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img alt=""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jpg" border="0"/>【12月复评专访】Springcather:关键要能触动人</strong></p><p>(S:Springcather )<br/><br/>记者:为什么会取Springcatcher这个名字?<br/>S:随便叫的,我不会起名字。其实就两个字,可以是“抓春天的人”或者“春天抓住她”。<br/>记者:我读过你的小说《服部武藏》,它的语言很特别。 <br/>S:特别?怎么特别? <br/>记者:节奏很奇特,怎么说呢,有点“涩”的感觉。 <br/>S:我自己还觉得蛮通顺的呢。<br/>记者:嗯,“涩”,不是说不通顺啊。这种特别是有意为之的吗? <br/>S:我觉得挺自然。如果说对语言有要求的话,我希望是尽量准确、简单、清通……<br/>记者:“清通”? 这个词很独特。 <br/>S:嗯,挺多人说的。要通透。我很怕堆在一起的一大堆字,看不下去。所以口语化过度的写作(我不知这么说准不准),有时候看着晕。 <br/>记者:你是在避免使它口语化吗? <br/>S:口语化当然有它非常重要且应该的意义,我想回避的只是冗长的堆在一起复杂表意的句子。有些话不用那样说。当代的很多作品都这样,所以就往前找。但我并不是说明一种标准。有很多复杂表意的句子都很好。有的小说适合那样的语言。关键看合适与否。 <br/>记者:“前”是回溯到哪里呢? <br/>S:说“前”其实也不用很早,你看民国人写东西,无论什么文字,基本上都有简洁、清通的特质。那种文字很“好看”。 <br/>记者:但,那样会不会有另一种顾虑,就是由此产生的隔离感? <br/>S:其实不会,除了一些生僻词。比如阿城的文字就很好。但这些都不是重点。个人所好而已。 <br/>记者:有人认为文字的感觉有日本的味道,也有人说像亦舒,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 <br/>S:我读过许多日本作家的作品。有的很喜欢。但从翻译文本里体验文字?……好像隔了一层吧。至于亦舒,我没读过。但我看过许多别的台湾作家的作品,比如朱天文、张大春、袁琼琼、李渝什么的。“像”是什么意义上呢?如果是文字,有可能有前面我们提到的东西。台湾作家的语感从民国来一直没断。这是我喜欢他们的地方。 <br/>记者:嗯,你也在回帖中提到了“阅读是后倾的”,那么这些关于语言的推断,是不是和读者自身的阅读经验有关系? <br/>S:我猜大家对任何东西的理解和认知,都受限于自身的经验。所以我说阅读是后倾的,你在一个文本中看到的东西,一般都是与你自身经验契合的。这也无所谓。作者给她所能给的,读者取他所能取得——这是我喜欢的话。各取所需,就是作品的意义吧…… <br/>记者:所以你并不在意别人猜测小说的语言出处? <br/>S:当然出自写作者了。猜测写作者的什么呢?阅读背景?其实都差不多,无非是些偏好和体悟了。<br/><br/>记者:小说中有关于女主角同事的一段描绘,为什么会提到这个女孩?我觉得她好像没起到多大作用,对小说而言。 <br/>S:对,结构上毫不起作用,是无足轻重的人。 但是有她会构成一种情绪上的回声。写的时候就写到那里了。她构成梁生生活环境的一个部分。就是这样。 <br/>记者:那么她是布景的一部分? <br/>S:意思对,但是并没有有心布景的那份刻意。写东西有时没法像拍电影布置场面这样具体到摆设上。我的意思是它的存在很随机。 <br/>记者:嗯,从我个人的阅读来说,倒不觉得突兀,但这是回过头来看这篇小说的时候会有些迷惑的地方。小说有修改过吗? <br/>S:这篇比较顺,没有大改过。只是字词作过修正。那些你说得“迷惑”的、不太“对”的地方,我也感觉得到。还是让它留在那儿吧。我不觉得这不好。<br/><br/>记者:有人说小说的结尾收得紧了,对此你怎么看? <br/>S:也许,但我不想动。我觉得就是一个故事结束了,最后出字幕似的交待一下后续,就完了。 <br/>记者:高潮部分,解衣服那里是一开始就预设好的吗? <br/>S:啊,解衣服那个细节不是。但服部讲他父亲经历那段是。 <br/>记者:你自己觉得这篇小说有缺陷吗,有的话,是什么? <br/>S:我自己目前(要强调这个目前)觉得它是个比较完整的东西。今后会怎样看它还不知道。 <br/>记者:嗯。能说说《服部武藏》是在什么情境下写就的吗? <br/>S:这个挺好玩,可以说说。当时是我的一个做建筑的朋友去沈阳参加一个项目,人民公园规划,说起发现万人坑的事情,还说政府好像没有披露。那两天也在整天看电影。正好梦到这个离奇的串场。脑子记得那种画面感。觉得好玩就写下来了。 <br/>记者:这个过程也像一个迷你的小说,呵呵。 <br/>S:什么戏中戏的那些,哈。<br/><br/>记者:自己的小说被推荐,感觉如何? <br/>S:好的。自己写出的东西被人仔细看到,很乐。 <br/>记者:这次推荐你的生铁,有没有读过他的作品? <br/>S:也是在黑蓝断断续续的看一些。我很迟才知道这个网站。 <br/>记者:你希望小说是以什么理由入选的? <br/>S:很难说标准。有无异常处,有无别致处,有无生命力……应该是这些吧。其他意义,要奖项自己赋予。关键要有触动人的部分吧,别的都好“说” 。<br/>记者:最后,请自爆一下作者信息,哈哈。Springcatcher今年多大了?<br/>S:二十四。目前在北京。<br/> 您的记者摘下的向日葵<img alt="" src="http://www.heilan.com/images_tie/media_3.gif" border="0"/><br/> </p><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0 20:21: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