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洛丽塔》:一条通往圣殿的路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好友

10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0: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洛丽塔》:一条通往圣殿的路   
  


??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以及其后卢梭的模仿之作《忏悔录》无疑是西方传统道德的两种典型体现。一个,是以天主教圣徒的身份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放荡,成年时期的困惑和对天主教的最后皈依的经历作最虔诚的忏悔。一个在弥漫着感伤的情调中毫不避讳地回忆和检讨了自己的过往旧事。这两部经典之作即使没有完全成为信仰天主着意忏悔的西方人的道德准绳,然而在西方人的思想上它们的作用之巨是毋庸置疑。
??相对于这两部圣徒的著作,相对于虔诚,中肯,真诚,毫无保留而言,V·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臭名昭著”的小说《洛丽塔》(也译作《一个白人鳏夫的忏悔录》)就显得有些“惺惺作态“了,炫奇的语言,无数的阅读陷阱,引人入胜的秘密,暗藏的机锋,以及隐匿其后的真相,都让我品尝到了与读那两部正作时完全不同的味道,一种是精神的苦旅,而另一种是披荆斩棘的探险。
    《洛丽塔》讲述的是一位中年人亨?亨因为幼年一段不幸的情感经历从而导致了成年以后的恋童嗜好,他自己称之为“小仙女”,光是他的这个嗜好就能让人猜度老半天了,因为他的恋童很特殊,只有真正的小仙女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可究竟如何分辨,他留给我们的答案只是“只有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才可以分辨得出。”这位大学教授终于因为自己的特殊嗜好,走向了毁灭,他杀死了诱拐洛丽塔的奎尔蒂,在被抓的几天后心脏病发而死。
    就这个故事而言,算不上新奇,当然更不可能是纳博科夫的亲身所历,甚至后来有人说,《洛丽塔》的故事在纳博科夫之前早已经被人写过了,只不过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当然即便此事属实,也丝毫撼动不了纳博科夫的地位以及抹杀他的功绩。一场魔术表演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道具是否新鲜,而取决与表演者的技巧和设计手段,以及观众是否喜欢他,尽管他经常欺骗和嘲笑他的观众。
??谁能做出如此大煞风景的事情?在花园里炮制陷阱,另在此流连的人与沉醉的同时,跌个屁股冰凉。而纳博科夫正是乐于此道。在《洛丽塔》的第一部分中,纳博科夫便充当了缺德园丁的角色。一方面,他着力营造一个美丽耀眼的艳情世界,让人们面对着一个将开未开的“潘多拉魔盒”,充满期待的浑身火热。“洛丽塔,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其实开端这段经典段落却是模仿了埃?伦坡的诗句,而一般认为纳博科夫正是隐射了埃·伦坡同他的小表妹弗吉尼娅·克蕾姆。另外纳博科夫所骚扰的亡灵还有罗马诗人加塔拉斯,这位可怜诗人的古老诗句多次被纳博科夫窜改。“这个洛丽塔,我的洛丽塔,便要彻底遮蔽她天体的颜色。”“这个洛丽塔,我的洛丽塔,已经具化了作者的古老欲望,因此,在这一切的一切之上和之后就只有·洛丽塔。”“这个洛丽塔,我的洛丽塔,可怜的加塔拉斯就要失去她了。”
    看这些花儿一样的句子,怎么能不让人迷醉呢?“我记忆中童年的太阳已经从记忆的洞穴和幽谷上沉落,你们当然都知道日光消逝后芬芳的余辉悬浮在茂盛的灌木丛周围或突然地被漫步者闯入又踏过;山脚下夏日的黄昏中,小虫也在那里飞舞”又“她的手半埋在沙里,也会慢慢的移向我,修长而褐色的手指梦游般越赖越近,然后她的乳白色发光的膝盖会开始一次小心翼翼的旅行。”又“她的双腿,她美丽,健康的双腿,合的不很紧,当我的手指在它要寻觅的位置上时,她的头梦幻般轻柔的,微微弯斜,那动作几乎是哀怨的。”“她也不过是十二岁金发耀眼的小仙女,在风中在花粉和尘埃中蹦跑着,是飞舞的一只花朵,像画中描绘的,从沃克吕兹山区飞到那片美丽的平原。”
??对于许多毫无防备的读者来说很容易被这些鲜亮的具有挑逗性气味的句子弄的血脉喷张,而恰恰就是此时,一步步走向了设置在最为诱人处的陷阱.
??大家还记得那个另所有人迷恋的着魔猎人不旅馆吧,纳博科夫一直充当着那个叫做拉姆斯代尔的庸医,大肆鼓吹着紫色安眠药片的威力."可以让小仙女沉睡不醒的四十片安眠药片."在这期间,亨伯特不断把玩着小药瓶,并思考着紫色药片的效果。读者在这期间自然是满心期待着紫色药片快些派上用场。从大黑兹车祸前??一直到“着魔猎人”旅馆,洛终于吃下了药片,在读者催促亨伯特快些行动时,小仙女却醒了。纳鬼笑着对我们说,哦!各位读者,我搞错了,那不是安眠药片,它不属于神圣的巴比妥盐酸家族,所以洛丽塔醒了,亨伯特先生美丽的计划泡了汤,让我们一起去讨伐庸医拉姆斯伐尔吧!”
??纳知道如何让读者失望。
??从纳的自述中我们得知他厌恶巴尔扎克,高尔基,托马斯?曼,特别是妥斯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作品。纳讨厌说教性的小说,他对于传教士将人们引入教堂进行直接说教的方式十分反感。
??纳说:“要以自己的方式超越传统。”在我的理解中,其所谓的方式是铺出一条通往教堂的路,让人们自己去寻找。对纳来说,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而不是牧师和他们的嘴巴。
??而在这条神圣的路上,纳的创作手法与创作思想同中国的曹雪芹不颇有些相似之处,尽管两人所处于不同的国家和时代,然而,他们的作品却很有些相同之处。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一句提纲挈领。又在第五回中有,警幻仙子遇见了宁荣二公之灵,宁荣嘱之警幻云“……万望先以情欲声色警其痴顽,或能始其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而愚见之纳博科夫在与读者的关系中,是以一种类似上帝的姿态出现,读者要像 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师徒或是圣经里的摩西,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真经,在迦南圣地之外漂流四十年才得进入流奶与蜜之地。
??易丹先生在他的《大师的风格》一书中说道:“纳博科夫似乎决心让他的读者失望。不过,我更愿意把纳博科夫的这种设置诱惑又破坏诱惑的花招看成是他对自己作品主旨的一个暗示:他要告诉读者,其实问题或某一种标题对读者期待的唤起,实际上是总是带有欺骗的意图,然而纳博科夫的暗示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让我在来打一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基本上说出我对这部书的感觉,《洛丽塔》的第一部分似乎就是一个“太虚幻境”。而第二部分,则有些“落的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味道了。”当我看到那一段,亨在失去了洛丽塔很久之后,当他再一次见到洛丽塔时,那个曾经如同火焰一般的“小仙女”,如今已经是一个普通的妇人,陪伴着再粗俗不过的丈夫,过着贫穷的生活。以前美好的幻象成为了作为读者的我异常失落的发酵剂。此时了解了这部书的伟大,以及他的震撼人心之处,难耐“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悲感,同时也可以说我看到了一些东西,而此时,一切又都与道德无关了。
??纳的《洛丽塔》:是让被欲望彻底泡透了的心得到庄严弥撒的彻底洗刷。这又让我想到了金斯伯格的《嚎叫》,这部”闪耀着黑色光辉“的诗作,同样是一场庄严的黑色弥撒。也许,所谓的”反道德”,正是社会精神净化的另一种方式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2

主题

0

好友

85

积分

新手上路

论坛喽罗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30:03 |只看该作者
我一位同学的QQ名叫”洛丽塔“,我想这正是我有兴趣读完上面这篇文章的动机。
8错8错。
左肩胛有颗痣,妈妈不让祛。 我干脆纹了个蝎子上去。 QQ:2803485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33:15 |只看该作者
哦哦哦~就是喜欢
车仑女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