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9-28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威望
- 6 点
- 金钱
- 8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10
- 精华
- 0
- 积分
- 54
- UID
- 3823

|
[讨论]诗歌给了他沉默的理由
翻着北岛的《失败之书》,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这是一个自愿被诗歌残害的灵魂。对于诗歌的执着与迷恋,他丧失了很多他本该拥有的东西。我想是诗歌给了他沉默的理由。他对诗歌语言有深刻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他的散文语言精确优美,但也使他无法细致平缓地进行深入的思考上的表达。
空虚苦闷在自己生命历程中的相承的脉系所在;在文字心灵地理的三重漂泊中对诗歌意义的探询;自己精神空间所容纳与屏弃过的东西的存在与消亡;自己执着一生的诗歌的现状与社会的关系及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我绝对地相信他拥有对这些东西进行思考的强大力量与精确的敏锐,但他无疑丧失了对这种思考进行表达的能力,或者说,曾经的诗歌创作使他本能地对这样的,需要详细具体思维沉着的表达进行了回避。
在《失败之书》中,对许多诗人北岛只作了表象的描述,虽然他的文字拥有较强的张力,或多或少还能隐约体会他对这些人的更深层次的解读。我以为作为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思考是极具意义的,然而,北岛以叙事的流畅掩盖了思考的深入。在最后的附录里,北岛对许多提问进行了直接的回避。对于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问题,他直接以”我不想让这个话题进入今天的谈话“拒绝了。在诗歌中他以世界的局外人站立,在漂泊中他以社会的局外人生活,这样的姿势使他对自我精神的承担显得有力并具有卓异的光彩,但他麻痹了了对他所处的外界环境进行审视并对这种审视进行文字表达的敏锐性。
北岛将自己的散集文命名为《失败之书》,他有自己深刻的哀伤在里面。就是这种哀伤他似乎也在回避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