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里尔克:《时间之书》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38

好友

2447

积分

论坛游民

兔嘴不吐牙

Rank: 3Rank: 3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7 21:5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时间之书<br />里尔克<br /><br />现代译丛 方思 译<br />中华民国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出版<br /><img alt="書影.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513.jpg" name="post_img" /></p><p><br /><img alt="__扉頁.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539.jpg"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00.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565.jpg" width="600"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01.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592.jpg"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02.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600.jpg"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09_1.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605.jpg"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10.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615.jpg"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13_1.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626.jpg"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13_2.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646.jpg"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14.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673.jpg" width="600"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_000051.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683.jpg" width="600" name="post_img" /><br /><br /><img alt="封底.jpg" src="http://img.verycd.com/posts/0610/post-441271-1160874704.jpg" name="post_img" /></p><p><strong>To<br />the mature age<br /><br /></strong>序<br />自从我开始介绍里尔克,这位被誉为德文诗中自歌德以来最重要的诗人,自从我开始以文章与翻译(诗与信札)介绍里尔克给我国读者,迄今已逾六个整年。《时间之书》(Das Studen-Buch)内的诗之译介,则始于民国四十四年六月。那时,《时间之书》却直至去年晚秋方才试译。我的心灵已恢复其微妙的均衡,可以感知一叶之落与一羽之重而仍保持其宁澄平静,似乎我正步入一个新的收获与丰美的果实的时季。以此欢欣遂油然从我的内心流出,如乳色的温泉。<br /><br />创造恒为一种愉乐,处于人生的中点,我以一向从事于 创造工作为慰,亦以继续从事于创造工作为勉。有人说人生如攀越山岭,中点即在顶峰,往后即为下落之路。我却视人生为长远的征途,向前愈迈进一步,地平线的辽阔即愈展示于我眼前。人生的中点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再出发,不断向上,往前征服更广的空间。<br /><br />我对里尔克的专一的欣赏,体验与研究,以及加以译介,给与我不少益处。茨威格,又一位奥国作家,说过:"而若进入,我被请对一位已然对他自己的道路未曾确定的年轻作家给与忠告,我会试图劝服他首先为某些较伟大的艺术作品服务,或用描述的方式,或取翻译的方法。在所有这种自我牺牲的服务中,对于一位初学者有比较在创作中更多的安全,而凡以一种专一的精神所完成的事物,决不会是徒劳的。"<br /><br />里尔克所给与的是深度以及平衡,对所处理的种种加以约制,获致微妙的定匀。里尔克教人建筑,不是宫殿,不是摩天大楼,而是精致的别墅,其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寸地基,都是最佳最优美的工作。为了获致如此卓越的艺术,里尔克学会了无比的忍耐。他亦有所师承,他效法罗丹,伟大的雕刻家。一九零四年五月十二日里尔克写给路·安特兰亚莎洛美的信中说:<br /><br />艺术是一漫长的终身道途,而当我想及我迄今所以成就的是何等微小与发育不全的,此成就之(好似一手宽的半耕的田地)不能维持我,遂非可惊之事。"计画不会结果,过早播种的谷不会茁长。但忍耐与工作是真实的而在任何时刻可以转变成面包。'必须恒在工作,'罗丹告诉我,……不断工作而信任它,就是它,这是我从他的伟大的而且以伟大的方式显示人看的榜样所正学得的,就同我正从他学得忍耐……<br /><br />且看诗人自己如此说及他的作品:<br /><br />"啊,那些在年青时写的诗不值得什么。应当终生(可能的话,悠久的一生)等待,而且聚焦甜蜜与光,于是最后他可能写下十行好诗。因为诗不是,如人们所想象的,仅乎感情而已(这些来得足够迅速);它是种种体验。要写下一行诗,应当见许多城市,人们,以及事物;他必须学的道路……通至久已先见的别离的……通至孩提时代的……通至双亲的……通至海上的日子的……通至旅途的夜晚的……而必须有血多爱情之夜的回忆,没有二夜是相似的……以及产褥中的妇人的哭喊的回忆……必须曾在濒死着的身旁坐过,必须曾坐在已死者的身旁,在一间有着开启的窗户的屋子中……但仅乎有着回忆仍是不够的。必须能忘记他们而有大大的忍耐,直至它们复又来临……而当它们成为我们体内的血液,以及顾瞥与姿态……于是第一次在一个稀有的时刻,一首诗的第一个字会升起来而且出来……"<br /><br />里尔克为了专一,在从事创作时常喜连日独处,从或一犬都不欲其在身旁。瓦莱里拜访里尔克于姆楚特(Muzot)之古塔以后,为其极端的岑寂所惊,写信给里尔克说:<br /><br />"我认为这种与世隔绝为几乎不可能的;在如此密切与寂静相亲近中,无尽的冬季……亲爱的里尔克,你对我看来似乎闭锁于纯粹的时间中,而我为你恐惧那一种太千篇一律的生活所有的透明,这种生活让死亡太明显地照耀外表相同的一个个日子的序列。"<br /><br />灵感来时里尔克即一挥而就,一系列的诗于短期内写成。在此以前则为无比的忍耐与等待。这种循环成为里尔克写作的特色。《时间之书》分三部:一、《僧侣生活之书》,作于一八九九年九月二十日与十月十四日之间,正当他第一次去俄国归来不久,在许玛根道夫写成;二、《朝圣之书》,作于一九零一年九月十五日至廿五日,系于他与路·安特兰亚莎洛美在柏林逗留,第二场去俄国,回归许玛根道夫,以及于一九零一年春与克莱拉·凡斯霍夫,罗丹的学生,结婚之后,在凡斯透凡特写成;三、《贫与死之书》作于一九零三年四月十三日与二十日之间,彼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去过巴黎,结识了罗丹,并避居于维亚雷乔,该第三部即于此意大利中部的城市写成。<br /><br />一九一一年春里尔克答复一位女学生问及《时间之书》的源始,他在巴黎写下:<br /><br /><i>"……我正忙于其它事务。于是,在清晨醒来,或在夜晚当你能听见寂静的时候,在我心内即升起--过去有时亦如此--从我自身出来的字语,似乎就是,祈祷,倘若你愿意如此相称的话,就是祈祷--至少我以为它们是祈祷,……"</i><br /><br />里尔克在好几封给友人的心中都提及这些祈祷。《时间之书》,只当视为一些列的对神的诉告,方才具有确切的意义。对于一位于此诗集中发现无穷意义的人,固然如此;而对于一位本无所觉于此诗集的意义的人,这就是赋予意义的线索。在这些诗中,里尔克被目为一位神的寻求者。他的神被人视为实系艺术家的神,人类心灵的创造。以"你,神啊我的紧邻"开始的一诗,以及,尤其,以"你将如何,神啊,当我逝去?"开始的一诗,即可证之。但我却认为这里所表现的神与基督教的实不冲突。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第五、六节:"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而若没有枝子,葡萄树即无从发扬其生命。神是身躯,则我们为其肢体。没有身躯肢体自将干萎;而依藉肢体,方能工作。里尔克的这些诗,表现诗人之于神密切相迩,携手同工,亦表现了诗人对人之尊严与责任心的自觉。<br /><br /><i>你将如何,神啊,当我逝去?<br />当我,你的水壶,碎成片片?<br />当我你的饮料,成为腐臭或已干竭?<br />我是你的衣,你所从事的行业<br />你失却你的意义,倘若将我失却。<br />…………<br />你将如何呢,神?我在焦急。</i><br /><br /><br />里尔克另外有诗全为赞美神而作,以"啊,告诉我们诗人,你做什么?--我赞美。"为第一行而开始,而以"因为我赞美。"为终结。正如任何信神的人一样,诗人赞美神。感恩的心,是真正的爱的开始。<br /><br />据我所读的看来,里尔克的宗教诗(倘若可如此称呼的话),实超弗朗西斯·汤姆普森与霍普金斯而上之。有所信的人,固然可充分了解、体验;而一般读者,亦自为他的思想的深沉感受的真切与多面的敏锐,亦自为他的特色独具的声音所感动。<br /><br /><i>怎样时间俯身向我啊<br />将我触及<br />以清澈的,金属性的拍击!</i><br /><br />读者的感觉真是战栗着,被触及这清澈的,金属性的拍击!<br /><br />然而这种题材在中国诗中,似为新的对象。实则观念与信仰,皆与情感密不可分。一位真正的诗人的感性,必然如此。而诗为全人格的表现则观念、信仰与情感皆有所流露,自不足奇。再,我们亦常对观念或信仰有所动于情感。观念与信仰的字语又可作为譬喻之一种,有时与意象的运用实异曲而同工。诗的领域之推广,于此有甚大关系。<br /><br />"挖出我的双眼,而我依然能见你",以这一行开始的有名的诗在作为《时间之书》的一首看来自是对神的寻求之有力表现,但此诗本为路·安特兰亚莎洛美而写。一首诗本身即是一个存在,故其意义多端,亦因读者而异。但对一是所有的种种感应,宜受支持整个诗的结构的意义间架所控制与限制。意义使情绪获得确切的面貌。意义间架自涉及一诗中各部分之含义与相互关系的审查,而此意义间架对了解一首诗之情绪的结构乃为必要。除非读者知道一首诗是关于什么的,他若受感动即属无所为而感动,浮泛而且空洞,不了解此,则没有具有含义的感情,而一诗之意义多端的说法亦即不再合适。<br /><br />里尔克的诗以难懂著称。其标点使用甚为特别,与一般用法有殊。(今译时尽量依循原诗之标点,间有变更,行内之标点尤然。)里尔克的诗之难懂,可自《新诗集:第二部》句子译成意思恰正相反!他的诗之所以难懂,有时与其所用譬喻,以及所用譬喻间常有所省略有关。他又常于一诗中运用好几个譬喻,其意义所取之方向各别,或且似为矛盾。于是我们眼前跳动着形形色色的譬喻,各自放射异彩,我们遂目为之眩。他在一诗中藉僧侣之口对神祈祷:"你们行走似许多闪光的鹿,而我是黑暗,而我是森林。"他感觉在他身中经过,就如群鹿跃过森林之黑暗。下一首诗中他又说,"因为什么是教堂与修院,当它们浮现而且升起,它们只是竖琴,音调曼妙的慰安者,而已半为济度的人们之双手在国王与童女之前拨动它们。"这首诗是晨祷,故森林显然呈现其棵棵树干:树干对于闪光的鹿就如竖琴的弦对于乐音,就如升起的教堂与修院对于祈祷的众手。但他的长处之一即在于其譬喻。它们决非托在后面的像尾巴,又非勉强凑上已使诗"美"的,像雪莱在《云雀颂》一诗中所为。里尔克的譬喻使人目为之眩,然一加注视,即见其闪耀真正的光彩,确切而妥适。<br /><br />我未将《时间之书》全译,亦以因此不能将一些至美的诗介绍于国人为憾。(容有机会当在续译。)翻译时得到区女士的英译之助极大。译里尔克须对文字有极大的把握。我以无此把握而自愧。因此对好几位友人常有所请益。打扰了他们,我深以为歉,而承他们不吝指教,则我永远铭感的。原诗于以"而毕竟,虽然每人勉图从自己挣脱"开始的一诗中,于第四行之"ALLES LEBEN WIRD GELEBT",又于以"你决不会忧惧,神啊"开始的一诗中,于第四行之"MEN",第五行之"WOLLEN",与第廿九行之"HABEN",每一字母均用小的大写字体,翻译中即用黑体字排印。我译的时候,押韵全依原诗的模式。(其实译诗首重节奏,即使依了原诗的模式押韵,所押之韵与原诗中的自不相同,给予读者的感受亦自有殊异。)因此更增加翻译的困难。一时之译,速则一小时有余,缓则三、四小时以上,且以后常一改再改以致三改。试译而遭遇极大阻碍,似乎无法克服时,心中真有绝望的感觉,但仅仅一刹那而已;凭藉自信,终究觅得解决之道。而想及麦金塔尔亦常失望于里尔克诗中的文字,心中的负担遂决轻减。而每当我发现此翻译工作真是坚决万分,每当我见到因此而来的种种麻烦,每当我念及此种工作没有分文金钱的报酬,我感谢神:我所从事的是诗,而非其他;因为诗是最佳的训练,使人忍受寂寞,默默无闻,甚或误解,而作为艺术,对人苛求最多。<br /><br />布根女士说,里尔克的诗"是精神,现代的精神所发出的呼喊,此精神终于发现一条超越当代的现实世界所隐藏的焦虑无望之路。以之迎受这些诗的热诚,在一个当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普遍为人接受的十年间(指三十年代),足够证明精神方面兴趣的一切痕迹犹未自现代的意识中擦抹净尽。"倘若拙译(其实仅乎原诗的苍白的面影而已)能助人们在精神上有所觉醒,那么我的工作即非没有任何报酬的了。<br />目次<br /><br />怎样时间俯身向我啊<br /><br />你,神啊我的紧邻,倘若我惊动你<br /><br />倘若只要一度有这样完全的静寂<br /><br />我从你的话语读到它<br /><br />我在着哪,你焦虑者啊,难道你未听见我<br /><br />我的生命并非这险陡的时间<br /><br />倘若我在某处生长<br /><br />在所有这些事物内我找到你<br /><br />我们都是工人:学徒,伙计,工场主人<br /><br />你将如何,神啊,当我逝去?<br /><br />你所说的第一个字是:光<br /><br />光在你的树顶开喧<br /><br />挖出我的双眼,而我依然能见你;<br /><br />而毕竟,虽然每个人勉图从自己挣脱<br /><br />你是未来,那伟大的晨曦<br /><br />世间的诸王已届老年<br /><br />一切又成为伟大与有力<br /><br />现在红色的伏牛花已经成熟<br /><br />你决不会忧惧,神啊,他们说:"我的"<br /></p><p>I<br />怎样时间俯身向我啊<br />将我触及<br />以清澈的,金属性的拍击:<br />我的感觉战栗着。我感觉自己的力——<br />这有所形成的一日我将它握紧。<br /><br />没有事物是完全的,直到我感知了它,<br />而这以前则是等待,寂静无声的,未得完成的。<br />我的视景已经成熟:就如一个新娘<br />轻柔地走来那事物,他的意志欲之出现的。<br /><br />没有事物会嫌太小,但我的情爱<br />会画它于一个金色的背景,而且画得大大<br />而我珍贵它,不知所见灵魂为谁,<br />释放了,这灵魂也许会有所展示,表达……<br /><br /><br />II<br />你,神啊我的紧邻,倘若我惊动你<br />有时在夜里,以重重的敲击,——<br />我如此作,因为我甚少闻你呼吸<br />而我知道:你是孤独的在大厅里。<br />而倘若你需要一饮,没有人在那边,<br />带来给你,在黑暗中摸索:<br />我恒在倾听。只要小小的记号,手势一作。<br />我即在邻近。<br /><br />在我们之间仅仅一座窄墙,<br />只是由于机运;因为可能这样:<br />从你的或我的嘴唇一声呼唤——<br />就使它倾毁倒下<br />不闻响动,无息无声。<br /><br />这墙即由你的诸般形象造成。<br />而一如名字你的形象将你掩藏。<br />而一朝我内里的光照耀,<br />我内心深处即知道你,藉此知道,<br />这光辉就侈费于框架之上。<br /><br />而我的官感,即刻成为瘫痪,<br />由你处逐放,成为无家无告。<br /><br /><br /><br />III<br />倘若只要一度有这样完全的静寂。<br />倘若所有那些随意的,无一定目的的,但见其大概的<br />倘若那些都默然无声,以及邻居的笑音,<br />而倘若我的感官所造成的闹喧,<br />并不扰乱我的守夜——<br /><br />于是在一千重的思想内我能想出你<br />甚至想出你的边际我亦能,<br />而占有你(只要一个微笑留存),<br />给出你,对着啊,万有众生<br />有如给出感谢一声。<br /><br /><br /><br />IV<br />我从你的话语读到它,<br />亦从你的手势的历史读到,<br />你的双手圈成圆形而且围绕<br />正要出现的形象,聪慧而且温暖。<br />你大声的说:生;而你低语:死亡<br />而你不再反复宣示:存在。<br />死亡却尚未来临,直到出现了暗杀。<br />于是一条裂缝通过了你完满的圆圈。<br />再是通过了一声呼唤<br />再是那些声音散向四方,<br />那些声音方始组成,<br />来表达你,<br />来负载你,<br />它们是越过深渊的桥梁——<br /><br />而它们以后所说的,期期出声,<br />只是片段片段<br />你昔日名字的片段。<br /><br /><br />V<br />我在着哪,你焦虑者啊,难道你未听见我<br />急着前来认你,以每一急切的感官?<br />现在我的感情已找到了翅翼,而且,旋回绕转,<br />白色的,飞绕着你的面容。<br />这里我的精神穿上静寂之衣服<br />站在你的面前,——啊!你竟然未见,难道?<br />在你的眼中难道我的五月的祈祷<br />未曾生长成熟,犹如在一株树上?<br /><br />作梦者,我方是你的梦哪。<br />但倘若你醒来,我即是你的意志<br />以及所有光耀的主人<br />而我生长到一个领域,就如星星高悬而静寂,<br />底下伸展着时间之神奇的城。<br /><br /><br />VI<br />我的生命并非这险陡的时间,<br />由此你见我如此匆遽而过。<br />我是一株树,站立在我的背景之前。<br />我只是所有我许多嘴唇之一<br />而这一个啊,可宁愿哑然闭口。<br /><br />我是两个音调间的休止,<br />它们不相协谐,倘若发声于同时:<br />因为死亡之音调会要自己提高——<br /><br />但在那黑暗的休止<br />战栗着,两个音调归焉协谐<br />而这首歌绵延着,保持曼妙。<br /><br /><br />VII<br />倘若我在某处生长,<br />那里日子更为轻松而时间柔美,<br />我会已为你安排华丽的盛宴,<br />而我不会这样的握你在我手掌,<br />像我有所作为的,恐惧又紧不放开。<br /><br />那里我会已斗胆一试,将你挥霍,<br />你啊无际无边的存在。<br />像一个球<br />我会已掷你于所有波动的欢乐<br />我会已将你一掷,让人抓住你<br />而你要跌落时候<br />以高举的双手要跃起接你,<br />你啊事件之事件。<br /><br />像一支剑<br />我会已让你一闪而前。<br />以金环中最最纯金<br />我会将你的火焰环圈,<br />而它必将火焰为我圈住,<br />在最最纯白的手上。<br /><br />我会已将你描绘:不是在墙上,<br />却就是绘在天堂本身,从边上到边上,<br />而会已塑造你,就像巨人所作的一样:<br />像山,像火烧,像热风在阿拉伯地方,<br />从沙漠地带生长!<br /><br />或者<br />可能还是这样:<br />我会将你找到一次……<br />我的友人们是在远处,<br />我几乎不再听见他们的笑声回荡;<br />而你呢:你已自巢中跌下,<br />你是一头雏鸟,脚爪黄黄,眼睛大大<br />而你使我忧楚。<br />(我的手对你就嫌大得太多。)<br />而我从源泉以手指沾起一滴<br />而倾听,是否你会渴望它,<br />而我感觉跳跃你的心与我的心<br />而都是由于惧怕。<br /><br /><br /><br />VIII<br />在所有这些事物内我找到你,<br />我善待这些事物似一位兄弟;<br />于小的事物像颗种子你沐于日光,将你自己<br />而于大的事物你就大大的给予,将你自己。<br /><br />这就是诸力量的奇妙的表现,<br />他们作用,就服役于这些事物:<br />于根际他们生长,萎缩却在杆茎<br />而于树顶升起,就似复活。<br /><br /><br />IX<br /><br />我们都是工人:学徒,伙计,工场主人,<br />你高声的中央走廊啊,我们建造你。<br />而有时走来一位严肃的旅人,<br />像一道光辉,激励我们一百匠人的精神<br />并且颤抖地对我们表现,一种新的技艺。<br /><br />我们攀上这摇摆的台架,<br />在我们的手中铁锤重重的摇摆,<br />直到一个时间吻了我们的额上,<br />闪光的,好似凡事知道一样<br />这时间来自你就像风来自大海。<br />于是众多的铁锤声响,<br />而在山间一声又一声回荡。<br />只当天色已暮我们方将你搁放<br />而你将有的轮廓渐渐于我们心中现象。<br /><br />神啊,你真伟大。<br />X<br /><br />你将如何,神啊,当我逝去?<br />当我,你的水壶,碎成片片?<br />当我,你的饮料,成为腐臭或已干竭?<br />我是你的衣,你所从事的行业,<br />你失却你的意义,倘若将我失却。<br /><br />没有了我你即无家<br />你即失去对我的欢迎,亲密而且温暖。<br />我是你的草鞋:你的双足疲倦<br />将因缺我而赤足流浪。<br /><br />你巨大的外衣将落下。<br />看着我倚枕的面颊,暖暖的,你的顾瞥<br />惊恐之余,将会寻觅,<br />那种安慰,我所一度提供的——<br />躺下,就如日落的瑰丽褪色<br />在异国的岩石之冷冷的围裙之上。<br /><br />你将如何呢,神?我在焦急。<br /><br /><br />XI<br /><br />你所说的第一个字是:光:<br />时间就这样开始。于是你久久静默。<br />你第二个字是人,令人惊吓<br />(在它的声音内我们依旧黯黑)<br />而你的面容又在默想。<br /><br />但听你第三个字,我不欲望。<br /><br />我常于夜间祈祷:作个哑子罢,<br />范围于手势,静静成长<br />而精神于梦中将之推向前方,<br />让他将静默的沉重的总数啊<br />写于额上以及山上。<br /><br />你成为躲避愤怒的庇护所罢,<br />愤怒驱赶了那不可言说的。<br />在乐园内夜降临了:<br />你成为带着号角的守护者罢,而人们只是说,它会吹过呢。<br /><br /><br />XII<br />光在你的树顶闹喧<br />而所有事物遂成为多彩而虚华,<br />只当白昼逝去,他们才寻觅得你。<br />昏黄的朦胧,空间的柔和,<br />置一千只手在一千个头顶之上,<br />于是那奇妙的于兹成为敬虔。<br /><br />你会把握这个世界,这样而不取他途<br />以这温柔的态姿。<br />从天空你倚身将大地握执<br />而在你外套的摺叠下将它触抚。<br /><br />你有如此温柔的一种存在样式。<br />而那些人们,呼你以响亮的名字,<br />已忘记你就在邻旁。<br />从你的手,高攀似山,<br />升起你无言的力量,前额阴暗,<br />给律则与我们的官感。<br /><br /><br />XIII<br /><br />挖出我的双眼,而我依然能看见你;<br />打聋我的耳朵,而我依然能听到你;<br />而即使一足也无我能走来向你;<br />没有口舌,我能将你召唤随意。<br />切断我的双臂,我将把你抱住<br />以我的心抱住你犹如以我的手,<br />停止我的心跳,我的头脑将跃动,同样真实;<br />而若你将我这头脑焚烧,<br />于是在我的血流之上我依然将支持你。<br /><br /><br />XIV<br />而毕竟,虽然每人勉图从自己挣脱<br />像从恨他且囚他的狱监,——<br />在世间有一大大的神奇:<br />我觉得:一切生命都被活过。<br />那么谁活过它呢?是那些事物<br />站在那里,像未奏出的乐句<br />在昏暮就如藏在竖琴之中?<br />是那些风,自水上吹动,<br />是那些枝条,彼此示意,<br />是那些花,编织香气,<br />是那些长长的迟暮的径路?<br />是那些温暖的兽,来回走动,<br />是那些鸟,奇怪地振翅飞行?<br />那么谁活过它呢? 神啊,你活过它吗?这生命?<br /><br /><br />XV<br />你是未来,那伟大的晨曦<br />升于永恒之平原之上。<br />你是驱走时间之夜的一声鸡唱,<br />是露,是早祷,是童贞的女郎,<br />是陌生人,是母亲,而且是死。<br /><br />你是长变的形相,<br />由命运中升起,恒是孤独地,<br />不背欢呼的,亦不为哀悼的<br />而且不可描说的,像蛮野的森林一样。<br />你是事物之深在的本质,隐藏<br />它的实在之秘密<br />而对其他则恒为不同的表显:<br />对船为岸而对陆地为船。<br /><br /><br />VXI<br />世间的诸王已届老年<br />而将没有后嗣。<br />他们的儿子夭亡,在孩提之时,<br />而他们的女儿放弃<br />脆弱的王冠,让诸强力。<br />暴民碎王冠为片片黄金,<br />所谓世界的主人,投合时机<br />在火中将之锻冶,不怀好意;<br />但幸运并不与俱。<br />矿石病于怀乡。而切望<br />离弃造币厂与转轮,<br />它们给它如此细小的一种生活。<br />而从工厂与钱箱<br />它要回归矿层<br />在广开着的山中,<br />又一次它将之闭藏。<br /><br /><br />XVII<br /><br />一切将又成为伟大与有力,<br />陆地将平坦而水将皱褶,<br />树将高大而墙将非常矮小;<br />以及在谷间,将成为强壮与多形态的,<br />一个牧人与农夫的民族。<br /><br />没有教堂,将神拥抱<br />好像一个亡命之徒,然后对他哀悼<br />好像一头被捕的受伤的动物,——<br />一切屋宇对所有的叩门都殷勤开放,<br />而将有一种无限的牺牲之感<br />在所有的人事之上,以及在你,以及在我。<br /><br />没有对来世的等待,亦没有对来世窥视,<br />只有渴望,渴望甚至不对死亡亵渎<br />而我们,为之服役,熟娴世俗之事,<br />它的手啊,对我们即无陌生的感觉。<br /><br />XVIII<br /><br />现在红色的伏牛花已经成熟,<br />老去的紫菀在床上微弱地呼吸。<br />现在不富裕的人,当夏季逝去,<br />将永远等待,不会有真正的自我。<br /><br />一个人现在不能闭眼,<br />确知一个完全的视景在他内心<br />等待,知道夜晚开始道来,<br />在他的黑暗中遂将上升:——<br />他是过去了的,就像一个人已经老迈。<br />再没有事物来到他,再没有日子来临他,<br />对他发生的事,都对他说谎;<br />甚至你,我的神啊。面对你像一块岩石一样,<br />拖曳他,日复一日,沉到深渊。<br /><br /><br />XIX<br /><br />你决不会忧惧,神啊。他们说:“我的”<br />对凡有耐心的世间万有。<br />他们就如那风,轻抚枝条的<br />而说:我的树。<br /><br />他们几不察顾,<br />如何万有灼热发光,凡他们的手所抓执的,——<br />如此则他们不能握住<br />即使仅仅边缘,而不被灼伤。<br /><br />他们说“我的”,就如有时人会乐于<br />称王子为他的朋友当他与乡人言谈,<br />当时这王子既是如此崇高而——遥遥远去。<br />他们称陌生的墙为“我的”,而犹全然<br />不知谁是此屋之主。<br />他们说“我的”而要求占有,<br />虽然每一事物都闭起自己,当他们近身,<br />也许一位江湖医生<br />会就这样的称太阳与闪电为他之所有。<br />这样他们说:我的生命,我的妻子,<br />我的小孩,我的狗,而其实明知,<br />这一切:生命,妻子与小孩与狗<br />乃陌生的形像,他们伸展双手<br />盲目摸索所必然碰到。<br />这真理确然只有伟大人物知晓,<br />他们切盼有对眼睛。而其余的人哪<br />不愿听见它,他们的贫苦的流浪<br /><br />不与任何事物结成联锁,<br />他们为他们之所有驱出,<br />不为他们一己的私产承认,啊,<br />不能占有他们的妻子就如不能占有花,<br />其生命与我们的全都不同。<br /><br />神啊,不要失却平衡而坠落。<br />即使爱你而且在黑暗之中<br />知悉你面容的人,当他似一支光颤动<br />在你的呼吸之间,——他不能将你占有。<br />而若夜间有人将你抓执,<br />使你遂必进入他的祈祷而不浪游:<br />你是宾客,<br />来了,但决不长留。<br /><br /><br />谁能握住你呢,神?因为你是你自己的,<br />不为任何主人的手所干扰,<br />就如尚未酿熟的酒似的,<br />恒愈来愈为甘醇,全属于它自己,自有其道。<br /></p><p>本贴图片部分转自<a href="http://www.verycd.com/topics/88410/">http://www.verycd.com/topics/88410/</a></p><p>文字部分转自<a href="http://bbs.rbook.net/thread-76318-1-2.html">http://bbs.rbook.net/thread-76318-1-2.html</a></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