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24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26
- 精华
- 0
- 积分
- 50
- UID
- 6418

|
突然有一天晚上,什么都不想干。不想看电视,不想看书,不想听音乐,不想吃零食,不想抽烟,不想喝酒,不想跟朋友通电话,不想出门……“什么”都不想干,其实只是能力范围所及的事,比如说我住在这个小城里,却报怨说不想去玩过山车,肯定会有人愿意浪费二十秒钟盯着我看。所以,在这么个地方,我的能力范围所及就以上那么些。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无聊这么个东西。但是盯着“无聊”这两个字看久了,它所代表的所谓“含义”这么个玩意儿就会象空中的氢气球,越飘越远,最后不知所终,也就是说,“无聊”这个词的所指在我的逼视下消失了,只剩下能指。对不起,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话语权,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搞清楚所谓的后现代是个什么玩意儿,反正就那么回事儿。
就那么回事儿?也许问题就出在这里。
首先,“那么”指的是什么?是不是事物固定不变以后的状态?比如说冰就“那么”样,指的就是它在零度时的状态。那它就完事大吉,得意洋洋?但如果气温升到零度以上又怎样?肯定完蛋,变成水,化成气。所以说,“那么”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总会有另外的“那么”出现,可得当心。
第二,“事儿”是哪门子东西。它前面的修饰词“那么”都不保险,它也不会坐享其成。“事儿”太多了,总有个例外,偶然是从必然中诞生的嘛。
第三,“就”表达的是肯定语气,象是给“那么回事”穿了件防弹衣,只是给人感觉有点心虚那种,所以从理论上说,很多时候都不是那么回事儿。
但是请注意,并非我故意捣乱(我自己的问题现在还纠缠不清呢),这仅仅是理论上看问题,因为我不得不承认,现实又是另一番景象。就象昨天晚上,租了部片子回家看。很好的导演,很好的演员,连海报都很符合我的审美观,但结局却是惨不忍睹——我指的是片子的结局和我看这部片子这事儿本身的结局。我本人的结局还要糗,象一首歌里唱的:“有一种被欺骗后的疲惫。”所以鲁讯说“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就那么回事儿。”最后一句是我加的,代表我本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你瞧,就因为这么部电影,我的美好愿望,享受一部好电影给我带来美好夜晚的愿望被“就那么回事儿”了。造成我本人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价值观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渐渐向虚无主义的境界靠拢。
不过我在这里把责任全推给这部片子的确有点过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这几天在作为一个正常人——我所理解的“正常人”指的是一个世俗的人——的行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十分类似的意外。换言之就是世界在这几天里向我展示了它的神经质的一面。这里的世界是个抽象概念,只能意会。我继续说。大概一个人没有很大机会在两三天的时间内遇到这些事吧:新认识的女朋友是原来的女朋友的朋友;十分晴朗的天气去游泳完了以后被淋成落汤鸡;借了一笔钱准备发薪水后还结果薪水被扣掉三分之二,是长期的扣;天气炎热睡午觉时断电;约了几个人吃饭最终只有一位不相干的女子到场二人默默相对一个晚上……至于其他磕磕碰碰的事都不用提了,包括那部电影,那只是导火线。光是说完这一堆绕口令段子式的话都让人觉得乏味,有时我怀疑是不是被下了降头,大概是港产鬼片看多了。
总之现在我对做正确一件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比如有个人走到我面前问我二乘以四等于多少,或者今天沪深股市的收盘价,我会毫不犹豫、诚心诚意,感恩戴德地告诉他答案。并不是因为问题的难度,而是有机会让我相信自已还没有出问题,象一路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始终没有压到一块致命的小石子。正确地做一件事有时不仅仅靠自己,还要冥冥之中被赋予一定的运气,买彩票就是个最佳例子,只有中了头奖的号码才是正确答案,其余皆等于零,除非你知足,得个尾奖逢人便说!不是我偏激,哪个买彩票的不是冲着头奖去的。我这个人不宿命,一般不把责任推给“造化”或者“天意”,但象一个罪犯,我不得不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低下头。
面对这样的人生又能如何。王家卫那坛叫“醉生梦死”的酒固然好,但用过后人和白痴没有两样,不如去洗脑。如果记忆是一页一页的纸装订成的一本书就好了,不高兴的事可以撕下来,但我又在怀疑,最终有几个人的书不会只剩下几页残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