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26
- 在线时间
- 466 小时
- 威望
- 1247 点
- 金钱
- 163566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1584
- 精华
- 0
- 积分
- 2974
- UID
- 4431
 
|
就没收《火花》杂志增刊致地方政府的公开信
渭南市人民政府并领导同志: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支援举世闻名的三门峡水库工程建设,也为了使黄河中下游亿万人民免遭水害之苦,我市数十万移民坚决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积极响应中央发出的“迁一家,保千家”、“一人迁,万人安”的伟大号召,发扬社会主义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毅然舍弃世代耕耘的膏腴沃土和原有的富裕生活,背井离乡远迁到宁夏、渭北的不毛之地,有的还被政府迁移8次之多。他们几经迁徙折腾,家产损失殆尽,生活十分困难,长年不得温饱,家境一贫如洗,饿死、冻死的不计其数。有的为生计卖血度日或沿门乞讨,有的借房居住,有的栖身土窑,有的几代人同室,有的人畜共舍,有的全家人晚上只盖仅有的一条被子,有的因无棉被便把水缸放倒躺在缸里苦度寒夜。至于无钱制衣、无钱娶妻、无钱看病、无钱上学的状况,则更是屡见不鲜之常事。
为了生活和生存,移民艰难地、苦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再者,因闹返陕而掉入黄河急流或冰窟淹死者大有人在且历历在目,因生活不下去而自杀的也不乏其人,还发生了诸多妻离子散、卖儿卖女以至家破人亡的悲剧。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迁居宁夏的移民因食不裹腹(据说那时候把当地的野菜、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甚至还出现集体死亡的瘆人场面,一群群饥肠辘辘的七、八十岁的移民老人背靠南墙,晒着太阳,精神萎靡,有气无力,心情凝重,默默无语,伴着时间活活地饿死。饥饿——迫使这些向来受人敬重和赡养的老人们居然绝望地走向了集体辞世的道路。此情此景真是惊心动魄,惨不忍睹,催人泪下,揪人心碎。
广大移民在屡次迁移的折腾中,在窘迫生活的煎熬中,在谋求生存的挣扎中,在长期困惑的逆境中,他们真是受尽了天下苦,遭遍了人间罪。我在此要大声呼喊:我们渭南三门峡库区这些忠厚老实、多灾多难且又可敬可爱的60万移民群众,当属为国家水利建设作出了重要奉献和牺牲的赫赫大功臣。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值建国初期,国家财力紧缺,因此给我们陕西三门峡库区的移民经费人均仅1千元,且此款全部用于移民部门的工作经费,群众未享用1分钱,其多次搬迁和建房的费用全都是由个人自理。而如今,国家拨给四川三峡库区的移民经费人均4.5万元,而且据说拨给河南小浪底库区的移民经费人均高达11万元。我省移民与外省移民的经费标准简直是牛蚁之差,天壤之别啊!因此可以说,国家过去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因当时财力紧缺,确实是把我们陕西渭南的移民亏待了。
半个世纪的搬迁折腾对移民来说的确是刻骨铭心的,是几辈子也忘不了的。移民从迁出到重返库区,五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年轻小伙现已成为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长期来都有一个愿望,总想请人把他们几十年曲曲折折的移民经历写一本书留个作念,以便让子孙后代能详细了解并永远记住爷辈、父辈们既轰轰烈烈、又坎坎坷坷的移民生涯。这同政府写地方志、写工作总结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意义。试想,政府都能让人写地方志、写工作总结,难道移民就不能请人写他们的移民史书?否则就会落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话柄。我认为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移民完成撰写我市移民史书的光荣任务。2006年秋,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属《方圆法制》杂志记者且担任过多年检察官的谢朝平来库区采访时接触到了移民群众,他便应邀承担起了帮助移民写书的重任。移民说,等这本书写成发行后,他们将会精心收藏,代代相传。
**总理多次强调“要关心和支助弱势群体”。人常说:“同情之心人当有之,天地良心人当怀之。”难道说这些乃为国家功臣的移民乡亲不值得世人去同情、去支助吗?!我坚信但凡有一点良心和良知的人,皆会挺身而出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为报答和补偿广大移民群众对国家水利建设所付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而帮助他们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当然也包括为其写一本记述移民50多年沧桑历程的纪实性史书。
4年过去了,谢朝平完成了写书任务,书名叫《大迁徙》,从而圆了移民多年的梦。上月,他与《火花》杂志社北京采编部联系并办理了各项手续,遂以该社2010年增刊的形式出版发行。今年6月26日,谢朝平把这期杂志送给了移民,并托我在渭南城区找个地方存放一些,说随后将由移民找我领取。次日,渭南市文化稽查队便以“这期杂志属非法出版物”为由将其全部没收。与此同时,库区各县市政府还派出大批公安干警、乡镇干部和文化稽查队员从移民群众家里搜走了大批《大迁徙》增刊。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世道不公啊!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地方政府竟然脆弱到了连移民手里拿一本书也如闻惊雷、如临大敌的地步。记得在2006年,为了给中央某刊物做工作不再报道华阴市滞留移民救灾款之事,华阴市便派人赴京给该刊赠送了10万元的“灭火费”。而这次政府又给《火花》杂志社赠送了多少钱的“灭火费”呢?人们对此疑心重重。
应该说,本期《大迁徙》增刊是记述渭南三门峡库区移民的真实故事,它与陕西著名女作家冷梦1998年编著的《黄河大移民》属同类书目。令人不解的是,当年《黄河大移民》的出版发行十分顺利,没有任何障碍。但这次不然,当《大迁徙》增刊出版发行后,却羁绊多多,阻力重重。见鬼!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如今已步入法治社会,一切执法行为皆须根据客观事实依法办案。倘若说经过渭南市文化稽查队深入核查,这期增刊确属非法出版物的话,那么就应当将此案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火花》杂志社相关领导、编辑及印刷厂或者本书作者的刑事责任,同时还要附带民事责任给以大额的经济处罚。对此,我要求必须看到司法机关对上述相关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判决书以及实施经济处罚的司法文书,绝不容许走后门、和稀泥、搞妥协而放任迁就任何一个制造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再者,让非法出版物——《大迁徙》增刊登载我李万明的一些素材和照片等,这无疑是对我本人名誉的严重损害和侵权,我作为一名受害者,自己当然要通过司法程序,而向制造此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提起给我恢复名誉并附带经济赔偿的诉讼要求。
换言之,如果看不到司法机关对上述相关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判决书和经济处罚书,并且看不到制造此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那就说明这期《大迁徙》增刊不是非法出版物。试想,假若没有制造非法出版物的犯罪分子,则哪会有非法出版物呢?!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如果说本期增刊不是非法出版物,那么渭南市文化稽查队就应将这批增刊全部归还给本人。
某些官老爷把库区当作自己的天下,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不给移民民主,限制移民自由,实行的完全是一套君主专制式的独裁统治,把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创建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一下子退到了几千年前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据华阴移民回顾,自1986年移民返库以来,被政府和公检法实施各种制裁的移民起码超过2万人次以上。一些领导为了保全其自身利益,便不惜对移民出重拳,下毒手,真是什么恶事都能做得出来,实在教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样子,某些领导是存心要逼着移民学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了。总之,库区不讲法制甚至践踏国法的黑暗状况,的确给我们法制化的中国抹了黑,丢了脸。令人不解的是:在党的天下,在现代文明且大讲法制的红色中国,怎么还会出现这等违法之事呢?人们不禁在怀疑:渭南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不是党所管辖的地盘?还是不是中国法律所能约束的范围?
2003年渭河发生特大洪灾,**总理亲临渭南察看灾情并慰问灾民,总理当时向灾民承诺说:“中央不会忘了你们,一定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的。”随即便指示国家发改委给华阴受灾移民下拨了5906万元的紧急救灾款。可是谁知此款竟然被当地政府任意滞留和挪用,到3年之后的2006年,给移民仅仅只兑付了50万元,占不到5906万元的1%,此事曾被诸多媒体曝光。受灾移民气愤地说:“这些官老爷胆子太大了,连给皇上买马的钱都敢乱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