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签名是出于公民道义》
这几天我,除了正常的生活运转之外,主要是关心“南都案”的签名进展。日常生活的常态与关心事件的习惯交融于一起。作为签名的我,只是清楚自己不是拿它作为介入一种政治活动(尽管它却无法回避地指向了“政治”),我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公民一个人(温饱已经解决),内心里需要实现一种道义的冲动,但不是“政治正确”-------因为在这之外,人类还有太多让爱得以生长的开阔地带-------(在中国)则主要是人人自保却又人人自危的人性沙漠。
尽管我也经常犯糊涂,经常被政治的东西捣糨糊,学生时代也曾被它黑色幽默过。但中国的现实可悲在于,一谈此类事件就变成了完全是在谈政治,一谈“政治”就使得太多的人避让三所,席卷道义而去,过敏得紧。
我的支持是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南都案事件在网络上,它不是引起媒体喧嚣的“马加爵”(他只是所有时代中的一个普通命案犯),它更像是一种影子,若隐若现地与我们同在。我曾经将有关南都事件(一发生)的几乎最重要的背景资料逐一收集,置顶在一个论坛上(浏览者大多为学生)。浏览人数着实不多(因为它不是一种娱乐)。在现实中,我也见识过突然被这一事件所震动的人士,出于事件本身就发生在他的现实生活中,离他只有不到半米的距离了。那么离事件半米以上甚至一千米一万米以上的我们呢?是否还幸存着某种感应的能力。
昨天,我在某一个艺术论坛上发现了两段“人物甲乙”对话,很有意思。因为它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这是我的判断)。
甲:我倒是很关心,可是对这几位小知识分子发起的签名的做法有些怀疑。然我想起昆德拉笔下的“舞蹈家”和“不朽”。
因为从他们写的文本来看,除了当然要提出的那些话之外,还有很多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和感觉的。所以有一点小资啦。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以往,我们不愿做满心羞愧的老人。 ”“如果不公开申明我们的态度,那么我们对耻辱的感受就会成为真正的耻辱。”
(我忍不住想插话的是,这无疑是一个关心政治却已经世故了的典型。)
乙:我也没有细看这个文本,只知道这是声援南都的。这份报纸有勇气报道了很多真相。但如果推敲它每一篇文章,或者,甚至推敲他们“揭露真相,为民说话”的那些文章,我想或多或少都会找到一些“私心”,姑且不论这种“私心”的好坏鉴定,我觉得要看他们为社会公正和言论自由作了多少努力。
“小资”问题在这件事上是一个小问题。
小岛上的人都知道“不管蓝绿,只要黑白”。
我想蓝绿问题比小资问题更大一些吧。
(我想补充的是,乙答得非常有水平!)
(最后我还想补充的是,这“几位小知识分子”的发起动机是值得我信赖的!)
希望更多的公民来关注昨天和今天和明天的南都案事件!
2004.4.14
口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4 22:34: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