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14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41
- 精华
- 0
- 积分
- 88
- UID
- 694

|
------ 评谢宏的长篇《貌合神离》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对一个小说说三道四,因为小说在我的观念里是一种理想,是生活中所不能企及的东西的虚幻实现。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虚伪,正如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人是什么一样”。同样,小说仅仅是小说,除此,它什么都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愿意为谢宏的小说《貌合神离》说几句相关的废话,并且牵涉自己。
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在广东一个小城市里的村庄中有一个小的房子,大概不足二十个平方,从卧室里可以直接看见厕所,你可以想象我生活条件的恶劣。我看到《貌合神离》的时候是被“波波物语”这几个字所吸引,作为一个以文字为职业的人,我想我应该知道它的意义――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物质象征。翻开这本书来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向来反感某些标志性的东西,任何事物一旦被标志了,那么它的意义和想象的空间就小了。相对于我本身的处境,这本书更象一个讽刺。而这个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更让我听出了讽刺的味道:“李白”“李清照”,这两个名字更象两个墓志铭而不是两具有血肉的身体。在我们被固定的文化中“李白”“李清照”已经不是两个具体的人名,它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意味。我更愿意把他看做这是谢宏这个人对我们所谓现实生活的嘲笑。是啊,你都那么大了,你说你什么都有了,可你真的什么都有了吗?据说谢宏是个严肃意义上的前诗人,那么我想,在他的世界里“李白”和“李清照”也应该是抽象的吧,具有某种文化意味的吧!如果从这里出发,就不难理解这个复杂而单纯的“李白”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太阳底下无新事”,可我觉得既然生活那么无聊,我们总得开点玩笑,不管它幽不幽默,这应该是一种需要。作为一个小说,如果没有理想,那么这个小说倒不如说是纪实罢了。我一个朋友就跟我说过:“现在的小说还没有纪实好看,纪实需要故事,而小说是需要理想的。”我赞同他的话。谢宏的小说是有理想的,尽管他在很多的时候不说话――老实说,我甚至觉得书中谢宏给我们开的几个玩笑也并不幽默――可这并不妨碍这个小说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小说存在。作为银行职员的李白去澳门赌博,在我看来,不仅有小说写作本身的需要――为故事的发展提供契机,同时它也提供了多元的思维方式,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个样子。
我喜欢这个小说里面一些小的细节,同时我也固执的认为,一个小说如果没有一些动人的细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小说的。在小说的下半部,作为一个银行中层干部的李白为了买一个卡通而被挤得变形了,理智告诉我,这可能是不真实的,但作为一个读者,我依然可以被这个细节打动,这种理想主义的变形能够良好的被接受,我还愿意把它看成是作家向理想主义的致敬,对真实情感的呈现,这正如一个四十岁的老男人依然会有在母亲怀里靠一会儿的冲动。细节构成情感,我们本身那些无趣的生活也仅仅是因为缺乏一些动人的细节罢了。
我们应该向这个叫谢宏的男人致敬,他真实的说出了生活的某些真相,某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在这本书中,他不再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作家,一个宏大的叙事者,一个野心勃勃的探险家,一个中年发福的银行职员,而是一个躲在阳光的角落里说故事的流浪艺人。他打开他的内心说:“我已经看到了,你呢?”
(《佛山文艺》编辑部 李智勇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