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5-28
- 在线时间
- 3039 小时
- 威望
- 18642 点
- 金钱
- 12347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7435
- 精华
- 5
- 积分
- 25875
- UID
- 5288
  
|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3-5-7 09:46 编辑
用了微信后,初中几个有联系的朋友建了个群。
然后彼此拉还有联系的同学进群。一来二去,竟凑了30多人,还差10个人,大都是有联系方式但没有使用微信的。还有个别一两个是所有人都没联系的。
其中有几个感触。
一是很好奇那些所有人都联系不上、而且如果不看合影连有这个人存在都不会记得的同学,他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呢?他们和所有人都没有深交,也没有任何地方和性格给人留下印象。我对这种性格很好奇,我不是这样的人。我有出风头和渴望与众不同的本能。
二是对人的关系链条感到有兴趣。很多我以为联系不上的同学,竟然都能联系上。这让我想到了那个世界上人的关系不超过5个人的那个理论。就是说,如果你要想结识范冰冰或者威廉王子,这中间的辗转不会超过5个人(还是7个?忘了,不管它)。此外,最初建群、和积极拉人进入群的,都是女同学。
第三个感触是初中同学最亲。所有最简单和最稳固的感情关系,都是在初中建立的。小学的感情不稳定,混乱,高中又已经坚硬封闭。每次聚会(并不多,差不多10年一次),还有在微信里交流,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语气,都像昨天还在一起上课一样。而事实上时间已经经过了十几、二十年。这很容易让人感到恍惚。打电话也是,他们有事求你,你绝对不会有通常在社会上有人求你的那种本能的厌烦。
四是普遍晚婚晚育。
五,因为有特殊的感情,使我感到有安慰。比如,我特别害怕死去,我就想想他们,他们也都逐渐衰老,我就觉得有安慰。比如,我这几年特别惧怕和讨厌外出,不管因公因私,出远门就很痛苦抑郁。而前几天,我那个群里一个男同学去了德国,拍了很多德国当地的风景,我就觉得特别安慰,觉得我自己的同学能在那种充满不舒服的环境里安之若素,今后自己再出门,可能也能忍住一时。尽管还是痛苦万分,可想到这些人竟能享受这种出行,而我却是痛苦……那么也许我也可以安之若素一点点了。
他们也有行李,他们也要被阳光灼烤,他们也会走在和自己不同的人群之间。
好吧,其实我主要是想表达第五点。但又无从说起。因为这实在是太私人、太怪异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