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1-25
- 在线时间
- 29 小时
- 威望
- 901 点
- 金钱
- 16578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489
- 精华
- 3
- 积分
- 2426
- UID
- 3988
 
|
<h2><a href="http://noanswer.blogbus.com/logs/7830830.html#">塞林格的较真</a><span class="sort"><font size="2"> - [</font><a href="http://noanswer.blogbus.com/c0/"></a><font size="2">]</font></span></h2><div class="entryBody"><p>今年年初,偶然发现浙江文艺社的J.D.塞林格名著《九故事》版权即将到期。因为翻译版权授权期一般为五年。于是赶紧与代理塞林格作品中文版权的大苹果联系。并不是没有人争夺。对手甚至要买中英文对照版。我个人向来反对这种莫名其妙、不合翻译版权授权国际惯例的中英文对照版,但是《九故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于是在老板的支持下,终于签下了《九故事》的版权。 </p><p>不料在签约的过程中,却碰到一桩颇能体现塞林格个性的趣事,一些塞林格的粉丝朋友后来听我说起,居然都说:这才是塞林格! </p><p>事情是这样的。代理公司按照惯例起草了合约后,就交我们签字,再寄给作者的经纪公司。过了一两个月,代理公司突然通知我说,合约得重新签,因为作者做了点修改。我迫不及待看修改后的合约,仔细瞧瞧老先生有什么修改。看了半天,乐了。原本的条款并没有改动,只是加了几点要求。大意是说:中文版封面上,不得使用任何照片、绘图;全书不得有作者简介;不得有序言、后记之类原书没有的内容;不能在封底等位置引用其他人的评语;更好玩儿的是,封面上的书名必须放在作者名字上面,而且字号得比作者名字大。至于书出版前封面必须经作者审核认可才能出版这样的常规要求,就不必说了。</p><p>我倒是头一次碰到作者在合约中对书的制作、装帧有这么具体的要求,不免有些大惊小怪。后来找设计师张志全先生制作时,他却说,老先生对封面设计的要求,还是很有道理的哦。 </p><p>想想我们许多编辑做书,每到考虑封面封底的文案时总是绞尽脑汁,恨不得把所有夸张肉麻的歌颂、夸张到连自己都未必相信的销售纪录、得奖纪录堆到封面上,封底上,前后勒口上,这些位置还放不下的话再加一个腰封;对我而言,看到作者有这样的要求,当真是松了一大口气哦,不然,我该怎么办? </p><p>直到开始编辑《九故事》,才明白这本书有多好,塞林格有多赞。用词十分简单,可他看似随随便便地几笔,就把人物的性格或心理活动表现得活灵活现,妙不可言。 签了《九故事》后,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塞林格的作品似乎并不多哦,为何从来不知道他除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别的作品?其他出版社为何不出其他作品?了解下来,果然,塞林格的所有四部作品,除了《麦田》和《九故事》,另外两本Franny and Zooey和Raise High the Roof Beam, Carpenters and Seymour:An Introduction都还从来没有在中国正式授权过。于是,我们把这两本书也一股脑儿签下了。</p><p>现在,经过李文俊先生稍作修订的新版《九故事》出版啦。我很喜欢张志全先生为这本书选择的开本:140*210,廋廋的,并不显得窄,拿在手里很舒服。封面也经过作者的审核,顺利通过(初稿中曾经使用作者的签名作设计元素,被作者或其经纪人否决了)。而第二本《弗兰妮与祖伊》,也已经在厂里欢快地印刷喽。等到明年第三本《木匠,把房梁抬高/西摩小传》出版的时候,倒是可以想什么法子庆祝一下塞林格的全部作品在中国出版哦。卡卡。 </p></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