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杀手阿一》是什么?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4: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自从看过北野武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之后,我就非常喜欢这个日本导演。虽然这部清新的电影一反北野武招牌式的“暴力美学”(何解?),讲叙一个简单平静远离城市的心灵回归的故事,但里面那种从容与平和正是深深打动我的内心柔软之处的地方。日本电影在亚洲的地位一直是不容质疑的。从亚洲影帝黑泽明到大岛渚,再到岩井井俊二和北野武,它们在电影的探索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只是不知道这个被称为北野武的接班人的三十余岁的新锐日本导演三池崇史,他的这一部〈杀手阿一〉,依然沿袭了所谓的暴力美学。但实际上与美学的含义相去甚远。充斥其间的不过是血腥的暴力场面的古怪爱好,一再将令人恶心的血腥场面推至已不忍卒读的观众视野。这不能不令我想到电影究竟在最后是一些玩弄艺术的人的专利还是不是大众的艺术。本来一直认为电影是一门极其综合的高深艺术。尽管有可能在表达方式上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不过一部电影如果太过轻视观众的理解能力,我认为它内在的含金量就要大打折扣。

杀手阿一前面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情节并不难懂。不过讲述的是黑社会黑吃黑的老掉牙的所谓江湖的事件。当然在这种背景里电影所着力渲染的一系列人物的变态的施虐或是受虐喜好,极大的靠拢了故事情节上的进一步血腥。不过我始终未能明白的一些地方在第二次从头看完这部电影后还是不明白。我想这些不明白不是因为我欣赏水平有限:假使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与我有下面的同感的话。那这种认识就得到了验证。

片子最后,垣原被阿一杀死。策划了一系列杀人事件的幕后指使者阿叔乐颠颠地下楼来,仔细察看堕楼而亡的垣原。他有些疑问地发现垣原印堂那个地方竟然没有阿一那致命一击的刀片的划痕(在先前的楼上打斗中,阿一一脚在垣原的印堂正中划开了一个深深的口子的)--------这倒底是什么回事呢?----对此,我不认为是导演前后矛盾的大意疏忽,它肯定是有深意的。且放下不表。接着,阿叔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操纵阿一杀死了1-----6号人物)后,竟然莫名其妙地自杀了。。。这是为什么?还有,片子最后,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个木偶样的蹲在蓝色背景笼罩下的墙角的垣原,对着观众咧开了一个显然无比夸大了的嘴。这又是什么象征的手法?还有电影最后,是阿武(金子的儿子)回头一看。可是可是,在前面,在垣原用钢针刺穿了自己耳膜后,他不是看到哭泣的阿一已经杀了阿武了吗?这个情节到底是垣原的幻觉还是真实看到的场景?这些最后的结局让我无比矛盾迷惑。这部电影前面的部分如果说是故事性的,那后面的部分就是象征性的。可是这各象征性太让人迷惑不解了。于是,我在费力思索导演的意图的同时,感到这种有意的故弄玄虚使在使观者疲惫不堪。别以为让人看不懂的才是大师,这是错的。电影与其他艺术一样,越是简单越是不易。不是反对复杂,而是无论多么复杂的东西我都喜爱,前提是,这种复杂应该有某种令人信服的、说得过去的联系。

好了,这就是我的疑问。我想也是许多严肃地看电影的人的最大疑问。我并不懒惰,正是因为弄不懂,在事后我才不遗余力地大量进行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搜索,包括了影介,影评,但是无一例外地,那些影评大量着笔的,仅是那些关于暴力美学与黑社会的字句。我想对于全国人民都懂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必要进行再度叙述而成为浪费精力。但是对于弄不懂东西,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种值得尊敬的态度。这也算是我对此的自圆其说吧。


与北野武的电影相较,三池的电影显然逊色许多。北野武的电影无论怎样充满了暴力,总是做为对主题的一种表现方式。他的电影是有灵魂的。而三池的这部电影,却是一极端的以显现暴力场面为乐事的无聊之作。它是飘浮着的,所有刻意的人物展现都显得漏洞百出。空空荡荡。


希望对电影有特殊爱好,有独到电影审美,而不是一味追风如追王家卫者的共同爱好者们,就这部最后莫名其妙的电影给我上上精彩的一课。我对无法搞懂的东西总是带着常人所有的焦虑感。特别是电影,钻角牛尖一直是我不变的爱好。

谁来给我上一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 22:45:38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0

主题

0

好友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25:04 |只看该作者
我写了两个影评……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帮助,再反馈:)
很高兴能遇见迷上这部电影的人。很修辞的部分可以跳过,不好意思……

电影笔记
——关于《杀手阿一》

0.1

异化/卡通

     《杀手阿一》表现了卡通暴力完全渗透日本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截面。在影片中,两个细节异常突出:阿一的杀手造型,阿一每次杀完人都躲进房间打电子游戏。
卡通片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用锤子长时间猛烈敲打一个人的脑袋,用钢琴把人砸扁,将人推落万丈深渊。在创作者看来,这只是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儿童通过这些重复的场面,这些充满欢乐、轻松和轻微懊恼的过程中被告知了一种关于暴力的概念:没有关系。在这里,人的物理属性被扭曲和改写,“人”的主体性消失,“物”最终取代了“人”,同时作出更进一步的暗示:你也可以对别人这么做。这种价值观的泛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卡通漫画大国日本更是如此,人们普遍缺乏对生命形式的尊重,尤其是对比自己弱小的生命形式的尊重。
    《杀手阿一》中极度夸张的,不真实的虐杀场面把“物化”转变成影像,连同阿一的杀手造型,都是对暴力卡通一种带讽刺甚至同归意味的戏仿。在杀手阿一的心目中,他杀的不是“人”,而是“物”,是他在电子游戏中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被打倒的对手,是可憎的不带有“人”的特征的“恶”。阿一以此来抵消杀人的罪恶感——当然,他还是失败了,完全陷入崩溃。这是因为他也在被暴力伤害了的“物”之列。在暴力面前,他是双重的受害者。
    这也说明了,这个人物不愿意摆脱童稚期。

不确定的记忆

    《杀手阿一》中引导情节发展的核心人物阿叔说,不存在什么校园暴力,不存在强奸,阿一的惨痛过去全是他的催眠术造成的。三池崇史玩了个花招,将我们的疑惑通过立花/KAREN之口说了出来,然后借立花/KAREN暗示,作为这部电影基点的校园暴力无处不在,阿叔的催眠很可能只是在阿一原有记忆上的叠加。
    诚然,如果只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强调阿一这个人物的悲剧性,那么阿叔对立花/KAREN进行相同的催眠就毫无意义。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设想,不仅阿一,立花/KAREN,甚至阿叔本身的记忆都是不可靠的。在现代社会,所有个体只有一个模糊的群像。

镜像/原我

    参照拉康的镜像理论:我们关于自我的观念,必定是一种虚构,我们以这种虚构去抵御现实的进攻。
    阿一其实是向往暴力的。他虚构的自我,就是一个暴力的侵犯者形象。在立花/KAREN事件和影片开头阿一迷恋的妓女中清楚地表现出来,对于阿一来说,暴力是和性勃起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这么说,暴力,是垣原和阿一(以及安生芳雄、立花/KAREN、妓女和她的情人)共同的也是唯一所知的爱的方式。如前面所说,阿一是暴力的双重受害者。他借由阿叔的催眠,电子游戏对“物”的强调,镜像的确立(杀手造型),使自己由施暴者,变成了受害者。但这只是暂时的,漏洞百出的。当他误杀了金子,最终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参照体系的混乱,他要消灭恶——那么,他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当然,这当中还有一个关键,我没有想明白,为什么阿一会因为立花/KAREN的“拒绝”得到解脱?这是一个谜。

垣原

    三池崇史通过一再的暗示、强调,对垣原进行全新的阐释:爱。在船鬼、立花/KAREN的指责,阿一和妓女的关系,立花/KAREN和垣原在秘室中的对手戏,一步步铺垫,最终在垣原和阿龙的对话中图穷匕现:“你的暴力没有感情”。是的,对于垣原,爱等于暴力。在他背后,隐藏着一条将折磨,痛苦,伤害和狂喜、恋爱联系起来的神秘等式。
    应当明确SM的定义,它是一场严格界定的小规模性游戏,还是把整个世界纳入游戏体系的价值观,或者,关于我们自我的秘密。这三者或许是互动的,在《杀手阿一》中,垣原的个案则更侧重第三种。
    当然,《O的故事》之所以会冒犯到人们,因为它涉及现实运作(女性的,权力的,地位的,巴甫洛夫的)。如果结合社会形态看,这个问题就很复杂。让我们先抛开庸俗的社会学成本不谈:这并非一种掺杂其它社会因素扭曲了的生理本能,在纯粹的SM关系中,在优越位置谈论控制自我,超越自我是不可能的。因而SM的精髓和本质体现在受虐,即一个自由意志自愿受到惩罚和侮辱,并从中得到快感。
    垣原对暴力的依赖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负移情,他是伴有强烈破坏倾向的施虐-受虐狂。他追求一种高度纯粹的,白炽化的暴力,他的身体就是体验这种界限,并超越它的场所,通过反复的尝试,反复地越过那条边界,他才能最终明白并解决对死亡的迷恋,和人作为必死的生物的秘密。明白人为什么只有脱离了庸常的生,在死亡中才能成为他自己。垣原这种沉默的晦涩的迷恋,最后终于被死亡接纳了。超越唯乐原则,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我想,这是三池崇史最终想通过这部电影传达的一种观念。

    我们心中的法西斯主义——在《萨罗,或索多玛120天》中,从自杀转为凶杀,在《杀手阿一》中,从凶杀转为自杀。我想《索多玛120天》探讨的是施虐的问题,萨德主义——色欲越界——残酷无情在实践(只停留在色情幻想的层面)和互动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而《杀手阿一》则是关于受虐,关于爱。这两部电影都在揭示这种释放背后的意义,在暴行、屠杀、纳粹和“人民公政”中,关于我们自我和权力的真相。

0.2

    你愿意相信的话,这是一个关于死亡,记忆,恐惧,痛楚的爱情故事。爱得要死。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我不会反对这是一部烂片,而且是典型的日本烂片。铺张浪费的鲜血,内脏,点缀少量的脑浆和精液,关键词囊括黑社会、校园暴力、虐杀、强奸,背景是将以上所述视为日常生活家常便饭的东京新宿,仿佛借此有了一点现实的厚度,但仍然抵消不了这一秒在我脑中随着车轮飞转的景象:一群自己掐着自己脖子万分恐惧的卡通纸偶,只有一个骇人听闻的姿势,恶狠狠地cult,也只是cute。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原作山本英夫,两大日式暴力美学头目御用摄影师山本英夫,特技师松井佑一,如此强悍的班底,追加一个被誉为北野武接班人,日本cult电影代表人物、拍摄AV电影出身的导演;割舌,腰斩,裂口男这些广为流传的大场面,附赠《铁男》和《双生儿》导演冢本晋也、《盗信情缘》导演萨布的友情出演,足以让期待感官刺激的猎奇者兴奋难眠而另一些人从沙发跳起落荒而逃。
    如果没有浅野忠信。而这个假设不成立,所以《杀手阿一》只是半部烂片,像一个窑变的面具,一半粗制滥造,一半鬼斧神工,扭曲,凌厉,不对称。因为丑得厉害,所以美。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就暴力美学进行新一轮的解剖……但其实,我是骗你的。

    自然,某类电影接受程度在帕索里尼和大卫·克隆伯格之下的人群,瞥一眼《杀手阿一》的封面就会胆裂心寒地咒骂世风日下;《异形》爱好者在这部电影里也没有一席之地——多半会像我一样挑剔这PS这剪辑技术很不成熟啊。剩下大呼小叫的,恐怕是装样或者根本对血腥毫无概念。但作为商业片,是的,这噱头还没有到达它要迎合的观众的兴奋点。它甚至是纯洁的,在光怪陆离的外表下,不颠覆道德,不戏弄信仰,只有个体漫长的内心挣扎,镜头的跳接转换和语言的遮遮掩掩间完成了对视觉的挑战,仅有的几个血腥特写的震撼力也被琐碎的情节分薄冲淡。总体沉闷不堪,非常糟糕的结构、镜头和处理方式,不,与其说糟糕,不如说是向先锋靠拢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电影带着飞速转动的车轮进入我们的视野,高速摄影晃成繁华都市的另类侧面,破碎粘稠的叙事慢慢滑落,逐点凝聚,从中浮现一条并不清晰的线索,对后现代熟悉的朋友们会马上联想到巴塔耶和福柯:对死亡的迷恋与对界限的确认与超越。
    《杀手阿一》里面每个人都在做一个不是自己的梦。不论是阿一,垣原,还是立花/KAREN。都在寻找自己灵魂栖息的所在——逃避灵魂的真正所在。当这梦开始重叠混淆,当这种自我压抑——释放——再压抑的规训到达了自我能够平衡的极限,毁灭开始了。

    阿一以卡通英雄造型和惨痛过去来自我催眠,他清楚知道,在自己扮演的这个勇敢形象之下,他依然是那个卑微的,任何人都可以往他头上踩一脚的孩子。阿一的症结在于,他本身迷恋暴力,被暴力伤害反而使他更向往那种暴力,然而他不敢。他的道德感竭力反对这一事实。而他的力量是外力强加给他的,阿叔的催眠一说只是在暗示这一点,所以导演用立花/KAREN来澄清,同时给出另外的暗示:校园暴力的普遍和泛滥。立花/KAREN的再度出现,阿一仿佛从宿命中挣脱出来,但事实是,当他误杀了哥哥金子,他在那其中照见自己过去的孩子阿武对他拳脚交加,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存在看不见拯救之光,他仍在犯罪,双重犯罪。这一切,没有任何改变。
    长期以来,与其说阿一在杀人,不如说他在自杀。

    与阿一涕泪交加的矛盾形象相比,垣原这个角色反而不讨好,阿一卡通然而丰富可信,垣原恐怕只会在受众心目中留下一堆感叹号。但浅野忠信,以他出色的演技使得这个角色得到迷人细腻的光泽和结实的说服力,让这部电影从烂片中一跃而起。啊哈,这些形容词多么空洞,我也不相信垣原可以通过恶劣的穿衣品位(笑)使得非理性获得某种在场的真实性。但浅野忠信做到了,让本来只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垣原,成为《杀手阿一》的核心,所有分支再次凝聚成撼人的巨大力量。
    我们无法得知垣原的来历和出生,想必又是一笔烂得血肉模糊的糊涂账,只能从那些片段中推断大概:“你的暴力里面没有感情”,这点睛之句分明是说,垣原从前感受过一种有感情的暴力,或者更进一步:以暴力为表现形式的感情。在他与KAREN的对手戏中,这个逻辑清楚表现为:爱得越深,打得越狠。我们都知道人类是趋乐避苦的,垣原的反熵过程说明了什么?
    他以为自己是被爱着的吧。
    如此深深地被爱着。就像电影开始阿一遭遇的那个妓女,与不被关注、不被爱的更大的痛苦相比,宁可选择肉体的折磨。久而久之,爱与暴力与恐惧就建立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等式,阿一同样认可这个逻辑,所以他对那个妓女说,他将取代那个男人来殴打她——在垣原和阿一那里,他们已经不知道爱的正确方式是什么,甚至叫不出它的名字。
    在片尾,垣原把自己捅聋以拒绝同类的哭声,这绝望不仅来自崩溃的阿一同样来自他自己的身体深处。于是垣原产生了幻觉——从阿叔在垣原额头没有发现任何伤痕这一细节看,垣原根本就是坠楼自杀。剧终回头的那名少年,实际上,是长大了的阿武。垣原想象自己被阿一杀死,想象阿一杀了阿武,然而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在安生芳雄这个唯一能给垣原带来爱的暴力的人消失之后,垣原陷入了绝望。直到获知阿一的存在,他又重新感到爱和恐惧的颤栗,以至于阿一丧失杀人意志之后,垣原不能够接受现实,无法接受阿一的崩溃——他不能再被暴力“爱”了。他只能选择自我毁灭,用死——这种我们定义为痛苦的极限来为他追逐极限的生命画上句号。

    以杀止杀,以痛来为幽冥空虚的痛止痛。这种释放和静止,对于他们的人生和自我,也许是一种另类的救赎。这些沉默的晦涩的扭曲的情感,最后都只能被死亡吞噬。

    啊让我们静下心,顺着阿一的目光抬头看横在头顶天空的纠缠电线,找出它的脉络和开端,思考这些纷至沓来的人物因为什么,如何相遇,碰撞,纠缠,以至于成了一团需要一刀劈开的死结?
    是那个叫山本英夫还是这个叫三池崇史的妄想狂么?是这个视变态为常态漠不关心的社会?还是此刻或者在午夜街头烂醉如泥,在显示屏前边睁着枯涩的眼睛,突如其来开始嚎陶痛哭的你和我?

    然后那名叫浅野忠信的金发幽灵就会从暗地里浮上来,把A面的光明唱完,翻到黑暗的B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0

好友

1261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07-8-4 13:25:22 |只看该作者
電影殺手阿一不暴力,阿一講的是恐懼。

重點在阿一因為膽小害怕而哭泣之後的反彈力量
---

我看完殺手阿一  之後問阿一的衣服哪裡有賣?

那種穿衣品味一點都不惡劣 那是設計師刻意的風格

後來跑去找木野直人&村明秀 的衣服穿
去年春天有三個月就這樣染著全櫻桃紅頭髮穿的像浅野忠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 11:52:20编辑过]
創造力暴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主题

0

好友

3198

积分

业余侠客

神州大大侠

Rank: 4

4#
发表于 2007-8-4 13:25:23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我买的那部片子很不清楚,都没怎么看完,但是暴力成分还在我可以接受的程度之中!
我来,是因为冬天我办公室出奇的温暖 http://spaces.msn.com/members/zhaogang76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4 18:0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