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26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4223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627
- 精华
- 0
- 积分
- 3198
- UID
- 2190

|
王其亨:威尼斯双年展的风水
--------------------------------------------------------------------------------
http://arts.tom.com 2005年06月06日17时25分?来源:Tom 专稿??王其亨
中国的风水理论和中医一样,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即天、地、人一统的观点的体现,同时风水又是集结了地理学、气象学,尤其是景观建筑学和生态建筑学的学问。
威尼斯的风水
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但这“五行”又与地理方位有关。威尼斯在整个欧洲处于东方,处于木的方位。木代表着文明、文化。这个城市在几十亿颗木桩上建立起来的,木上的城市。
贯穿整个城市的大运河,形成一个非常明显的太极图示。太极图的东半部是聚集阳气、生气的部分,大运河河曲三面缠护,可谓“金带环抱”之地,恰好是威尼斯最富庶和最繁华的地区——圣马可广场地区。
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区的风水
从风水的角度看,这些场馆有一些好的方面,单体建筑每一个都不错,整体的尺度也统一,都是比较亲切的。一些建筑,比如法国、德国、英國的入口加有廊子,按照风水的概念就带有一种亲和性。
风水上最为理想的是美国馆,在整个国家馆区虽地势较低,但在藏风聚气之穴。场馆建筑环抱着前庭与公园明堂旷阔空间,控制的场面很大,具有开放性又有包容性,可谓“馆小作为大”。
馆场中间有数棵大树的北欧三国馆空间设计非常通畅,对生态、环境、人都非常尊重,开放性最强,但外墙要尽量保持玻璃透明为佳,不宜砌墙,以免围木而为“困”。
荷兰馆和比利时馆也做得比较好,这两个馆都把门的轴线稍微做了倾斜处理略向气脉,符合了风水中“迎”和“聚”的要求。
尽管如此,从国家馆的整体来看,更多的是问题和矛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与环境不对话。
意大利馆,它占据了最长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向南一直延伸到海面,这样的轴线本来可以和威尼斯周边的岛屿形成很好的对景。但是,当时的规划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照风水理论,如果想要和自然对话,就应该把这个轴线稍微向西偏一点面向海口也称气口,或最好向东偏一点,纳小岛为视线焦点,以“近案贵有情”的审美联想,形成一个对景。还有双年展的大展牌也挡了中轴线的气脉,应该更向外移三公尺。
建筑之间的对话以及建筑与它周边环境的对话本来是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威尼斯国家馆这方面的问题是严重的,那就是彼此不对话。
首先是“塞”。“塞”的意思就是封闭,缺少开放性,缺少对话。整个国家馆场馆的外围是海面和运河,但几乎所有的国家馆都用厚墙阻隔了自己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位于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加拿大馆,本来对临水的一面加以利用,就可以形成一个小的观景平台,它却全部被厚墙封闭。“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若气血,与“生气”息息相关。
澳大利亚馆、比利时馆、匈牙利馆、法国馆、德国馆、意大利馆等都存在这个问题,都用厚墙封闭,只留下一个出口。如果缺少和环境的对话,对人也就会有排斥性,显得非常冷漠,亦即“塞”的毛病。风水的“塞”,就像人的气不畅,带了几层口罩呼吸一样。
最糟糕的是巴西馆,她是后来建的,堵在威尼斯馆的入口,把很好的威尼斯馆的风水完全毁了,也破坏了奥地利、埃及、波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等馆的相互依托,对景的格局。包括巴西馆整个这片馆区尽显衰微。
其次是“冲”。“冲”就是抗争、排斥。比如说许多馆的墙角,像一把利刃对着前来参观的观众,给人心里感受极坏,建于1955年的日本馆。它的外墙过于突出,面向主要参观路线。墙角不是冲着游人就是冲着其他的场馆,难与人结缘生情。建筑物地面架空过高,形成死角,很难受到地气。同样“冲”的忌病也反应在“树冲”上。西班牙馆没有把建筑入口稍微调个角度,既可迎向气脉,又可避开门前大树,结果这棵树正对着门口中间。当观众看完展览出来时,又会感到黑乎乎庞然大物迎面劈来。属阴的大树塞在出口,过于阴盛又“冲”、“破”了阴阳平衡。
第三是“逼”,就是 “挤压”的意思。许多场馆之间的通路特别狭窄,周围又是封闭的厚墙,造成空间之间形成所谓的“逼”,参观者在通过的时候就会感到压抑和疏远。
日本馆入口正对着德国馆那排廊柱,那些柱子显得非常冷漠,体量也显得太大,使人感到压抑,也压迫了日本馆的运气。如果将建筑的轴线稍微偏一下,就显得要亲切得多,可以与德国馆、英国馆、法国馆形成一个围合空间,彼此对话就会好。
澳大利亚馆的入口一个墙角冲着游人,入口反而不冲着游人,加上捷克馆和法国馆之间的通路又窄,显得特别压抑。加上法国馆的墙角逼对入澳大利亚馆的入口,使澳大利亚馆气未正,身又伤。
韩国馆没有把现有的入门与德国馆、日本馆甚至英国、法国馆找到一个对应和谐的关系,明显的塞住了日本馆向海的气脉。加拿大馆的封闭式墙面也严重塞住了英国馆前面这条轴线延伸出的与德国馆之间的向海的水口,即气口。
威尼斯的海军造船厂在威尼斯的东方,方位属木,是举行文化活动的地理位置。过去时代水和火的场所变成艺术殿堂,不仅对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有好处,今后重要是围绕停船的水面的旧有庞大厂房改造成新的国家馆,形成相互文化对话的格局。整个基地处在威尼斯向东的气口上,既藏风又聚水,向外大海壮阔开放,向内水系即气脉与建筑群曲情环抱,首尾衔接,整个格局就像一条龙。
中国馆的临时场馆设在这个区的东边。未来的中国馆在现有的位置上再东移一点,座落在滨海的入口上,将是十分合适的。中国馆位于最东面,是龙头位置,可以为威尼斯双年展带来新的生气,成为帮助威尼斯扮演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很好的契机。按照我对风水理论的理解,中国馆位于这个位置,使开放的价值得到体现,开放是东方的意义,代表着宽容和平,是“木”的核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