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霑前无后

[复制链接]

22

主题

0

好友

47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4: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align=center><p></p> </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p></FONT></P>
< >黄霑是香港嫁接在娱乐砧木上开得最灿烂绚丽的文化花朵。黄霑一死,香港好像就剩下个金庸了,这不能不说这是香港文化阵营里最大的一次损兵折将。<p></p></P>
<P >昨晚翡翠台有一个纪念专版叫做《沧海一声笑别黄霑》,可以前五个字断句来读“沧海一声笑,别黄霑”,也可以四个字断句来读“沧海一声,笑别黄霑”,不管怎么读都很有道理,前者滋肆豁达,后者壮怀激烈,都很妥贴于黄霑本人。<p></p></P>
<P >黄霑看上去糙糙的,面上的皮肤好像也很凹凸,笑声更是嘶哑荒凉,“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绝唱换了林夕那样缠绵的情歌作者是决计做不出来的。再也不可能有比这个更合适概括《笑傲江湖》的歌曲了。《上海滩》的“浪奔浪流”,沈殿霞回忆说这是黄霑在出恭时做出来的,人要是真有才华,那就道在屎尿。<p></p></P>
<P >黄霑的故友、导演高志森总结他“雅俗共赏”,又说他实现了“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所言甚是。黄霑说话中很多粗言秽语的,甚至夸奖人的时候都会用出下三路的器官来加强语气,但是没有人以此为侮,因为他的才华让人信服,也是他恃才放旷却不自命清高的好处。黄霑始终站在艺术和金钱这个跷跷板的重心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现在大陆很多文化人正在走他的这条路,这个平衡他早实践了几十年。<p></p></P>
<P >黄霑的本科专业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戏曲”,受教于大师饶宗颐。饶老昨天伤感的说:“我这一天心情都很糟糕”。香港的经典武侠剧《射雕英雄传》“铁血丹心”的“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天龙八部》“他朝两忘烟水里”的“女儿意、英雄痴”,都是宋词的笔法,这些歌曲对于电视剧来说不能无一、不可有二,甚至可以算是抬举了金庸的那些连篇谎言。再拍的时候,主题曲是万万不能再有超过他的了,事实也是我们再也没有记住过其他翻拍的金庸武侠剧的歌曲。只有古典文学才能孕育出大师。所以北大中文系信箱最黄金的地方总是留给训诂学的先生,其次是古典文学,搞比较文学的只能爬高爬低,不管你年龄老幼、体重多少、名声大小。<p></p></P>
<P >黄霑比李敖可爱多了。李敖曾经说:“台湾要感谢大陆给他们送来了一个李敖”,以此讨好大陆,却决口不提他从国民党教育制度那里获得的好处,白眼狼也不过就是如此了。黄霑并不狂,张扬的也只是为大众所仰慕的才华,香港人里最弱智才在搞政治,黄霑这样睿智的却在搞娱乐,乜庙堂之高以讪其君,处江湖之远以娱其民,深入民心且善莫大焉!<p></p></P>
<P >黄霑慈悲为怀。那么些传唱不朽的歌曲,对香港和香港人悲悯和真挚的深情在他故去后更加令人动容,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娱乐娱乐,众乐乐?独乐乐? <p></p></P>
<P >沧海一声笑,别黄霑!<p></p></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13: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