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两段明显有些硬,绷得过紧了,力求简练而忽略了自然,就会这样。后面从第三段开始才逐渐放开了,语言也从容了起来。是我比较喜欢的,尤其是里面的一些细节的和相关的场景,能看得出作者把握细节和构建场景的不一般的才能,比如下面这几段,我觉得童末做的很到位:</P>
< >“面前的世界随着她缓缓分开的眼睑投映在眼球表面。正前方,一面窗占据了墙上部二分之一的面积,光照使她触碰其上的瞳孔慢慢收缩,然后停住不动。眼珠不大,黄褐色,中央有一小块亮泽,反映着面前光影的变化。眼珠的每一轮转动都很缓慢,缓慢得可以清楚地记录下整个过程。一圈圆晕从眼球的边缘化开。眼白浑浊。<br> 她刚从睡眠中醒过来。醒,就是睁开眼睛,待着。户外是一个晴朗的午后,光膨胀着挤进来,软化了窗棂的形状。树叶绿得发亮,蝉声轰鸣,云朵洁白、结实,蜜蜂在仙人掌旁振动着翅膀,画出一个弧形,又飞走了。更多的、甚至无穷无尽的景象将随着目光的移动翻腾、出现,但对她来说,这个午后,和一个阴天的午后一个暴风雨的午后另一天的午后直接从上午跳入夜晚的消失了的午后,没什么不同。不无聊,不有趣。不好,不坏。不目的,不意义,不有变化。不。<br> 她抬起头,目光顺着落在水门汀上的凹凸不平的光斑往前挪,窗户和墙面的映像颤动着从她眼中滑过,又消失。光亮减弱,天花板被一次眨眼隔断,接着稳稳覆盖下来。灰白色。规整的几何平面,角落里悬落着一丝丝一团团沾着尘灰的蛛网。没有什么吸引她的。她重新垂下头来。”</P>
< >此外,我觉得那几段灰色的文字有些多余,没有它们,这个小说会更有弹性和余地。还有,还是开头那段里的,就是八十平米的房间怎么会狭小的呢?显然表述上是有问题的。说一套倒有这种可能。或者干脆就不提多少平米好了,只是个狭小的房间也可以。在这里数字并不重要。<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1 18:17: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