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三城记拾零</div><div></div><div>一</div><div>亳州客户年长我一岁,却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当兵,二姑娘上高中,三小子上小学。我推测恐怕不是同一老婆所生。他载我在城中漫游时,不时指着路边一处门面房说:这是我的。他自己盖了一栋四层楼,楼下是仓库,二楼三楼租出,四楼自己住宿和办公。他慨叹前几年挣钱容易,每月十几万,一年一百多万。</div><div> 二</div><div> 在路上,在车上,我很少睡觉,再困也睡不着。我喜欢选择一个靠窗的座位,浏览沿途风景。三城行,我看到了单调的安徽的乡村景色。安徽是农业大省,相对山东贫穷落后。村镇上多是旧房子,落满了尘土。安徽多水,长江、淮河过境,密布大小支流和小湖泊。看地图,皖北地平行着许多条西北向东南流向的河流。一路过桥无数,真可体会走南闯北,经多见广老年人说的话: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div><div> 三</div><div> 从亳州去淮北途中,看到许多房子浸在水中。墙上苔藓黑绿,鹅鸭在水中游弋,或者在新形成的小洲上敛翅打盹;鸡们在近水的污泥中觅食,身上沾着污垢。房子浸水已久,不知主人到何处去也。</div><div> 四</div><div> 传统农业中人们如果安贫乐道,会活得很悠闲自在。淮北至宿州一路常与一条十米左右宽的河流相伴。河里等距离地设下许多网罱,有极简洁的小木船泊在岸边,沿河树下有用塑料薄膜搭的A字型帐蓬,被子掀开,主人好象刚离开,摸摸还有余温。</div><div> 五</div><div> 乡村有许多古老的职业苟延残喘。农民们一边是现代化机械,一边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工具耕耘。豆荚摊在公路上晾晒,任车辆压平碾碎。用一把木锨扬场,碎荚随风飘落。在蒙城地界,看到路边有一老人在为一后生掏耳,七八把长长的细细的红铜工具悬在手侧,一支毛笔状的工具在耳内伸进伸出,年青人很舒服地眯眼咧嘴。</div><div> 六</div><div> 对于地名,我一直有兴趣。跑威海时曾写过一篇,比较短。关于地名,将来是值得作一篇长文的。在深圳时,有次洗脚,女技师自称是邯郸人,我叫她站起来走走,是不是真的好看。阜阳有一县名利辛,像是一味中药的功效。困牛群而闻名的蒙城,开始我一直以为可能与蒙古有关。车过蒙城时,看到路上晒场农夫农妇,头上多有蒙一块毛巾的,就不由妄猜。当看到一队小学生路过,很多人头上蒙着毛巾时,就十分肯定了。聊城人应该都爱摆龙门阵,宿州人则通通常眠不醒了。汕头有村镇名酒馆,会有多少人酩酊大醉啊?</div>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90530899[/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