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动旧书
(诗忆症之九)
1、吉木是不是吉木狼格
与华秋在网上聊天,他提到吉木狼格。我说吉木狼格是我早年的偶像,华秋说吉木狼格现在还是他的偶像。我问华秋,吉木狼格是不是在成都,他说是的。我知道华秋和吉木狼格很熟悉,经常在一起喝酒。我问他这个,似乎是为了给自己印证吉木狼格从南京回到了成都。
几过月前,华秋从某网站他建的仓库里用电子邮件发给我吉木狼格的新诗集《月光下的豹子》,可是排版有问题,所有的诗都不分节,没法读。那天华秋又给了我一个网址,是他存档的据说是完全版的《月光下的豹子》。打开网页,看到排版没问题,于是下载收藏。
知道吉木狼格是在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末,那时至今,我还记得很多四川诗人的名字(当然也记得很多其它省份的诗人的名字)。那时至今,如果在杂志上看到那些诗人的名字,就尽量抄下他们的作品,或者复印,现在就变成了下载文本文件、电子书,或者打印。我知道吉木狼格是彝族人,《月光下的豹子》,这个名字让我感到大凉山的荒莽气息。
一直记得一本诗选的编者名字是吉木,一直怀疑吉木就是吉木狼格。书是邮购来的,很长时间不知道放哪儿了。刚好最近搬家,那本书又被翻出来,放到书架上一个隐蔽但好找的地方。吃过晚饭,阴天郁闷,也不到喝酒的时间,就去找那本书。翻出来,看到书名是《中国当代青年短诗萃》。读编者后记,上面写着“由吉木(周采)、唐诗(唐德荣)主持编选工作”。书是昌荣县印刷厂印的,1990年4月第一版,印数12000册,这印数让我吃了一惊。看目录上的作者名字,只有几个是曾经相识的。说曾经相识,是因为那几个名字是当年一些诗歌杂志上频频露面、曝光率极高的名字,可如今这些人都已不知所终。按照目录上的页码,翻看那些人的诗,只是想看看,那些人在那个时候写了些什么。读了几首,只感得难堪,更难堪的是有些诗旁边还画着五角星,那是我的阅读习惯,看到喜欢的就做下记号。看诗后的作者简介,看到不少让人哑然失笑的“XX诗会”、“XXX协会”的名称(还有更可笑的“XX杯诗歌大奖赛”)。这才几年啊,这些诗会、协会早就做鸟兽散,这些人,全都不知所终。
过眼云烟啊……这是我合上书后的感慨。感慨之后,就开了电脑一通写。然后想,下次在网上遇到华秋,就问问他,吉木是不是吉木狼格。
2、原来就是李格弟
与刘均网上聊天,他说在网上找全了夏宇的歌词。我知道刘均是一位酷爱台湾老歌的乐评人,刚好几日前我在看他博客时,读到一个他写夏宇的短文,了解到夏宇原来就是李格弟。李格弟,这是个熟悉的名字,一直以为是男的。齐秦就唱过她填词的几首歌,我还在笔记本上抄过那些歌词。没两天又在QQ上遇见刘均,他问我,你还是不喜欢夏宇的诗吗?我说她的诗我只在你的博客上看过一首,怎么喜欢?而且那首诗,极可能是歌词。
吃过晚饭,阴天郁闷,也不到喝酒的时间,在书架上一个隐蔽但好找的地方翻动旧书。见到一本《台湾女诗人三十家》(这明显是流沙河先生编著的《台湾诗人十二家》的盗名仿真版),忽然想到自己那时还真买了不少台湾诗集、诗选,难道是当时读完朦胧诗后的饥渴症造成的台港文学后遗症?难道是那时我见到“台湾诗”三个字就像见到“先锋诗”三个字一样,一律认为是质量的保证?不管了先抓过来看看再说,说不定有夏宇。翻开目录看收录的作者名字,果然,第三个就找到了夏宇。
翻到那一页,不看编者的文字,先读诗。粗读,翻过两页,读到一首《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醃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这首读过,原来就是夏宇(李格弟)写的?记得这首诗,就是不记得谁写的了。然后读编者的文字,“一九五六年出生,原籍广东……”,不年轻了啊。读完那篇题为《一颗闪光的怪异女星》的文字,文中引用有一首夏宇文字游戏式的“现代诗”。这是唯一可称道的地方,其余文字几乎全是扯淡。忽然奇怪这样的文字那时居然也印成了书,可现在不也是吗。又细读夏宇的其它诗,只有七首(包括被引用的一首),读了两遍。想起聊天时对刘均说过的,那种语言方式我不喜欢,但能感觉到里面有东西。
那就等机会吧,等着能读到她更多的诗。夏宇,原来就是李格弟,好像在颜峻的博客上看到他收到了夏宇的诗集,也看到夏宇跟什么乐队在做演出。这夏宇,刘均告诉我的夏宇和正在跟什么乐队做演出的夏宇,就是李格弟这个夏宇吧?
2005/9/1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3 11:48:0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