么引人入胜。看一个导演选择的女演员,就可以知道他能拍到什么份上。</span></font><br/>&nbsp;</p><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9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font size="2"><img alt="" src="http://img1.mtime.com/pi/d/2004/51/2004121892910.464021.jpg"/>(女收藏家) </font></span></p><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nbsp; 通天塔,<img alt="" src="http://img1.mtime.com/pi/d/2006/37/2006919105637.4984352.jpg"/>,即巴别塔,当然,你可以马上想到“误解”,但我更愿意认为这个电影的主题(如果非要有个什么主题的话)是说绝望,绝望有如家常便饭,和生活如影随形。结尾很好,如果我来自非州之类穷乡僻壤,看到日本繁华的城市夜景,我会觉得我看到了外星球,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一个外星球上,也有一定的绝望,绝望是无处不在的,并且随时袭来,我不认为谁能得以幸免。</font><br/>&nbsp;</p><p><font size="2"> 午后之爱,也是候麦的,<img height="566" alt="" src="http://img1.mtime.com/pi/d/2005/43/200510229820.8637322.jpg" width="411"/>候麦的女演员确实用得太好了,这个片子里的女的,看她长相,就使人感到压力,很有侵略性,在这样一个女的面前,男的一开始小心翼翼以及最终的退却都是必然的,他担心控制不了她,他担心那个女的介入他的生活过深,最终造成很大破坏。一想到这样的破坏,那也是很让人心惊胆战的。我相信,如果这个女的换成是那个女收藏家,此男必定会和她搞在一起。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和女收藏家这样的姑娘搞在一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退一步说,和一个可爱的、温顺的姑娘搞在一起也是没有问题的,和可爱的、温顺的姑娘搞在一起甚至会促使他怜爱她,想与她在一起,但如果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前景,他倒不会害怕,他会顾不了那么多。最后,当那男的逃到了他妻子那里,他便开始了那种忏悔。这也是一定要发生的。因为人就是那么可笑的东西。这就像是我们喝多了酒时,就想打电话找我们喜欢的姑娘,或者到她那里去,和她做爱,或者把头放到她的大腿上,闻闻她身体的气息也好啊,无非就是这样。<br/><br/><br/>幻之光,<img alt="" src="http://img1.mtime.com/pi/d/2003/31/marila/200373019659.5715329.jpg"/>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一个电影,故事如下:一对贫穷的小夫妻在东京的小公寓里过着美满的日子。在妻子眼里,她的丈夫就像个孩子,由于感到幸福,她会不由自主地偷偷笑出声来。他们一起改装偷来的自行车。警察,妻子说。于是她丈夫抬起来,自然是她在骗他。一起去咖啡馆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在夜色中坐自行车回家。有时候,妻子会去丈夫的单位看他,贴着外面的玻璃窗,直至经别人提醒使她丈夫回过头来看她,她便把嘴嘟在那面玻璃上。有一回,丈夫回家来取伞,她陪着他下了楼来,丈夫像个孩子那样摇摇摆摆地走了,她则在后面注视着他,无疑觉得丈夫可爱,孩子。诸如此类,是美好的。然后就发生了一个事,她丈夫自杀了,死在了火车之下,不明不白的。守寡数年之后,经邻居说媒,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远嫁到遥远的乡下渔村,和一个失去了妻子带着一个小女孩的男人生活在了一起。那是个不错的男人,日子又一如当年那样地过着,简单、幸福。直至有一天,她回去了一趟东京,在一家咖啡馆里,作为老熟人的店主和她谈起了她前夫,就在那晚自杀之前,他曾来过店里,喝了杯咖啡,没有带钱,他便说他要回家去取钱,店主叫他不必了,总之,一如往常,看不出有什么反常的迹象。重返当年生活过的地方以及听了店主的这一番话,这么些年来一直困扰着她的事如今又占据了她的心,回到乡下后,她经常睹物思其事,不能释然。有一天,她跟随着一支送葬的队伍来到海边。他们走后,她独自徘徊在那里。她现在的丈夫找来了,他们一起默默地往回走。途中,她便说起了他前夫的事,她问她现在的男人,那个人为什么要自杀呢。后者给她讲了个事,大海具有这样的一种诱惑,有一天,他的父亲在海边钓鱼,看到海中显现一道炫目的光芒,令人很想投身于其中——而这种情况它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br/>故事基本就是这样,在这之后,那姑娘就平静地回到了生活之中。她需要一个答案这样的安慰,这个答案确实也不坏。</font></p><p><font size="2">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日本电影中抒情颇为正常的一个,在展现人们如何面对“永失我爱”这样的问题时,其日常令人如在其中、怦然心动。整个电影光线的明暗有如呼吸般自然,每个镜头精致、含蓄而流畅。人所作的一切最终包容于生活,在生活迷失,也在生活中归回。</font></p><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莫德家的一夜<img class="block" alt="录影带封套 #1" src="http://img1.mtime.com/pi/d/2005/22/2005522175335.1739959.jpg"/>——人们说话,就是说话,但与此同时,或是他们的幸福在形成,或是他们的生活在断裂。</font></p><p><font size="2"></font></p><p><font size="2"></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1 0:14:50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2#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p>这其中,你看了候麦四部影片!</p><p>前段时间也正好看了候麦早期的两部短片,一则是《蒙梭的面包店女子》,另一则是《苏珊的生涯》。我个人比较喜欢后者。《苏珊的生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是这样定位这部电影的感情基调。一如候麦的之后的电影一样,充满对话和交谈,以及不信任。苏珊在面对男性的靡弱和欠缺行动力,更显现出女性在面对感情时候的执着和忠诚。</p><p>候麦的电影注意体现人自身,把个人暴露出来,他剩下的责任就是保留态度,进行观察。在焦雄屏编写的法国新浪潮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不过若仔细观察,候麦的电影仍承袭新浪潮运动的‘电影化\'原则:特别注重自然界及自然光、写实的场面调度、接近‘真实电影’的技巧、正宗的长镜头和大段不经修剪的对白、微妙含蓄却准确的色彩观念运用(如服装的颜色、壁纸的花样等等),以及实景的拍摄等。”我特别支持自然光运用的。</p><p>候麦的表达有一种轻巧的跳跃感,但是又并有流于缥缈无实,他的镜头与演员保持了一种亲密同时又克制的距离。亲密便在于你对人物的认同和相信,克制则更体现为候麦的这些爱情事件的态度通过记叙性的稳定镜头的记录,如此这般,同“真实电影”的技巧几乎的确有肖似之处。其影像的表达也在形式上同英国的“自由电影”有了某种呼应。</p><p>艺术不是时代的反映,而是时代的前驱。我们不该跟着大众品味走,而是得超前,候麦如是说。这个话怎么听得这么耳熟。我倒是觉得摩纳哥对候麦评价比较适宜“候麦最令人兴奋的并不是他高举的文学性,而是他成功地为显然不适合拍电影的题材,找到电影化的影像。”</p><p></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3#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候麦的电影(我在影音反复提到,炒现饭!)就是侯爵夫人,那里面那个男的,也是缺乏勇气,其行动力也是偷偷摸摸的。当然候麦的片子总是就这么跟讨论道德的东西脱不了干系。男男女女,男男女女,在候麦片子里面充满了文学性的悲剧色彩和没完没了的自我探究!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2">“重心乃是整体”这话正点。。</font>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5#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p>正点。但是仔细想想觉得有点不对劲。</p><p>“像《克拉之膝》这样的电影没有重心,或者说重心乃是整体。整体上平衡,每一部分精妙”</p><p>“重心乃是整体”是一个假象,是一种错觉。是让你看上去是这样,重心必然有,必然是它与整个空间其他点能够连接稳定,达到相对平衡!</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p>我理解你说的这个必然有的重心,就是整个空间和其他点是要有“根”的,作者的表达是在掏心窝子。。所以这个“重心必然有”也很正点。。</p><p>我的感觉是,一些电影里,有的导演的方式是给观众开辟一条直达他要表达的目的的宽阔的马路,他不太在乎这个路边有什么,所以他是有重心的表达。。</p><p>侯麦这种“重心乃是整体”的感觉是他掏心窝子的方式,似乎是这样,路边的野花就是他的花园。在放眼望去的一片野花中脚下有条小路,路在花园里,彼此没有轻重之分了,“整体上平衡”。。所以看这样的电影上,就会觉得无处不抒情。。</p>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

好友

604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Administrator's

7#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p>怎么说的我心窝那么暖捏~~~</p>
姑娘你真好,刷牙吐泡泡, 我心像小鹿,你快来拴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主题

9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暂无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只看该作者
[em44][em44][em44][em44][em44]
http://liuxi17.tumblr.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0

好友

258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9#
发表于 2007-8-4 13:57:37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井井回</i>在2007-4-21 14:11:11的发言:</b><br/><p>我的感觉是,一些电影里,有的导演的方式是给观众开辟一条直达他要表达的目的的宽阔的马路,他不太在乎这个路边有什么,所以他是有重心的表达。。</p><p>侯麦这种“重心乃是整体”的感觉是他掏心窝子的方式,似乎是这样,路边的野花就是他的花园。在放眼望去的一片野花中脚下有条小路,路在花园里,彼此没有轻重之分了,“整体上平衡”。。所以看这样的电影上,就会觉得无处不抒情。。</p></div><p>精辟</p><p>[em17]</p><p>我还是觉得侯麦是有态度的,他的态度是个人对秩序与宗教信仰的质疑。因为我们大多数对约定俗成的生活模式和道德观念是暧昧不清的,比如礼仪与规范对人从未成年到成年潜移默化的影响(理智上的“工具主义”与等级观念及经济约束之间的媾和)。道德仿佛像一个传统食物链一样穿起彼此的行为,就像其中的鹰是鸟中之王,还是兔子的克星。可谁是鹰谁是兔,我觉得侯麦也解释不了,他虽然鄙视尼采所喻之生命中只剩下“可怜舒适” 的“最后的人”,但也只有质疑而无可奈何交与自然(隐性的宗教)去裁断治理,也就是他的态度。<br/>他应该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一辈子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纠缠不清。</p>
小红帽的头骨藏在我的自画像里。
嘘,我谁也不告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好友

2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07-8-4 13:57:37 |只看该作者
<p>想了想,克拉之膝也不好说是丰富,(跟他其他电影比),应该是丰盈,或者说是花枝招展.</p><p>如果某个作品是好的,它的重心自然是在于整体,即言外之意在于整体,我认为,这几乎是像光天化日一样明白的事情.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作品中的某句话,某个场景,某个形象,诸如此类的一个细节是能表达这个整体的,所谓“整体寓于细节之中”,比如《日瓦哥医生》中的“河水在阳光下起伏不停地流着,如同整块的铁板”,比如《永别了,武器》中“雨中的城镇空虚荒凉,一片黑暗。”,(我在看电影时,也经常发现这一点),这不矛盾。</p><p>在此人间,男男女女,吊吊逼逼,男女关系无疑是个复杂的关系,我看这关系到所有的关系,但就像呈现丰富的物质现实比说教困难许多一样,我们人类热衷的是从大处着眼,我们爱大自然颇费周折,说大自然却很容易上手,我们爱女人甚是便捷,说到男女关系却常常一无是处。候麦对男女关系似乎有些心得,执著挖掘,我对这个感兴趣,看看他说的怎么样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3 17:0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