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0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 十年前的两封来信

[复制链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4 14:09: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2-10-24 14:10 编辑

第一封:
汪铁好,认真读了你的小说《在铺上》,想和你聊几句。
小说中那种被克制的情感、那种淡淡的味道很不错,写小说收起来是一种做法,放出去也是一种做法,只要把握好尺度分寸,都是不错的。
但坦率地说,我觉得这仍是你的习作。文字上倒没什么大的问题,但感觉比较绵软,最关键的是小说的“思想”。说“思想”这个词似乎很可笑,我指的思想不是指小说引申的语义,而是指作者关注的题材和叙述上的老到。你的这篇小说写一段火车上的谈话,感觉比较“纯情”,我们不是说纯情不好,但你的叙述给人的感觉是两个少男少女的味道,我不知道你想说什么,生活的琐碎无奈?还是无可言说的情感?
我想,除了文字本身的训练外,其实你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小说关注的层面问题。
这篇小说我个人觉得还没到在文学刊物发表的水准,如果你有更好的,可再邮来给我。
说得直率,请勿见怪,也仅供参考。




第二封:
汪铁好,你说你想表现的是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恐惧,但我却看不出来,
恐惧何在,那孤独终究也是青春期的孤独,我想这未必是我理解上的问题,
而是你的笔触未能探究到那更深的地方去.所谓关注的层面,人的心灵当然是永恒的终极的目标,但你不妨先试着写故事.老老实实地把故事写好了,其他东西就都在里面了.小说家终究是要讲故事的,任何文体的实验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基本功,就像画抽象画也必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一样.
不要急着去表达什么宏大的主题,先试着讲一个故事,把故事圆满而人物凸现地叙述出来,可能会是进入写作的最好方式.

--------------------------------------------------------------
这是十年前一个作家给我的复信。当时我寄了两个小说给他。这个人年纪比我大不多。但当时已经写得相当成熟、相当好。

我贴这个不是想说他的观点是否全对,只是想想,这十年来,我又进步了多少?我觉得太少。
仍要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哪怕只是作为一个爱好。
不敢奢望千里,积跬步,能进几十里,几百里,就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20

主题

2

好友

5500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2-10-24 14:46:14 |只看该作者
从现在开始
凡举重必要若轻,方为上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11

好友

160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12-10-24 14:55:44 |只看该作者
回复的很贴心。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2-10-24 16:20: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2-10-24 16:21 编辑

信和投稿都是邮寄出的吗? 你和那个作家如果是同一个人就太完美了。才华横溢的作家曾经是你,后来因为某个意外,你失去了他。医生给你开的唯一的药,就是让你给他写信。你是个非常坚强的老人,你一封一封地给他写,他也一封一封地给你回。就在你们最后将要再次合二为一的时候,医生告诉你,你们俩注定要死去一个。你把最后一封信捏在手上,不知道该不该寄出。

点评

生铁  NB!!  发表于 2012-10-24 20:06
蓝风  真行呀。  发表于 2012-10-24 16: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2-10-24 17:39: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2-10-24 17:39 编辑

也许在结尾,是他(青年作家)捏着那封信,不知道该不该寄回。
可能更好一些。
此时,内心的矛盾来自老人,但外表已经开始合一了。 你说这样是不是更为准确呢? 蓝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9

好友

608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
发表于 2012-10-24 20:20:15 |只看该作者
说得挺好的,都是实在话。

点评

生铁  是,也算将心比心了。  发表于 2012-10-25 00:45
八卦党话多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7#
发表于 2012-10-25 23:49:39 |只看该作者
故事说的说法有意思。我最早有写作冲动的时候没有想过,现在更不想。有人自然有故事

点评

柏仙妮  接下面的点评:而且我觉得你对自已的要求很严格,随便评一行,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呵呵,我也正朝这方向努力,不过,总是会走气。呵呵,加油,加油!  发表于 2012-10-27 14:04
柏仙妮  明白!其实我说你注重心理描写,只想说你的心理描写比较准确。你还是我在黑蓝写手中感觉写得比较有叙事情节的。呵呵,我有时在没有引用比喻或引用例子的情况下,可能表达的不够准确。黑蓝的大多数作者都认真对待文字  发表于 2012-10-27 13:59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

172

主题

56

好友

5019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Heilan Super Team

8#
发表于 2012-10-26 13:24:54 |只看该作者
一幅名画总会有它背后的说法,我常在想,我们看一幅画看到的远不止画本身的形象和细节,小说应该也有这个“作品性”吧,它不仅是表面所呈现的故事、细节、关注的情感和主题,它是整个作者所站的高度和持有的视角所决定的作品的宽广度和层次,故事情感主题等是基本功,做得好会引人入胜,所处的高度和视角,把握得好,就会超凡入圣了。
我想当谐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9#
发表于 2012-10-26 15:19:55 |只看该作者
你们一说,我又迷惑了。不知道到底谁说得对。虽然自己一把年纪,但仍然没个主心骨。
反正我觉得都对就是了。

点评

镇州大萝卜  比如哲学家们都有思考的高度,但是写不了小说。可能是我和你在不同阶段,对我来说,能写好一个故事,我已经很满足。  发表于 2012-10-27 01:01
镇州大萝卜  我的想法是,高度和视角什么的,人有了自然就有了,想不站在那里都不行。没有,也不是讲点理论就可以有。可练习的倒确实是技法,包括叙述的基本功。  发表于 2012-10-27 00:42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发表于 2012-10-26 16:19: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10-26 16:23 编辑
生铁 发表于 2012-10-26 15:19
你们一说,我又迷惑了。不知道到底谁说得对。虽然自己一把年纪,但仍然没个主心骨。
反正我觉得都对就是了 ...


呵呵,其实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回这文的原因。

我记得以前跟故事会的编辑联系过,他看了我的文以后却说:写得太文雅了,故事会里的文就应该用词通俗。
后来写网文时,那编辑却说我的构句还不够通畅,一定要更通畅。
有时有人觉得我的句子太平淡,不够有力,有时又有人说,太华丽,不够朴素……

经常会觉得茫然,不知下一篇写什么,要怎么去写才好。

在博客上结识了一个编辑,他说,写小说就是要写出微妙的地方,就是许多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微妙人性。觉得他说的颇有道理,他说我‘即将抵达的红衣主教’就写出那种微妙的人性。叫我往这方面努力。

不过,我之后一直在找这种‘微妙的人性’,试了几回,却没有那种感觉了。

因此,要写成什么样的好小说,故事是否要完整鲜明,估摸着要看作者需不需这个媒介来表达吧。许多作者之前写过许多篇,大伙也许都觉得这里有问题,那个不怎么样,等出了一篇成功得了,又将原来的都拿来诠释了。

但如果说评文章没有一定的标准的话,这话又等于在说,这世上的文章没有好坏之分,似乎也不成立。

所以,我经常跟我自己说,要努力尝试不同的写法,要努力学习,没别的了。

(其实吧,我觉得这里的所有的楼都是歪的,我忖度着大伙都没看过你十年之前的作品,所以个个都不敢正面回答,呵呵,我努力看过你二篇文,不过,好像都是近五年的,所以也不敢回答,不过,我觉得吧,你写文确实偏印象派的,当时看到你的名字叫生铁,一看你的文那么像一缕香烟似的朦胧细致带着点淡淡的忧伤,还真觉得不可思议。我这不是说不好,呵呵,我说是我的感觉。当然这里写文的人都比较细致,但每个人都细致的不一样,好像shep比较注重心理描写,X的恶童的力量来自积聚的情绪。呃,这些也都是我的印象,可能也不准。呵呵,加这个注只是想把楼扶正一下。呵呵,问好!)

点评

shep  故事和叙事不一样,后者更宽广。叙事和叙述也不一样,后者更多的落在主体——作者那里。总之,我不是说要看轻故事,而是看轻故事对小说起的效果  发表于 2012-10-27 13:05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5 15:31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