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1-25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威望
- 89 点
- 金钱
- 523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142
- 精华
- 1
- 积分
- 593
- UID
- 126

|
1、 技术和美术
这是黑蓝的经营资本之一,我一直欣赏的。技术与摄影我不多说;封面我喜欢1—3期的纯净与鲜亮:兰色和红色搭配,构图简洁,非常青春,非常漂亮,当初几乎几乎就是这些粘住了我。从4期开始变得凝重,抽象,虽然有6的眼前一亮,7的金属平面奇怪质感,但个人还是不太喜欢,尤其9,感觉毫无新意,缺乏生命的气息和力度。
我认为封面还是一直一个面孔的好;或者不定期改变,符合自然的变化之道。可能是由于写诗的缘故,我觉得3期的封面非常好:单纯、本质;一把椅子,谁都可以坐上去,呈现着思的纯净与庄严。
2、 版面和排版
很好。越来越好。简洁的,这从10期更能看出来。5期开始,版面分目标题变成红色,这与以前的黑色相比,无疑更醒目。
事实上,每期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排版错误,但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问题都在版务栏得到了热心的指出和认真的纠正。也许,有些错误可能是我个人的以为,如8期中阿若关于马原的帖子,10期中七格乌托邦的帖子(天哪,王晨的那个跟帖一个字占一行!象天上垂下来的一根线!即使原来那么整,上了网刊也得,啊),字都突然大出一号,排得太密,让人视觉与心理上很不舒服。辨析及以前的理念中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3、 前言和后记
每期都有特色。马骥的直率与理性;默克的激情与俯视;赵松的沉稳与理智;自立先生的开阔与深情……这里有个问题:小说理念俯拾即是,但诗与辨析甚至没人说一个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后两者在黑蓝依然——象众多纸面文学期刊那样——只是点缀,所以至今还未形成黑蓝集团的多元产业。小说-诗歌-理念的三位一体一直是我对黑蓝的期许,但那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或者只是、永远是我本人的一相情愿。
4、 作家和作品
默克、自立先生、卢小狼、流马、羊、七格、陈卫、××、×××,黑蓝由于一大批天才的小说家而形成某种坚实的潜流,这潜流一直涌动。作为一个鄙薄小说的人(小说注定灭亡,诗歌长命百岁),我不清楚他们的高度,却知道他们的价值和意义(有些矛盾;不矛盾或许才矛盾)。不过在我看来,黑蓝小说依然有种为实验而实验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陈卫某处说的亦正是乔伊斯做的“虚—实—虚”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明证。另外就是对感性的轻视,对现实的漠视,高高在上的理性;形式主义,风格化,形成套路,如默克和赵松的一些作品,看起来都好,实则基本一个样。“本体”一词——见网站首页的那篇文字;赵松那篇仿八股好一点,但总是想站到对立面去,问题并没有在小说哲学的层面上真正展开——在黑蓝小说还只是西方现代理性的催生与构成,缺乏现象学与后现代的自由质地,理论和语言视野不够广阔。诗有二十月的知性写作,王傲的变脸写作,众斑竹和大家的努力以及×××今年2月以来的关注和投入,但依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貌、倾向、某种冲击力或一个良好的批评讨论研究借鉴的氛围。论坛当然(固那么多大师帖,不好);网刊每期只有一些“流派”纷呈参差不齐的诗,理论建构几乎没有,有的也太零星、放入了辨析,没有拧成一股黑蓝诗歌的宏阔之流。可能“黑蓝诗歌”只是奢望,起码有网路诗典那样的点评也是好的……辨析我省略,它依然停留在选几篇精华帖;论坛热帖栏目没有了,但隐态地在辨析出现也很好。最后就是,作品的选编还需要耐心、狠心,网刊上用的有些帖质量并不高。如一些过于生活化的摄影作品;一些故作高深大大西化的文字;如3期我和张稀稀吵架那个,本来只是有点感触,随口说的,并没想形成一个批评文本,但选了,现在看了觉得很惭愧,游戏得大失水准。
5、 编辑和总编
每期的执行编辑都是小说家,一人或两人,他们无疑是优秀或比较优秀的。总编因默克的离去造成不小而巨大的损失,实在惋惜。我希望以后的总编不要象默克那样有意识形态意见不坚持(放弃),等到矛盾白热化才将什么和什么的黑蓝明星“丑闻”全兜出来。而且,对网刊的总体格局和细微的部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贡献将是未来我们的编辑和总编——如果依然保留后者的话——以及我们最需关心的工作。
6、 宣传和出版
前几期网刊既出便有蓝橙等宣传人员在他们等网站摇旗呐喊,我也曾连续在一行转发过几期。依黑蓝目前的实力来看,品牌宣传似乎已不重要,要紧的是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之路,全面推行集团化战略,把网刊——当然亦是网站——做得更直接、更有力、更经典、更纯粹。网刊每月一期的速度感觉太快,编辑和阅读的时间都不太充裕,质量问题就不能更上层楼。心静自然凉,慢工出细活,建议两月一期,是否更好——很多东西都是晦暗和时间中的长久磨砺与忍耐。
2003/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