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陈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话诗

[复制链接]

51

主题

0

好友

196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1#
发表于 2007-8-4 13:30:42 |只看该作者
五写得挺传神的,诗歌有笔绘的效果也许不是最终目的,但确实有这种效果。六的最后一句很好,但前头部分还使人有些怀疑,读完确实有些些恐怖。
另外还希望能看到文字深处血液流动的天性。反过来说,其中若隐若现的不参与感也是有意思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9 21:07: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9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22#
发表于 2007-8-4 13:30:42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些作品还是涉及到自身写作惯例和传统惯例的问题。你有意用一些非自然的词语来强化一种对抗和冲撞无疑是好的,但单就这些作品而言,每一小节本身以及节与节之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使得冲突流于词语的表象化,而不是“风格”在作品中的调整、变化。

看宇文所安评杜甫《望岳》有一段话说的好:“诗中迅速的风格转换是杜甫艺术的特征:首联是随意松散的散文式语言,中二联转变成宏丽、曲折、精致的诗歌语言,尾联又变为直截了当的期望”。我觉得虽然“诗无达估”,并且他所言并不一定适合你,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对于“惯例”是否值得依赖我觉得需要仔细考虑。小诗人对这个东西的依赖导致的“自动写作”是有危害的。但是优秀的诗人会利用惯例对主题重新进行书写。
Narkomf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Lucifer

Rank: 7Rank: 7Rank: 7

23#
发表于 2007-8-4 13:30:42 |只看该作者
杜甫大概30岁以后才有大幅度的变化,是多年磨练的结果。
Hermes Trismegist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0

好友

263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4#
发表于 2007-8-4 13:30:43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的批评。写这首诗,除了是一次操练,也是想看看在一个预设的个人语境里语言的生长状态。它基本上是靠意象和情绪的关系来推动的,并主动受制于形式,在整体结构上没作更多考虑。节与节间缺乏变化的情况是存在,但每部分会有一些主题上的变奏。对于写作上的惯性,包括对某些意象和词语的依赖,对语感的过份信任,是需要警惕的。在风格的建立完善与发展变化之间,有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也有一个诗人心智和观念的成熟蜕变的过程。在杜甫、叶芝等大师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缓慢而强有力的变化。杜甫是我在学习的伟大诗人,对他在现实与诗艺之间取得的高度综合平衡深为折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7 11:0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