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8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余华:一如既往的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余华:一如既往的《兄弟》

                            石华鹏  
我在书店购买余华新作《兄弟》时,收银小姐告诉我,出示会员卡可享受八折优惠。我看了小姐一眼,说,会员卡就在我兜里,我不要打折,请原价卖给我。收银小姐愣了愣,用看怪物的眼神也看了我一眼,忙说,当然当然。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文学青年,一向视大名鼎鼎的余华为师傅,为了表达对师傅的热爱和尊敬,买师傅的书时我一概拒绝折扣。我固执地认为,折扣是给那些水货的。
一口气读完《兄弟》,我无法掩饰那种给人幸福的阅读快感,就像一杯醇酒流经唇齿来到心房,温暖又回味深长。余华还是那个余华,依然在小说里过着帝王般的生活,指挥着叙述的千军万马浩浩向前。他的叙述到达之处,所向披靡,烟尘滚滚,不仅征服了一个世界,而且创造了一个世界。余华说,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这话说得很玄妙,有些不老实,在这里,我觉得余华有点像米兰-昆德拉,故意将问题复杂化了,他没有提及自己主宰着叙述以及由此从中获得了莫大的快感。其实更多的时候,他都沉浸在自己忘我的叙述里,将描述用诙谐的夸张的方式推向极致,再推向极致,然后自己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坏小子在一旁偷偷取乐。这种被智慧浸透的小说才能,让我想起钱钟书在《围城》中的表演,杨绛称之为“痴气旺盛”,我看余华的叙述也有这种“痴气”。
生活停止的地方是小说开始的时刻。余华在《兄弟》里边继续延续着《活着》《许三观买血记》以来被人们称道的富于力量而又简洁的叙述,一个词语终结一个事物的能力一如既往。但《兄弟》更迷人的地方在于对虚构故事的真实想象。在我们身边,很多人的小说总是与生活携手同行,与生活友谊深厚,生活热到哪里小说也热到哪里,结果弄得小说既不像生活也不像小说了。余华荣登师傅之位,是因为他的小说总在生活停止的地方开始想象,想象意味着假定,假定一些在现实中找得到影子的人物,在小说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开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只不过,这些假定的人物、故事寄托着小说家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兄弟》(上部)讲的是文革中的故事,异父母和兄弟俩组成的特殊家庭像一艘不堪一击的小木船如何艰难地驶过那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洪流。当我这样粗线条概述《兄弟》时,其实我遗落了许多只有小说才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诸如对冷漠、怜悯,诸如对苦难、希望等有关人性内涵的精神思索,这是小说的高贵之处,余华的每一次出手,都能将手触及到生命的高贵之处。
在小说中,让一个人活着或者死去、痛苦或者幸福,亦或永远行走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上,都是小说家的权力,到现在为止,很多小说家并没有打算放弃这种权力,有些人甚至滥用这种权利,让我们一度对小说失去信心。不过,余华很精道,他爱惜自己的这种权力,不向我们提供虚伪和虚假的生活,他总是让我们参与到小说中,去目睹那个叫“李光头”和“宋钢”的人在那个时代如何生活,他甚至让我们跟着他一同去想象,要换成我是“李光头”我是“宋钢”可能是小说中更多的人,我将如何去面对那段生活呢?
这样说来,《兄弟》让我们过起了另外一种生活,一种既虚幻又触手可及的生活,故事可以结束,但精神还将继续,这是余华的魅力。
一页一页翻过这本小说的时候,余华的牙医形象反复在我脑中浮现,那是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帽子只露出两只眼睛的人,明晃晃的钳子、钢钻在他手中彼此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令人有些不寒而栗。没想到,在小说的第80页真的出现了一个叫“余拔牙”的人,小说这样写到,“我们刘镇拔牙的余拔牙高举拔牙钳子,喊叫着要做一个爱憎分明的革命牙医,要拔掉阶级敌人的好牙,拔掉阶级兄弟阶级姐妹的坏牙”。余牙医就这样伴着我翻过了小说的最后一页,他依然在废寝忘食地工作,不过,他由一个为个人口腔工作的牙医,变成了一个为整个生活口腔而工作的牙医。在很多道德家眼里,余华算不得一个称职的牙医,因为余牙医根本没有给生活口腔清洁消毒、除旧布新,而是展示了生活口腔的丑陋、肮脏、血淋淋的一面。你看他的《兄弟》,18万字有2万字在大书特书几个女人风格炯异的屁股,尤其那个刘镇第一大美女林红的屁股的秘密,被李光头换了56碗三鲜面。这不是荒唐吗?小孩子看了如何了得呢?
其实这种责问和担心,是不应该针对一部小说的,要求所有的牙医去成为惟一的牙医,未免有些霸道。有人问余华,说你的牙医经验对你的作品有什么影响?余华回答说血淋淋的影响。这正是余牙医的独特之处。在这些分歧面前,我只想说,戴着道德的有色眼睛来读小说,永远读不出小说的高贵人的高贵来,当然,这些想法并不防碍《兄弟》成为一部在荒唐的表象下成功写出人的高贵的大书。
离开书店时,很少读书的书店老板(余华的《兄弟》是我推荐他进的货)对我说,余华的《兄弟》我读了,几个屁股换了几十碗面吃,很有意思,就是不知道李光头是如何成为亿万富翁的?我笑了笑说,这个问题对你很重要,等着看下集吧。
很有意思?谁说不是呢。
                                          2005年8月12日暑中

[em48]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会员卡就在我兜里,我不要打折,请原价卖给我”,看到这句时,我就感觉下面写得不会好到哪儿去。一读,果然……
当然,我没有看过《兄弟》,但是,一个好的书评,不是让人会提起阅读、购买那本书的兴趣;就是会让人压根不想再看那书。本文读完,似乎跟没读一样。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其实开头这个构思还不错。只是书评的确不是那么好写的。

我至今读过最好的书评,都不是国人写的。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好友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感谢提出意见.
如果根据一个书评去判断要不要阅读,购买甚至决定读不读那本书,是很危险,肤浅的想法,会上当的.
书评只是一双袜子,你穿了一双袜子,据穿袜子的感觉去判断买不买一双鞋,不荒唐吗?还是那句老话,鞋子合不合脚自己得去穿.
书评有自己的乐趣,我喜欢读王尔德的读书随笔,读了就读了,也留不下什么,也不会因为他吹捧佩特的<鉴赏集>而想去读那本书.
“会员卡就在我兜里,我不要打折,请原价卖给我”,看到这句时,我就感觉下面写得不会好到哪儿去。一读,果然……
顾兄的感觉很奇怪,有些莫名其妙,我无意说自己的小文多好,玩玩而已嘛,但顾兄那个心态好象不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好友

127

积分

新手上路

世界之主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余华写来写去,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进步
唯实主义理论宣称主体可以在思维中精确的反映或再现世界,而不需要文化、语言和哲学的中介,所以我表现了对生命哲学的推崇,这种生命哲学置躯体及其力量,欲望和意志于存在和再现图式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1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不要这样嘛,余华听了会难为情的啦。
十年之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点过了。余华过去的作品俺全有。
但这本书俺从网上看了两章,决定不买了。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你这书评若是只为卖钱,也就算了。
若不是,这样的话太造作了:

“我在书店购买余华新作《兄弟》时,收银小姐告诉我,出示会员卡可享受八折优惠。我看了小姐一眼,说,会员卡就在我兜里,我不要打折,请原价卖给我。收银小姐愣了愣,用看怪物的眼神也看了我一眼,忙说,当然当然。”

会员卡在你兜里,你不说不就完了,在书店老板面前装装也就算了,在劳动人民面前,何必装蒜?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5

好友

297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9#
发表于 2007-8-4 13:29:18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还没见到过,哪天去书店翻翻。现在的评论大都不可信。

石华鹏:“会员卡就在我兜里,我不要打折,请原价卖给我。”

收银小姐:“当然当然。”
我一般不买不打折的书。真是惭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0 21:39: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10#
发表于 2007-8-4 13:29:1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伊洛在2005-8-20 21:37:52的发言:
我一般不买不打折的书。真是惭愧。


也惭愧一下,我也有买打折书的习惯,没办法,才买不打折的。
我的看法是:古今中外谁的书都不妨打折销售的,书的价格从来不体现价值。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