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16
- 在线时间
- 137 小时
- 威望
- 580 点
- 金钱
- 3163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3116
- 精华
- 6
- 积分
- 19182
- UID
- 94
  
|
以下是引用吴海燕在2004-6-20 22:46:52的发言:
没怎么明白你说的。
首先:“很对”和“或许”就让我疑惑。
第二:漏气就是漏气,精致就是精致,是诗歌需要的标准,漏气就不是好的,精致了也不一定是好的。
第三:我不会术语,你感兴趣就听听我的大白话。我是说:你的这首诗气息很充沛,层次是饱满的。就是开头有问题,如果我能具体地说出问题在哪里,那就是我写的诗了。
大概就是这样,你将就着理解理解呢。[em15] 我一直比较赞同写有缺点的话.这个好象和你有分歧,呵呵,是历史问题了.最无懈可击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最弱的作品.
我还是没明白你说的"漏气"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以桦皮为衣的人》
柏桦
这是纤细的下午四点
他老了
秋天的九月,天高气清
厨房安静
他流下伤心的鼻血
他决定去五台山
那意思是不要捉死蛇
那意思是做诗
“雪中狮子骑来看”
这里面我觉得最后这一句很关键。但似乎和前面又没有发生任何联系。这是不是你说的“漏气”呢?我觉得柏桦的这个作品并不精致,最后一句很突然,也很奇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