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Dino Buzzati-什么都别说了,单单这名字就那样神奇!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好友

18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8: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Dino Buzzati!!!!!!什么都别说了,单单这名字就那样神奇!!!
sunlaugh786 @ 2005-05-18 14:11

Ebooks - "Riccardo Bacchelli, Anna Banti, Anthony Burgess, Dino Buzzati, Piero Chiara, Natalia Ginzburg茂驴陆" / Product Description:

Riccardo Bacchelli, Anna Banti, Anthony Burgess, Dino Buzzati, Piero Chiara, Natalia Ginzburg, Carlo Levi, Biagio Marin, Hugo Pratt, Giorgio Serbanenco - Diario del Novecento
By: Simonelli, A Cura Di Luciano
Published By: Simonelli Editore

《魔法外套》
书名:《魔法外套》出版社:皇冠丛书作者:迪诺.布扎第

作者简介:迪诺.布扎第 一九0六年十月十六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贝鲁诺市,幼时移居米兰。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集,如《七位信史》(1942年)、《史卡拉歌剧院之谜》(1949年)、《那一刻》(1950年)、《垮台的巴利维纳》(1957年)、《六十则短篇》(1958年,获同年斯特雷加文学奖)、《魔法演练》(1958年)。而《山上的巴纳伯》、《老森林的秘密》两书则奠定了布扎第道德寓言作家的名声。《鞑靼荒漠 》(获1950年Halperine Kaminsky奖)确定了布扎第的文学地位,为他博得了『意大利的卡夫卡』之名。一九六六年短篇小说《魔法外套》及两年后问世的短篇小说精选集《神秘小店》,可说是他神秘、幻想风格的代表作品。

书评:乍看到《魔法外套》的书名,第一个印象是-大概又是西方另一位追寻哈利波特风潮的著作。拿起书本时猜想着:内容大概可能是主人翁拥有像波特那样的魔法隐形外套之类的长篇小说吧。而当我拿起翻阅内容时才知我错了。原来这是一本收集44篇短小说的作品,而魔法外套只是其中一篇小说的主题。我在书局中站着阅读完第一篇仅只有三页的精采首篇时,已爱上这本书,心中已明确的知道:接下来的另43篇一定也是像首篇那样精采可期。于是我乖乖奉上荷包把这本书带回家。果然阅读时,我为了作者不输哈利波特的无边际的想象力而不住惊叹!此书的每篇短小说,篇篇都引人入胜,虽然每篇都简洁扼要,但作者文笔却能以最精简的文字,深刻描绘每个人物的命运与思维,赋予每个人物鲜活的灵魂!在最小的每篇文字空间里,发挥最宏大的剧情架构。而此书的最奇特处不只每篇故事阅读完后,引人省思故事背后隐藏的涵义,而是很多篇文章是交织以魔幻兼写实的手法来描述情境,却不怪诞,反而栩栩如生。

我举例简介里面的一篇文章『分身术』,让大家能约略体会。此篇内容以第一人称主角,于日记自述在他身上的发生一件骇人听闻的奇事。主角是从事新闻,平常很迷魔法、鬼故事、古老秘密的工作人员。有一天他在旧货商那里找到一本十七世纪就广为流传的『神秘咒语』书籍。而整本书里只有一段是咒语,只要寻找到那段咒语,高声念一遍就会得到一种超能力。但难就难在要咒语生效,必须于阅读时不能夹杂其它不相关文字,必须不偏不倚从咒语的前缀开始至结尾。于是主角养成每天就寝时随便翻一页,就从那一页的任何一个字开始大声念两行的习惯。就在某天当他又随便念完,边脱领带准备就寝时,神奇的事发生了。他突然想起睡觉时准备在床上看的书在书房,于是瞬间他人已到书房。本来主角没多想,因为他常常心不在焉,但当他到书房才想起书放在报社里,他这才吓到。因为在那一秒,他人已在报社里。而故事也由此展开它的新奇与主角内心交杂的描绘。由初始的惊恐疑惑为何会这样?到展开一连串的实验:只要他心想什么,人就到哪里的新奇证明他会分身术的场景描述。到描绘主角心里开始想象他未来记者生涯的美好,随时咻一声!就可以出现在现场得到第一首报导。及任何固若金汤的地下金库、银行、珠宝店、美女的家,都任他悠然游走的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到,本抱冀这份超能力会带给他美好未来憧憬的希望慢慢破灭的心理转折。因为他开始思及:美女洗澡或睡觉看到他出现,肯定是歇斯底里大喊救命。而就算他运用超能力刚开始有杰出表现,但势必引起恐慌,因为有人会开始布线追查他的为何无所不在,而当任何国家领导人、政客、军事强人,知道他构成威胁,必定会除掉他的小命。到想及:虽然他知道报社的社长不会曝光他的超能力,但难免得寸进尺叫他为报社做一件极危险的事,他能临阵脱逃吗?他能偷采访时不被逮个正着吗?而这一切的剧情架构与主角心里的起伏转折的深刻描绘,居然只有短短的四页。哇!我不禁对作者的文笔啧啧称奇!我还能怎么说呢?只能说:「看完布扎第的作品,必定会成为他忠实的书迷。」

◎『意大利的卡夫卡』迪诺.布扎第,与艾可、卡尔维诺齐名!
◎朱天心.南方朔.张大春强力推荐!
  迪诺.布扎第是意大利家喻户晓的作家。他擅长深刻的描绘人物、命运、欲望,罗织魔幻、秘密的笔法,甚至挑战理性的事实,让幻想成真。而其恣肆放纵的笔调,表现人的心灵状态及难以逆料的奇异,充满趣味,更令人震撼,是读者不能错过的重量级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更充满了诡奇独特、鬼斧神工的艺术特色,在看似虚构荒谬的故事,其实蕴含发人深省的深层思考。本书收录布扎第精采的52篇短篇小说,每篇故事都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

我只能说这本书真是太精采了,每一个短篇都是一个奇幻的世界,
看似虚幻的事情,却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就像人生一向是虚虚实实一样

意外的情况下看到这本书,每一篇短篇故事,都是一个惊喜。希望可以推荐给每个喜欢看书的朋友。
本书内容天马行空且含有警世意味,也充满着科幻与想象,很多篇看过后不自觉地发出会心一笑,是啊,我们真是如此…虽然有几篇内容较难体会,也许是翻译因素,也许是要多看几遍才行。大体上来说,是一本适合以轻松的心态来读它,却会从中得到不同的感受与体会的书。

这是我近年来看到最精采的小说!很难想象作者竟然能从最无害、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写起,最令我惊艳的是其中一篇,看似皎洁的月光下,恬静的花园里,有人被杀了!当新婚妻子这么说时,做先生的拉开窗帘,只看到月下随风摇曳的玫瑰,并没有看到任何动静,其实,花园里正上演一出昆虫生死大战。
作者实在太厉害了,每篇故事既奇幻又特别。如果你也是每回出国不知看什么书才好的话,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带这本书去欧洲,真的是不错的选择喔!


《7的宿命》
作者:刘漫流
——这是我买下的1本名为《世纪未定稿》的书里的1篇文章,因为喜欢,曾在电脑上1个字1个字的敲出来:)

书与小说也各有其命运和定数,它们中大部分只是未被发现而已。甚至,也未被小说家本人发现,而只是为一种潜意识的流露,作为一种人类命运的征兆或被预感的符号。这么说并非以为着我是一个毕达哥拉斯的信徒。这只不过再一次说明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文字与数字不过是这同一个世界的两套代码而已,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它们可以是三分、四分或七分等等。

依我之见,近世意大利文坛奇才迪诺·布扎蒂的小说就是这样一把币值为7的硬币,《七层楼》和《七信使》不过是其中成色最纯正的两枚。

布扎蒂何许人也?早几年我们这边似乎出过几种布扎蒂的短篇小说选集,(如《现代地狱游记》、《魔服》)不知为何多少有点被中国读者忽略。其实,布扎蒂不仅多才多产,亦且多艺,小说外又有剧作,写诗,办画展。小说中长短兼擅,尤以中短篇成就最突出,在某些方面堪与卡夫卡、博尔赫斯诸大家之作品比肩而未必逊色多少。

但布扎蒂毕竟的布扎蒂,一个迪诺·布扎蒂世界的存在不仅是看你的而且是必要的。它确切无疑地存在于布扎蒂的全部作品里,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布扎蒂生存于曲折的这个世界的光芒与晦暗。每一位真正的作家都曾为自己杜撰过这样一部“创世记”,以一种多少能够让我们听懂一点的语言说话。阅读使这个世界得以延伸,从而获得它那近于无限的时空性,也使得这部“创世记”,以多多少少成为“人类的”。欲断言这个世界的幅员与边界线(确切地说我同意有界无限的宇宙观)并非是轻而易举之事,在这里我们无法祈求上帝,却可以祈求布扎蒂。因为只有布扎蒂才是布扎蒂是无可争辩的第一推动者。

我要说的正是收入这本题为《魔服》的短篇小说集中的《七层楼》,还有《七信使》等。迪诺·布扎蒂的小说中存在着一个由数字支配的世界,其中数字7占有首要位置(有时是3,这是一个与7紧密相关的数字,不过,这将是另一个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支配着迪诺·布扎蒂,并一再为他带来灵感。

在某一点上,《七信使》中那位年轻的国王的处境让我想起了卡夫卡《城堡》中的土地测量员K。城堡近在咫尺,永远横亘在K的面前,可望不可即,而受野心驱使如周穆望式驾言出巡的年轻国王发现,他离开首都正越来越远,家里的消息也愈来愈不灵通,派回去联络的信使往返时间呈几何级数增长,最后国王势必将在无休无止的旅程中耗尽性命,而信使们也将永无归期。就像K的努力永远不会有什么结果,无穷大等于无情小,王国的永无终极、遥不可测的边界就是横亘在约瑟夫·K面前近在咫尺、却永远不得其门而入的城堡。当年我读这部《城堡》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小说中K度过的日子似乎更加漫长,事实上小说涉及的具体时间只有短短的七天,读者与K同样陷入了一片“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魔幻气氛当中。

在国王与信使,K与城堡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芝诺式的悖论。《七信使》甚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演算程式,例如,在旅行第三天夜里动身的巴托罗缪骑士,第十五天才回到国王的身边,骑士卡约第四夜出发,第二十夜回来。如此只需把骑士们出发的那天为止国王一行走过的天数乘以五,就能推算出七信使各自返回的日子。或许我们能够根据他们行走的速度推算出他们各自走过的里程,并遥测一下这个看来无限伸展、无边无垠的王国幅员的广阔程度。

布扎蒂小说中确实笼罩着一种数字7的宿命的气氛,其骨法用笔之鬼斧神工,经营位置之惨淡悲烈在泰西文学史上庶几只有波德莱尔的笔下游出地狱的《七老人》,或安德列耶夫《七个被绞死的人》差可比拟。在《七层楼》中朱塞佩·科尔特偶染微恙听信医生之劝住进了疗养院的白色七层大楼,住院病人按病情的轻重程度被由上到下安排到七个不同的层次。在经过了一番阴错阳差之后,病情很轻的朱塞佩·科尔特被院方以各种借口自第七层起越调越低,受此精神折磨,病情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最后终被宿命般的降到了第一层——整个疗养院里最□近地狱的一层,按惯例贬入这一层的病人被认为绝无生还的希望,只有躺着等死。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意大利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公民但丁·阿里盖利和他的不朽诗卷《神曲》。迪诺·布扎蒂匹马单枪营造了一座几可乱真的《七层楼》,它对应的似乎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官僚与科技体制,又与失落的但丁世界暗通消息。要知道这两位都是古罗马人的后代,并拥有同样古老的建于七丘上的罗马。(Seven Hills of Rome)

在“炼狱篇”中,七大原罪被但丁形象地安排为一座山的七个梯级。与朱塞佩·科尔特的坠落相反,《神曲》中但丁在经过炼狱的门口,被守门的天使用剑在额角上刻了代表七大原罪的七个P字,最终得以净洁无罪之身升天。在《神曲》中维吉尔带领但丁到达一座四周围有七层高墙的那座高贵的城堡,即nobile caselle,七在这儿可能意味着七种美德或七种学问,以敏锐见称的博尔赫斯认为这并不重要,也可能仅仅只是因为但丁认为这个数字是个神奇的数字,博氏进而断言这个数字无疑可以有无数种解释。但在这里基督教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同样可以肯定抹脖子的小说中的7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出现的平常数字,而确是被赋予了一定神秘色彩,象征性地构画出布扎蒂眼中的世界图景,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某些小说数字性结构。

这里似乎有必要提起另一部或许同样受过《神曲》滋养的名著——托马斯·曼的《魔山》,这部长达七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共分七章,故事同样被刻意安排发生在一座山间疗养院里,很容易让人将它跟但丁的那座净狱山联系起来。来山上看望表哥的汉斯·卡斯托普本想只呆三个星期结果阴错阳差一住七年,……识家以为《魔山》的数字坐标恰好为“7”。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数字7的崇拜,印度教徒焚烧死者以后收灰的时候,他们就在焚尸的地方写上49这个数。对此,梵写家曾作出过种种解释,根据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的分析,“最有可能的是,这个仪式的奠基于下述观念,即7这个数拥有某种神秘的用途,这和世界各地都能见到的迷信一样。”例如北美契洛基人将4和7看作是神圣之数,布留尔认为4与4个方位直接相关,而7除了4个方位以外,还包括“在下”、“在上”和“这里”、“在中间”。在马来亚人的眼里,同样具有巫术的力量。“人们认为,每个人……有七个灵魂,或者更确切地说,有七重灵魂。”在日本,7和一切包含7的数字(如17、27,等等)都是不吉之数。同样,在亚述-巴比伦人那里,第7、14、21、28这几天也都被认为是不吉的日子。犹太人先贤曾发出这样的警告:有七种惩罚会因七种罪过而降临世界,瘟疫也会在四个时期增多;在第四年,在第七年。在更古老的印度教神话中则可以见到诸如七个母亲,七大洋,太阳的七匹马以及这个神秘数的其他许多组合。在古老的《梨俱吠陀》中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

《梨俱吠陀》i,50,8——“七匹哈利兹会用它们的车,带来光明的太阳。”
《梨俱吠陀》iv,13,3——“七匹哈利兹带来了世界的监护者,太阳。”

据马克思·缪勒的描述,在希腊比较富有人格化的神话(法厄同)和《吠陀》的部分章节里,太阳都被描绘成站在他的马车上,这驾车在《吠陀》里总是由两匹马、七匹马或十匹马拉着,这种马就叫作哈利兹,它们总是阴性的。
巴比伦人以星期记日,承袭了巴比伦文化的希伯来就一造出了上帝以七天造人的神话。《庄子·应帝王》篇中,南海之帝“攸”与北海之帝“忽”为中央之帝“浑沌”开凿“七窍”,“七日而浑沌死”,与此暗合,耐人寻味。《圣经·以塞亚书》中描述太阳和月亮的那一节:“月光应该和阳光一样,阳光应有七层。”在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中,数字7意味着持久与无限,如“七倍现实/七倍又七倍之真理”。犹太贤哲认为愚人有七个特征,贤哲也有七个。奥马尔·哈亚姆(诗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数学家,著有《关于代数的证明和阿尔-穆卡巴尔》等)在《鲁拜集》之五提到杰姆西王的七环杯,它也象征了七天、七海、七行星等等,波斯人相信有七个最高的神,围绕着善的造物者Ormuzd,犹太人跟着在上帝面前安排了七个天使长。《启示录》中最后的审判简直成了数字“7”的审判。从七个教会七星到象征神的七灵的七灯,而当七角七眼的羔羊揭开第七印时,七个天使将渐次吹响七支美之数、普遍与绝对之数:“七星完满之数”。基督教神秘论者则认为7在《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七节三次出现,包括章数、节数以及构成Matthew的七个字母并非偶然。

在欧洲的文化传统中一般认为数字7是从人类最早的文化基地美索不达米亚开始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即便是在没有或不可能有巴比伦-亚述人影响的地区,7也是一个特别神圣的数。在古希腊哲学中,7仍然带有这种神话-宗教特征。”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四尔在阐释7的文化意义时曾援引被认为是费劳罗所写的残篇中的一段话,在这里7被看作是没有母亲的处女,“因为它是万物的统治者和教导者;它是神,永存、稳固。不动的神,自己与自己相似,不同于其他的数”。数字7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毕达哥拉斯干脆把7称为处女数(Virgin number),又称雅典娜数,用以代表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7尤不失为一个奇妙的数字。世界有七大奇迹,地球有七大洲,每星期有七天,音阶有七个音符,虹有七种颜色,月球运行的周期二十八天正好是七的倍数,而且也是一至七这七个数字之和等第。古希腊有所谓“七翼”,宙斯的妻子大大小小正好有七个,大力士赫拉克里斯是他母亲怀孕七个月后生的,希波克拉底则将7看作是支配生命的运动的数字,并通过它内含的美使世间的一切保持完美。

从《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高歌:“穿过七座山岭,我们去矿上工作……”到传说中的蓝胡子杀死了他的前六位妻子,尸体却正好被第七位妻子发现。里尔克致茨维塔耶娃的信中自矜“7,我的极乐之数”。我们也可由此来解释十四行诗为何会在诗歌史上如此风行不绝。历来被认为最难以索解的马拉美的《自寓》正是这样一首十四行诗,在命定的一行我们又遇见了数字7:

她,镜中已死的裸体,
却在镜框的封闭状态的忘却中出现了,
瞬间即成七重唱的星光。

虽然在某些译文中出现了“大熊座”、“七颗星星”的字样,但出现在马拉美笔下空房间镜子里的七个神秘光点,无疑不属于任何天空。“7”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普鲁斯特的“圣数”体系,既对应着创世的七天,又跟虚构的用以贯穿全书的凡德伊的一曲带来生命启示的七重奏相呼应。《追忆似水年华》这部辉煌巨著被顺理成章地分成七个部分,于1913年至1927年相继出版。且毋论书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两位情人阿尔贝蒂娜与吉尔贝特的名字在法文中正还都为七个字母,阿尔贝蒂娜出游失踪的七日,更在年轻主人公脆弱而敏感的心中埋下了一片此生都难解的疑云。

米兰·昆德拉自承他的小说都是以数字7为基础的同一建筑风格的不同变种。他在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曾想不惜任何代价打破这种“数字7的宿命”。小说原定构思为六章,“但是,第一章在我眼里总显得不定型。最后,我明白这一张实际上由两章组成,它们像两个连体双胞胎姐妹,需要通过一个高级外科手术把她们一分为二。”昆德拉相信至少就他个人来讲,这“既不是借用一个魔术数字来作迷信式的卖俏,也不是什么理性的计算,而是一个深刻的、无意识的、不可理喻的必需,是我无法逃避的形式原型。”

昆德拉视音乐为这种必需的一个重要来源。例如,贝多芬在第十四四重奏作品131(作为贝多芬生命最后瑰宝的六首四重奏之一也曾多少给艾略特和他的《四个四重奏》带去了某种启示)同样被分为七个乐章的奏鸣曲的组成形式。昆德拉提醒我们这七个部分并非等值,否则这种已经臻于完美协调的建筑结果便会倒坍。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是一种合乎比例的匀称,一种真正的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属于音乐,也属于小说的建筑学。

钱钟书《管锥编》论枚乘《七发》也曾例举过吾国文学史中诸多以七标目的的例子,五、七言近体兴盛于唐自不岛言,而先生拈花,独标“七缀”(或“四篇”成集),岂非于此奥义,早已会心了然?单就数字7而言,我们就能够发现东西方不少有趣的文化现象以及某种带有必然性的巧合。阿赫玛托娃踯躅彼得堡冬日城垣孤怀苦吟,华章哀成七帙;纳博科夫驾登康奈尔教坛宏演小说大法,妙谛结为七章;特拉克尔有代表作名为《死亡七唱》;翁贝尔科·埃柯《玫瑰之名》中开启秘室的要诀是“在三在四,其命在七”;勋伯格作《月亮上的皮埃罗》,其中的“21首诗”恰与作品的编排数码“OP21”相偶合,以为“它也许更深一层地蕴涵了西方人有关三与七的神秘意念”。所以张爱玲女士会轻叹:三和七是俊俏的,也难怪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不多不少,正好七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30 21:10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