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5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读史·看宋】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2 01:22: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读史·看宋】北宋之所以经常文人为将文人挂帅,如范仲淹等,实与北宋的考试制度有关。仁宗朝以前,进士科殿试先考诗赋、再考策论,至仁宗庆历年,以策论为先、诗赋为后,策论优则优,这是了不起的,这是在保证有治世之才的前提下保留文气的革命性之举。因此宋之文人虽不能上阵打仗,却常能运筹帷幄。



【读史·看宋】苏轼之策论大受欧阳修之赏识,这也造成子瞻同学的自我膨胀,以为在政治见识上比较牛B,素不知他吃了永叔同学的药。欧阳修本人的政治才能最多算中等,他对文章有眼力,对谈世之论、治世之策的评估能力却不怎么滴。可是,欧阳修无意中给予苏轼的那种肯定,却让他一辈子在政治上自信。

(这个帖子准备作为主题笔记,慢慢加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5

主题

0

好友

5393

积分

职业侠客

造江湖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1-12-22 08:09:19 |只看该作者
I lingered round them, under that benign sky; watched the moths fluttering among the heath and harebells, 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 through the grass, and wondered how anyone could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28

好友

6165

积分

职业侠客

老兔

Rank: 5Rank: 5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11-12-22 12:33:27 |只看该作者
文人治国都是瞎扯淡
放心吧我不会猥亵你的,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11-12-22 17:55:53 |只看该作者
北宋时的文人有部分确能治国。那时的文人不只是文人。比如富弼、王旦。
但是自宋之后,“文人”变了,真变成“文人”了。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11-12-23 21:46:13 |只看该作者
【读史·看宋】对宋的批判一般归结为冗兵冗员。其实,大部分的兵是灾年时的贫民,国家养着他们了。大部分的员也是恩荫所致,但由恩荫所得的官,几无升职、得权的机会。打仗的兵和得权的员由另一套系统产生。可见宋时对养着谁和要用谁,很清晰,比某些得了恩荫还要实权并且伤天害理的朝代要有人味得多。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11-12-23 21:47:30 |只看该作者
顾老师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7#
发表于 2011-12-25 22:25:25 |只看该作者
顾老师的读史,我追,希望天天有帖。

另外,对过去朝代的所谓“文人”和他们的“文章”很有兴趣。与其说是文人治国,我觉得更是散文治国。有时候看诏书和奏章,真是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11-12-25 23:43:42 |只看该作者
shep 发表于 2011-12-25 22:25
顾老师的读史,我追,希望天天有帖。

另外,对过去朝代的所谓“文人”和他们的“文章”很有兴趣。与其说 ...

哎呀~~~天天有帖那固然好,我只能尽量,因为太懒了,还因为是要有所触动才会想起写点,读史,其义还是喻今。。。。

现今对“文人”的理解,我怀疑大家承袭的形象是明代的那种感觉(汉人最后一个正朔王朝)。而明代传下来的形象感,又以东林党人为要。东林党人在实际的党争斗争中,因为道德感远高于手段的有效性,对百姓、对社会、或对本党的破坏,相当大。但是,在明朝这么一个文官系统最为脆弱的朝代,文人在很恶劣的条件下还坚持“风骨”,可能跟他们师承程朱理学有关。我猜测这其中是有明确线索的,但还没深入下去。

北宋的诏书,由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他们中多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家,替皇帝下令,文采、起承转曲、含义,应该只会比皇帝多不会少。但我看的不多,shep你贴几段来?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9#
发表于 2011-12-26 22:46:29 |只看该作者
【读史·看宋】任福未听韩琦军令,擅自追击佯败的西夏军,遭遇好水川大败。此败终使西夏尾大不掉自成系统。韩琦负有领导责任,被贬。出镇时,一众孤寡老少拦住韩琦马头,大叫“还我儿(夫)来”。此前,韩琦主战,范仲淹先主战后主守。作为军人,当然有死的可能,拦马头的众人们,受谁的指使吗?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1-12-27 08:40:38 |只看该作者
顾师说下宋朝官员的蓄伎制度吧,这个偶较比感兴趣。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