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鲍曼(Zygmunt Bauman)写纳粹罪恶时,用Moderncity and the Holocaust是合适的,但翻译做《现代性与大屠杀》就不合适。同样张纯如女士写的《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一书,英文标题为’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Ⅱ ‘也不合适。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汉语世界出现,日本出版界也有类似不合适用词现象,比如朝日新闻社1983年出版的《私のヒロシマ原爆 The Nuclear Holocaust》,就是用Holocaust来指称广岛和长崎遇到的灾难,然而当年投这两枚原子弹的目的,却并非是要灭绝日本整个种族。相形之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英文翻译却是合适的,它用的是massacre,这个单词可以用来指称那些并不旨在灭绝某种族或部族的血腥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