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同龄姐妹》(之一) 栗淑琴

[复制链接]

14

主题

0

好友

1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 08:39: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那时,我们村还不足三十户人家。花样年华的我们只有四个年龄相同的女孩儿。都是属鸡的,都是十八岁。我们四人情同手足,胜似亲生姐妹,自然以姐妹相称。只有我们几人在一起时,才能尽情欢笑,无话不谈。慢慢的,我们几人便与其它差龄姐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以致被乡邻们戏称为“同龄四姐妹!”
那时,人们都极为羡慕诚里人家的生活。当我们四姐妹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聊的也是诚里人家的生活,憧憬着美好未来的话题。也都在暗下决心,将来非嫁到诚里不可!离开那种“天苍苍,野茫茫,春夏秋冬地里忙”的乡村生活环境。
时光就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五个春秋,我们四姐妹相继有三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如愿以偿地嫁到了诚里,过上了“到月领工资、按量吃供应(粮),”的优越生活。虽然忙碌、辛苦一些,但我们的心里自然觉得很充实,很满足。
人生的路尽管布满了荆棘,布满了坎坷,但我们毕竟跌跌撞撞的走了过来。沧桑的岁月虽然耗去了我们太多的美丽的梦想,却难以抹去那清晰可辩的记忆。回首我们走过去的路,才发现我们四姐妹中拉下一个栗淑琴。
栗淑琴是我们是我们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的人生之路也是我们四姐妹中极为特殊的一位。提起她来,就连我们三人都感到有些不可思意。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运的捉弄,亦或是她自己本就对人生的错误认识或不负责任的态度,以至落得个在现今社会来看悲而不悲、奇而不奇的结局。
栗淑琴有个在乡里担任中学教师的父亲,母亲在家务农。那是一个孩子生得越多光荣的年代。由于她的父母只生育了四个孩子,所以家庭经济条件也就比较好。
栗淑琴虽是家中老大,却从来也没进过学校的门儿,就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作为一个中学教师,也没能摆脱陈观念的影响,认为女孩子念书无用,白白浪费钱财。
栗淑琴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如同出水的芙蓉一般美丽、俊俏,是我们村远近闻名的大美女。高高的个子,窈窕的身材,演员的容貌,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燕之容”来形容她的美丽并不过分。较之古代的四大美女恐怕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呢!也正因为如此,在找对象时便对人家男方挑三拣四。那时的农村,男方若相中哪家的姑娘,须托媒人前去女方家提亲。开始的时候,来栗淑琴家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淑琴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怎奈淑琴心高气傲,自命不凡。至使那些前来提亲的媒人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淑琴还告知所有前来提亲的媒人们:“农村的免谈,就是诚里的也得挑挑选选。”渐渐地,媒人越来越少,最后几乎绝迹。由于她过份挑剔,直到二十四五仍然还没能找到如意的白马王子。那时候,农村的女孩到了二十三四就不再好找对象了。尽管她长得再好,也由于年龄超限,又没有文化,难免被人家说长道短。“挑剩的菓子都有斑!”这时,栗淑琴才有了“船到江心悔则迟,”的感觉。后来,终于还是在农村找到了一个家庭和本人都一般的小伙子,虽不太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也就只好将就着订了亲。
一次偶然的机会,淑琴去诚里的姨家探亲。竟与姨家刚从丹东新搬来的邻居刘长军相识。相貌堂堂的刘长军,不知怎么就赢得了栗淑琴的芳心?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知到相恋,还不足十天。便亲蜜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栗淑琴豪不犹豫地与家乡那个老实巴交、诚恳厚道的对象退了亲,便高高兴兴地与刘长军结为伉俪。事后才知道刘长军整整大她十岁。但她非但无怨无悔,反到觉得刘长军是个通机达变、灵敏过人的男子汉,将来的日子肯定错不了。不知是真的看透了刘长军,还是懵对了人,事后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栗淑琴所料,只是这之前的路出现了一些波折而已。婚后的日子很幸福,也很甜蜜,令栗淑琴感到极大的满足。不知她在哪儿学到的那些鲜词儿艳语,开口闭口除了老公还是老公。着实令人羡慕了一番。
忽有一日,栗淑琴不知怎么就被邻居送进医院。后来人们才知道,她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她的那个相敬如宾的老公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越骂越怒,便不知不觉地动起手来。惹得老公怒从心头起,一时失手,一脚将她从门里踹到门外,她流产了。
从那以后,小的吵吵闹闹司空见惯,大的摩擦也习以为常。致于砸锅摔碗、甚至大打出手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刘长军经常在外彻夜不归,原因是由于栗淑琴语言粗俗,不能理解长军内心的痛苦所致。促使爱情的堤坝产生了裂痕;家庭的保垒摇摇欲坠。
一天,淑琴正在外面洗衣服,一位警察走了进来,“你是刘长军的妻子吗?他因犯**罪拘捕了,这是罪犯‘家属通知书’,”说完,将‘通知书’丢进她的手里,转身走了。她看着这张纸片,两眼顿时模糊起来。内心感到极度的悲沧,抬头看天——天在旋;低头看地——地在转!顿时泪如泉涌,嚎声大作。“都是我造的孽呀……”
刘长军被判坐了五年大牢,出来时女儿已经七岁了。五年的牢狱生涯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给他的人生划下了一道深深伤疤,也在他的心里投下了重重暗影。出狱的长军深感羞于见人。经夫妻二人搓商,决定搬回丹东老家,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回到老家后,刘长军简直如脱胎换骨一般。以前的刘长军再无踪影。夫妻二人和好如初,并商量着干点儿事业。经过三个月的筹划和准备,“琴军小吃部”终于诞生了。
小吃部开张了,喜滋滋的栗淑琴堂堂正正地坐上了老板娘的位子。虽然店面不大,但毕竟也算个事业。待小店开起张来,她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不识字,每天所进的原材料的名称和款项不会写,收支账目无法核对。别看她没有文化,却有个记忆力惊人的头脑。然而日子一多,头脑也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她才想起了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念过书,一个大字不识。
栗淑琴的头脑确实聪明。她想出了一个妙招:一方面让长军进原料,管账目,自己掌管店里的杂事;另一方面让长军在晚上时教她认字写字。长军好歹也是个高中毕业生,给淑琴当老师可算是小菜一碟儿。并称这一招为“双管齐下” 。淑琴的心里自然很高兴,学习起来也更加努力,更加认真,更加刻苦。她把女儿上学用过的书全部找出来当学习材料,让长军手把手地一字一字地教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一般的常用字不但能认出来,并且还会写。不单会写,写出来的字还很秀气。她还对长军说,“如果我要是能念着书,肯定能考上大学!”长军信。就凭淑琴的刻苦劲儿,专劲儿。
尽管每天都累得疲倦不堪,腰酸背痛,但摸着渐渐鼓起来的腰包儿,心里难免有些激动,有些兴奋!疲劳的感觉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由于夫妻二人确实本着“诚信经营,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小店越来越火。二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便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舍弃小吃部,开个大饭庄!”
大饭庄本来是个设想,没想到真的被他们开起来了,仍然用“琴军”的名字,仍然象小吃部一样红火。
“琴军”大饭庄远近闻名。它的闻名不仅仅由于崇尚良好的经营理念,恐怕与淑琴的美貌不无关系。
栗淑琴年轻时就貌美如花。如今虽已年逾四十,但仍风韵犹存。加之善于打扮,穿戴讲究,仍然是众多成熟男人追求的偶像。人们暗地里偷偷地欣赏着,议论着。古代的四大美女没人见过,“琴军大饭庄”的老板娘却是货真价实,有目共睹的。刘长军耳闻传言,百感欣慰的同时,心里不免产生了一丝忧虑。
一天,一个衣着笔挺,穿戴讲究的四十四五岁左右的男人来到饭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地查看了一番。并找到刘长军老板,说明来意:想以“琴军”的名义,和伙再开一家更大的饭庄。资金由他出,长军夫妇只等坐收渔利就可以了。长军心想:天下哪有这样大的好事?恐怕是另有所图吧。他图的什么呢?他明白啦!他图的是淑琴,对!是淑琴。他刚想说爱人不在,等我们夫妻商量后再说。忽然身后传来了“好事儿呀!还有什么可商量的。”
淑琴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便凑上去来插了一句。长军白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便转身走了。淑琴急于赚大钱的心切,什么也没考虑,便欣然答应了,答应的相当爽快。经过几番接触,淑琴便对此人产生了好感。他的言行举止,他的音容笑貌,无不在淑琴的头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长军看在眼里,虽心有不悦,却未于淑琴计较。只是暗暗地压在心底,没有表露出来罢了。但心里却隐隐地产生了一种不祥之感。
果然有一日,大款忽然来找淑琴,说是找到了一块黄金宝地,让淑琴前去熟悉一下地理位子,顺便征求一下他们夫妻二人对店面布局的意见。这时,长军上货还没有回来。淑琴便换上了一身讲究的衣裤,略微化了一下妆,便于那个大款儿打一出租骄车走了。待长军上货回来上楼记账时,发现账本下面压着一封信,背面标有“长军亲启”字样。长军觉得有些奇怪,忙展开信件,只见上面写道:
长军:
我走了。但我不是私奔,而是为了我们全家,去偿还那一辈子都还不清的人情债。
其实,很早以前我们就认识了。还是你在监狱服刑期间,由于我没有脸面再见邻里乡亲。我只好抱着两岁的女儿:敏雪,意欲投奔他乡,另谋生路。与他在火车上相识。知到了我们娘俩的遭遇后,便将我们娘俩收留下来。不仅托人帮我找到了一份在商场打扫卫生的临时工作,而且还经常接济我们娘俩。在一次临近年关时,他从家里拿了一些钱给我们娘俩送来,竟被他的爱人知道了。他的爱人心邪,硬说他与我有私情,便跑回娘家,再也没有回来。他是为了我们娘俩才丢掉了温暖的家呀!十四年哪,多么漫长的岁月。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我便暗下决心,等敏雪长大后,我一定要去回报他。
我承认:在你的跟前,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在敏雪跟前,我更算不上一个好母亲。但我只能这样做。
我不需要你的谅解,却需要你平安,建康!至少,为了我们的女儿,你也应该多多保重!
请你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淑琴

看罢信件,长军顿时气得俩眼发直,双手乱抖。稍顷,长军忽然孟地扬起双手,将信撕了个粉碎。一屁股坐到地上,嚎啕大哭:“天哪!我这是哪辈子造得孽呀……”
(后记)栗淑琴走后,十六岁的女儿敏雪整天哭得泪人一般。思念于痛恨交织在一起,心里如一团乱麻。书也不念了,整日呆在家里,以泪洗面。
淑琴曾几次返回家乡,却从未肯见刘长军一面,也没有见女儿一面。不正是她无颜再见他们父女,还是真的变了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6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