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第九届未名湖诗歌节--110诗响家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3 18:15: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北京大学第九届未名湖诗歌节--110诗响家 <br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 <br />协办单位:黑蓝文学网 <br />特别鸣谢:北京中坤集团 </p><p><br />  五四文学社是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贡献最突出的文学社团之一,成立于1956年。她的创建者,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最纯洁的信念孕育了“五四”,他们先锋的姿态确立了五四文学社在校园文坛乃至中国文学界中的地位。冯至、吴组缃等著名的老诗人、老作家,以他们丰富的作品奠定了文学社最初的文学底蕴。 <br />  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六年 <br />  这是五四文学社的第一个十年。在此期间出现于文坛和学界的有谢冕、孙玉石、钱理群等人。现在,他们都是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和五四文学社的顾问。 <br />  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九年 <br />  这十年中从“五四”出现的文坛新秀群星灿烂。从陈建功到刘震云、张承志、张蔓菱、黄蓓佳、查建英,以小说成名的一代扶摇直上。同时海子、骆一禾、西川作为中国诗坛中第三代诗歌的代表迅速崛起。他们之后的戈麦、西渡、臧棣、王清平、蔡恒平成为过渡时期诗歌的优秀写作者。同时,由五四文学社编选并以半公开形式出版的“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未名湖丛书”推出了《新诗潮诗集》(上、下)、《青年诗人谈诗》和社员臧棣编选的《未名湖诗选集》,成为一代代诗歌青年的重要读物,对北大诗歌及中国诗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br />  一九八九年至今 <br />  一九八九年对汉语诗歌有着重大的意义,由于诗人海子的自杀和年中的政治事件,诗歌作为一项运动已经结束,诗歌进入到个体化写作。九十年代初,出自“五四”的冷霜、冯永锋、胡续东、王雨之、刘国鹏、吴浩、吴文尚、迟宇宙以及其后考入北大读博并加入“五四”的姜涛、周瓒等人坚持诗歌创作,继续探索汉语诗歌的先锋形式及发展方向。其中,冷霜、胡续东、周瓒、姜涛、王雨之成为当下诗坛年轻一辈的中坚力量。而95级至98级的老社员及老社长王海威、缪川、马雁、曹疏影在时间和磨练之中创作出了一批在校内外较有影响的诗作;王雨之、马雁等“五四”老社员还在坚持进行小说创作。 <br />  八十年代,五四文学社在校园内盛及一时。然而,八十年代末至九三年学生心理大幅度灰暗,五四在这种背景下一度沉寂。九三年之后五四文学社重新恢复活力,在九三至九五年独特的叛逆思潮影响下,曾一度僭越到与摇滚乐、现代艺术、校园抗议活动相关的事件中,带来另种维度的威望和声名。 <br />  九五年后,五四文学社继承其踏实、勤恳、先锋的传统,除创作及社员内部交流外,主要活动为举办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及艺术界知名人士的讲座、对话;举办在文学界较有影响而又与广大社员、同学关系较密的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及诗歌朗诵会;以及编辑社刊——五四文学社最初的社刊叫《未名湖》,后来又陆续办过《天方》、《第三者》、《炎土》、《抽屉》——同时五四文学社以艺术上一贯的先锋姿态积极尝试并推进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的交汇互纳,如九九年与北大剧社合作编排上演的诗剧《太阳》(海子遗作),2000年与北大音协合作举办的“音乐与诗歌”朗诵会等。 <br />  2005年,《未名湖》诗刊创刊。北大诗人王璞在《发刊词》中说:“这次创办《未名湖》,我们也希望能坚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通过我们微小的努力,给予今天北大里新诗的年轻写作者们以机会、鼓励和支持,通过相互交流而共同进步。它尚且没有较为明确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史抱负,但这一‘缺点’也许能帮助它变得更为包容,虽然它只是一个不大的学生刊物。是的,如果没有包容,未名湖也就不会被视为海洋。”概括了编者所秉承的基本态度。</p><p><br />  五四文学社每年最大的活动当数未名湖诗会,自八十年代起,至今已举办了十九届。九三年起,为纪念早逝的同时也是我们社员的诗人海子,未名湖诗会定为每年3月26日举行。自2000年起,五四文学社将未名湖诗会扩大为每年一度的“诗歌节”——中国第一个诗歌节。首届诗歌节以第十八届未名湖诗会为开幕式,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包括讲座、专场朗诵会、译诗大赛及网上诗歌普及、交流、互动活动,著名诗人郑敏、食指、林莽、西川、欧阳江河、王家新、陈东东,诗评家唐晓渡、崔卫平以及学者钱理群、蓝棣之、吴晓东等都前来讲座或朗诵。2001年,五四文学社以“黑暗的回声”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未名湖诗歌节”,内容包括诗会、朗诵会、诗歌创作比赛、讲座和座谈会等,引起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社刊也得以恢复,《方位》问世。<br />  2001年9月,为纪念戈麦去世十周年,我社举行了“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的专题活动,成为诗坛一件大事。同时,五四还邀请了法国小说家图森和著名诗人肖开愚来北大作讲座。2002年,以“双重眼界”为主题的第三届未名湖诗歌节隆重召开并圆满结束。<br />  2003年,“我诗故我在”的第四届未名湖诗歌节虽轰轰烈烈殉身于非典的突然来袭,却仍有“空中的游泳者:女性诗歌朗诵会”,“不可能:多媒体与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沙龙,周瓒、杨小滨等著名诗人、诗评人的讲座也如期举行。姗姗来迟的《方位》第二期,也得到了诸多好评。2004年,第五届以“交叉路径”为主题的未名湖诗歌节顺利举行。其中严峻的“音乐与朗诵沙龙”,“干草部落女性诗人朗诵会”,以及臧力、宋琳等老师的讲座,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br />  2005年伊始,成立不久的北京大学诗歌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与北大中文系和五四文学社联手,以期打造规模更大、影响更广的新一届诗歌节。这一设想也得到了中坤集团的热情回应,决定赞助诗歌节的活动,这使得未名湖诗歌节焕然一新,具有了更大的号召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大型朗诵会之外,这次诗歌节设计了许多别具特色的专场,如探讨城市诗写作的特点“城市诗圆桌”讨论会,融诗、乐为一体“骆英诗歌音乐朗诵会”,回顾当代诗歌发展历程的朦胧诗专场与“朦胧诗之后”专场,以及具有很强实验性的女性诗歌多媒体朗诵与方言朗诵等。从这次开始,诗歌节设立了未名湖高校诗歌奖,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作品。 <br />  2006年,第七届未名湖诗歌节“距离的组织”举行。开幕式在朗诵会的传统形式上,精心设计声光效果,并邀请北大剧社出演戏剧《埋葬死者》,现场效果别具一格。2007年,以“耳中火炬”为主题的第八届未名湖诗歌节顺利举行,未名湖高校诗歌奖的获奖者在开幕式上朗诵自己的诗作,并进行了丰富的交流活动。麦芒来带北大讲座,与听众一起回忆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北大诗歌记忆。<br />  未名湖诗歌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诗歌盛会,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活动在诗歌节周围,受到感染和启发的人已经不能胜数。参与其中的诗人、评论家和读者们足以构成中国当代的一部新诗史。更重要的是,无数的人不断在这里以各种方式接近了诗歌,从另一种意义上创造了诗歌——新诗的无限可能性也在一个短暂又“漫长”的诗歌节中得到了体现。<br />  未名湖诗歌节在展示北大诗歌创作的最新动态,发掘和鼓励校内最新创作力量的同时,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着“诗歌教育”。未名湖诗歌节使得每个春天的北大都成为了“诗歌的北大”;发生在北大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中国的当代诗歌。随着诗歌的整体发展和北大诗歌力量的全面加强,随着各种新因素的不断介入,诗歌节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具有了更多的实验性质、更强的能量和更高远的探求,也越来越体现出她巨大的包容力。<br />  2008年,迎着北京大学的110周年校庆,五四文学社将一年一度的未名湖诗歌节朗诵会与纪念活动结合起来,作为对母校的一份献礼。今年的大型朗诵会将遴选110年中有代表性的北大诗人的优秀作品,邀请近年来北大产生的众多重要诗人、评论家及诗歌爱好者,以及优秀的文学实验平台——黑蓝文学网,举行现场朗诵和交流活动。<br />  本次朗诵会将以“北大诗歌”为关键词,邀请数十年来参与诗歌节并留下深刻印记的诗歌前辈,及与北大诗歌发生重要互动的知名音乐人和各界诗人朋友,借“诗”“乐”共聚“诗响家110”。拟邀请的历届校友及嘉宾为: <br />赵振江(北大外国语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 <br />西川(著名诗人、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br />阿吾(TCL集团前任副总,旅居新西兰诗人) <br />臧棣(著名诗人,北大中文系副教授) <br />蔡恒平(王怜花)(出版人) <br />王清平(著名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br />龙清涛(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br />陈涌海(著名民谣音乐人,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br />冷霜(著名诗人,中央民族大学教师) <br />冯永锋(诗人,环保人士) <br />胡续冬(北大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br />许秋汉(著名音乐人,《博物》主编) <br />席亚兵(著名诗人,《世界博览》杂志社社长) <br />周瓒(著名诗人,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br />饭饭(作家出版社编辑) <br />姜涛(著名诗人、批评家,北大中文系副教授) <br />刘丽朵(诗人、作家) <br />孙文波(著名诗人) <br />秦晓宇(著名诗人) <br />颜峻(著名诗人、实验音乐家、新媒体艺术家) <br />陈卫(作家,黑蓝文学网主创人) <br />顾爱玲(美国诗人、汉学家) <br />杜幕康(英国诗人,著名红酒品尝家)<br />  其中,陈涌海、向丽将演唱民谣歌曲,颜峻将带来声光效果特殊的现场朗诵。<br />  除朗诵会外,本次未名湖诗歌节还将举办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的诗人进行现场交流、争论。2007年末,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汉花园青年诗丛”,也将作为讲座的一个重磅活动推出。本丛书包括马骅《雪山短歌》、韩博《借深心》、胡续冬《日历之力》、清平《一类人》、王敖《绝句与传奇诗》、周瓒《松开》六本个人诗集,丛书的主编为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臧棣和姜涛。在讲座中,丛书的部分作者及主编会到场与听众进行活跃地交流。</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08945806[/lastedittime]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