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汾河故事》之二:《豌豆》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4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2: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豌豆<BR><BR><BR>一个休息天,岳母教笑笑唱儿歌,唱了一首又一首,我偶而抬头微笑着鼓励一下笑笑,心仍在书上。但是接下来的一首歌,却把我从书上牵开了,“豌豆开白花,穷人没办法,下地掐把菜,地主不让掐,今天开大会,明天斗争他——”这首歌,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外祖母也教过我。 </P>
<>我一面问了岳母几个有关豌豆的问题,一面上网搜索,另一面却想着外祖母讲给我的故事以及故事留给我的疑问;外祖母几个月前在她九十一岁的高龄去世了,对她的离世,我有着多方的哀痛,其中之一就是再不会有人给我讲土改前后的那段历史了;我不相信图书馆里的那些书,我宁愿相信这老人模糊的记忆,相信她在数番风雨平息之后处世的那种自然公允的态度。之所以一再提起五六十年前的那段历史,我只是想知道,若没有那次运动,我家若不是在那时从巨富一跌而入赤贫,我祖父的命运会是怎样,我父亲的命运会是怎样,我自己的命运会是怎样,我孩子的命运又会是怎样?岳母这次到南方来,我们谈的最多的仍是那段土改的历史,她的父亲正是一个有着两顷地的地主,土改时她虽然还是孩子,但不少事情已经记在心里了。
<>“那时侯有两种豌豆,黎豌豆开红花,白豌豆开白花,它们都是和麦子杂种在一起的。黎豌豆和大麦一起种,和大麦一起熟,还有一种扁豆也是和大麦一起种一起熟的。白豌豆和小麦一起种,和小麦一起熟,它们比大麦早种半个月,却要晚熟半个月。听老人说,以前只有一种开红花的黎豌豆,花的颜色是浅红的,自从李自成报母仇血洗了河南,花的颜色才变成了深红;又说明朝的天下被满州人强占后,不少黎豌豆一夜之间开了白花,迟迟不肯成熟,说是给明朝戴孝的,从那时起才有了白豌豆。
<P>“白豌豆开花,在立夏前后,黎豌豆和大麦在小满前后才能成熟,这半个月的时间,穷人是最难熬的:过去一年的粮食早就吃光了,野菜树叶树皮也都吃光了。别说半个月,一个人七天就饿死了,为了活命,穷人只有到地主田里偷着去掐豌豆的苗头吃。我爷爷每年在北坡种十亩地的豌豆,特意为穷人种的。
<P>“以前人们最怕过春天,把春天叫做‘荒春’。长长的一个冬天过后,十家的粮食有九家吃光了;三个月的春天,除了找来野菜树叶树皮充饥外,最主要的还要靠豌豆。榆树皮用石磨磨碎,可以烙饼,可以做稀饭。椿树叶在滚水里煮一下,然后用清水漂洗几遍,蒸着很好吃,但不能多吃,有寒气,狗里秧、桑树叶、槐树花都有寒气;楚树叶、柳树叶、桑树叶和蓖麻叶吃了很平和。有一种猪娃菜,当时到处都是,现在一稞找不到了,在那个时候吃断种了。
<P>“吃光了野菜、树叶、树皮,就只剩下豌豆了。那个时候,只要有地的,没有人不种豌豆。霜降前后和麦子一起种下,开了春,豌豆苗比麦子长的高,苗头掐下来生吃、蒸着吃,吃了几天后又发出来,发出来再掐,再发。可以一直吃到黎豌豆成熟,黎豌豆熟了,一年一度的‘荒春’也就过去了。豌豆在那时真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
<P>趁着岳母停下来教笑笑削苹果,我看着网上搜来的一则资料:“豌豆(Pisum sativum):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带白色蜡粉。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6片,叶轴顶端有分枝的卷须,基部有大形托叶,比小叶大,叶状。总状花序,或花单生,花冠白色(白花豌豆)或紫色(紫花豌豆)。荚果,长圆柱形。种子圆形,光滑或皱缩,有黄、绿等色。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不耐高温,原产欧洲和亚洲,我国各地栽培。鲜嫩豆粒、嫩苗作蔬菜,种子可制淀粉,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
<P>看完,这种我从没见过的植物已活现在我眼前了。随即我又进行了辽远的想象:想象着我和父亲在村南的地里耩麦子,同时也耩下了豌豆;想象着豌豆和麦子在一起生长的情景,一望无际的麦子和豌豆,豌豆的白色蜡粉沾白了我的嘴和手;想象着豌豆开了红花和白花,想象着豌豆花有着香烛和佛的气味;想象着豌豆上蚂蚁一样爬满了穷人,我的祖父、我的父亲和我都是其中的一个……
<P>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照这话说来,我不必怀念曾祖的产业,他的财富无论如何传不到我的手里;从另一方面说,我祖父、父亲穷了两代人了,我这一代似乎不必穷下去了,却还是穷,我却还是怀念巨富的曾祖父,想想真是可笑。童年时挨饿的经历,还会发烧一样在梦里不时来袭击我,带给我许多恐惧。我的祖父、我的父亲,在“荒春”的时候,尚有豌豆来救命,我呢?那解救我的“豌豆”在哪里呢?“荒春”到来的时候,我靠什么来解救我的一家老小呢?
<P>另一则资料:“豌豆,各地又名麦豌豆、寒豆、麦豆、毕豆、麻累、国豆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我国四川省豌豆面积曾经最大,其次是河南、湖北、江苏、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四川省曾长期保持在1200万亩左右,1985年下降为35.25万亩。”
<P>从它的多个名称,从它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它曾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着怎样一种密切的关系,在人口最多、最穷困的两个地方,四川和我的河南,更是如此。从1200万亩到35.25万亩,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下降!在河南乡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竟然一次也没有见过豌豆,从这里也可以鉴出一些东西。
<P>对农人如今不种豌豆,我和岳母都不能给出明确一致的原因;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她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了许久,她说,在她的家乡,象她这样年纪的人,每年都会在地头种上一片豌豆,既作为一种菜吃,更主要的还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救命的恩人。
<P>对如今农人种不好豌豆,她给出的原因我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豌豆喜欢贫瘠的田地,喜土家肥,红薯也是如此;而如今到处都是工业肥料,土质变了,豌豆自然长不好了。
<P>这篇文章如果作为散文到此应该结束了,但既然我是当小说来写的,总应该给出一个具体的故事,这个故事既要与豌豆多少有点关联、又要契合这篇文章的主旨。
<P>这个故事是很多年前,外祖母讲她二弟的故事时,随口带出来的,轻描淡写的讲了几句,又回到她二弟的故事上了,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我却总是不能忘。她二弟出走的故事,她给我讲了很多遍,每讲到她送他远行的那个晚上,她总是很紧张,仿佛故事昨夜刚刚发生,故事的其它章节她都是一种轻松的口气娓娓叙来,同时以此为主干,常会带出其他的故事来,故事讲到最后总少不了落几眼泪。
<P>这个故事的主角名叫杨荣声,是我外祖母的表兄,和我一样在家排行第二,和我一样是家里惟一一个靠书吃饭的人。外祖母说,在她二十几个表兄弟当中,数她的二弟和荣声学问最好,模样最清秀。外祖母家祖上出过举人,荣声家世代都是种田的,家底虽好,仍为其他亲戚看低,在我们乡里有这样一句古话的:三代不读书,活象一窝猪。荣声的出现,他的家人很是扬眉吐气。
<P>土改开始前,荣声本来与我外祖母的二弟约好一起逃走的,临走的前一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卦了,不愿意逃了。我外祖母说,荣声是舍不得一岁的儿子。她的二弟新婚不久还没有孩子,于是她二弟一个人逃走了;逃走的二弟,和死去的荣声一样,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来。她后来相信二弟一定和荣声一样死去了,说他是一个最有情义的人,没有死的话,早该回来了;确信二弟死了,她悬着的一颗心似乎也放下来了。
<P>荣声的大哥身为长子,父亲又死了,受的批斗格外厉害些;但他的身子骨硬实,白天挨了一天打,在冬天的晚上还能跳进藕塘的水底去挖藕。荣声就不行了,几顿打后,就离不开床了,可还是被拉去犁地耙地,以此来偿还祖上积累财富的罪恶。他从来没有使唤过牲口,牲口们也与他作对,一匹马从套上跑开了,吃了临村的红薯秧。那个时节,红薯在地下已经长成了,红薯秧已经多余了,但他还是为此挨了一顿打,是这样的一种打法:“碰蒜瓣”。一群人混乱站成一圈,一个人先推,把荣声推到另一个人身边,另一个人接着再推,大家边推边笑,大有古人曲水流觞、取杯赋诗的意味,推到最后,荣声跌得头破血流,再也站不起来了。
<P>关于他的死,我外祖母是这样说的:他的家里几天没有揭锅了,一个晚上他到汾河边去偷掐豌豆,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河水在那个季节很浅,一个有力气的人总能爬上岸,他却饿的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
<P>而我总疑心他是自杀的,豌豆到处都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到汾河边去。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艰难,当一个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不能保持做人的尊严时,自杀无疑是一种解脱和抗议的好方法,一旦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也会这样做的。
<P>我不知道他死的时候,豌豆有没有开白花,如果开了,我想也不是为那个腐朽糜烂的明王朝穿的孝服,而是为这个无辜的年轻人穿的。
<P>2006-2-19
<P>
<P>
<P><BR>原名武彦华,70年代末生于河南项城,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规划系,2002年和朋友一起创办民刊《野外》,现居杭州。
<P>■邮箱:runxiaozi@163.com</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32:56 |只看该作者
太对文字里的材料有情结啦,我觉得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4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32:56 |只看该作者
谢谢阅读和提醒,初习小说,来向大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5

主题

0

好友

2167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33:13 |只看该作者
顾说的对,同时,我觉得这一篇较为舒展自然,笔墨沉稳;小小的失败之处在于对材料的赘述改变了小说的重心,但这种结合我是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4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33:13 |只看该作者
谢谢阅读和批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07-8-4 13:33:13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顾耀峰</I>在2006-3-1 16:49:07的发言:</B><BR>太对文字里的材料有情结啦,我觉得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DIV>
<>看来是没引起重视</P>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4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7#
发表于 2007-8-4 13:33:15 |只看该作者
呵呵,感谢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8-17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