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gn=cente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祖父和他的故事<p></p></FONT></P>
< align=center><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七月的枣,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红掉皮。” 枣树、梨树、柿树之外,我家的院子里还种有杏树、桃树、苹果树、石榴树,西屋前的两棵红白椹树长的最为高大,一丛攀沿在灶屋外壁的葡萄,月光下,分不清哪里是藤,哪里是藤的影子。别家的孩子,割麦前后,开始敲树上的青枣吃了,我家不行,一定要等到七月枣子长红,吃梨一定要等到八月,吃柿子等到九月,这些规矩都是我祖父定下的。他日夜转悠在这些果树下,两根竹竿,长的用来驱逐偷食果子的鸟,短的来威吓偷吃嘴的孩子,我们这些孙子孙女没有不恨他的。果子成熟,他来分,二叔家分到的总多一些,我们三兄弟的吃完了,二叔家的孩子还在吃,每到这时我就学着大人咒他快点死。<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父母没日没夜的在田间忙,哥哥姐姐们上学去了,我不得不和他困在这个阴湿空阔的大院子里。他扶着长竹竿前面走,我拖着短竹竿后面跟,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某天上午,我看见,他到我家的鸡窝里拿了鸡蛋,放到二叔家的鸡窝里。其时,我家住东屋,二叔家住西屋,他一个人住堂屋;两家的鸡和两家的孩子一样,素常在同一个院子里活动,孩子们饿了,回自己家吃饭,鸡儿们回自家的鸡窝下蛋。<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晚上我把这事情添油加醋告诉了母亲。她出奇的平静。这是她采取行动前的一贯表现,有一次我大哥的唤名鸟飞进了面缸,她就这样一声不响地把它扔进火里烧死了。果然,一个黑夜,她朝着粪池边的桃树下泼了一大盆结着薄冰的刷锅水。这盆水,差点要了他的命。病后,他只能坐着或躺着了,拿竹竿的气力也没有了,瞪着眼睛看鸟儿们在果树上飞起落下,有时干脆歇到两根竹竿上。母亲还是披星戴月地劳碌,显不出一点异于往日的样子;我却很愧疚,不是我告密,他就不会变成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我不再喊他偷鸡蛋贼,我念起他以前的种种好处。<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除了端饭倒茶帮他逮头上的虱子,我赎罪的另一个表示就是听他讲故事。他的故事翻来覆去讲的都是他的过去,初次听惊异且振奋又不免怀疑,听多了就变成白开水了。这一天,院子里又剩下我们两个人和两只飞来飞去的燕子,我搬了小板凳,坐在他藤椅边,缠他给我讲个故事。他很高兴,很久没人听他讲故事了,吐掉嘴里的苹果,他讲了起来:<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赵老四在第一封信中告诉我,崔三绑架了他的小儿子。赵老四在第二封信中说,崔三嫌赎钱少,割下了他儿子的另一只耳朵。接下来的一封信是我父亲写来的,崔三撕了票,赵老四儿子的头被一条狗衔了回来。放下这封信,我下了决心。我杀崔三,决不是报赵老四的救命大恩,我只是觉得再也不能让这个人活在世上了。我以娶亲为由请了长假,花钱在开封找了一个枪手。<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这崔三,是我儿时一起耍玩的伙伴,全村的孩子,只有我们两个敢站在那棵“比天还高”的柿树上往汾河里跳。我从了军,他跟了李老末。李老末是汾河上下名头最响的杆子哥,崔三跟了他十年,立下不少功劳。我几次召他入伍,他推脱说受不了军中的纪律。徐州开仗,李老末的杆子被国军改编,开赴前线抗日,半路,崔三带了十几个兄弟、几十杆枪当了逃兵,回到汾河,以赵集为据点,招兵买马,有一次,光天化日,他带人洗劫了初刘村,大小牲口抢走的干干净净,还杀了人。<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我回到了崔寨。崔寨,是汾河以南防御土匪的一个中心,有很高的寨墙,很深的护寨河,有庄丁轮流看寨,晚上他们一面巡行一面齐声呐喊:“小心着,细看着,(土匪来了)远了用枪打,近了用刀戳。” 喊声夹着梆子声,随风传到很远。一有土匪生事,远近各村的富人,就拖家带口跑到崔寨,寨门紧闭,寨墙上布满了枪。我小的时候,崔寨还没有建寨,土匪来了,要跑到夏寨去;那时一听到枪响,全家人争着上厕所,我的祖母瘫痪在床上,全身抖个不停,床在她身下吱嘎吱嘎的响。<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回到崔寨,我四处托人物色二房。娶亲那天,三教九流的宾客,该来的都来了,崔三也来了,五六个壮汉抬来了两大箱礼物,一看阵势就知道他是有备而来,倒不一定是防备我的,他的死对头杨天青在,扬言要杀他的武连奇也在。请他来,主要是想让他看一看我早不再是那个勇敢有为的崔子灿了,一个沉迷于酒色的废物罢了,官场上可怜的牺牲品。<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娶亲后的第一个月,我在家陪新婚的太太,闷了就到父亲的果园里转一转。第二个月,受崔三的邀请,我跟他出去打了几趟猎。第三个月的上半月,我常跟大少爷在一起,议论一些时事,更多的是听他讲如何种植花草果木,种花草的知识他是从一本《花镜》上学来的,种果木的经验多是我父亲传给他的。第三个月的下半月,我受崔三所托帮助大少爷筹备崔老太太八十大寿的寿筵。大少爷,本名崔兴国,是崔老太太最小的儿子。说来奇怪,他家的男人上下几代没有一个活过五十岁的,他家的女人却个个长寿。崔老太太的一大群儿子,个个模样好,有本事,不少人把振兴崔寨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谁料想,三五年,上面的七个呼啦一下全没了,象一把沙子洒进了汾河,柔弱的小儿子成了大少爷了,大少爷是远近有名的孝子,汾河上下最多的就是孝子。死去的七个儿子中,二儿子最为人惦念,他豪爽,仗义,穷人和富人都喜欢请他喝酒,一个下雨的晚上,喝醉了,淹死在积雨的小水沟。几十年间,每个风水先生都劝他家另辟宅院,他家却执意不肯,这是崔寨最大的一个谜,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这个谜发生了兴趣,当我厌倦了官场,我的这个兴趣越发浓厚了。<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一天终于到了。四面八方来的宾客车水马龙。作为老太太的干儿子,崔三必来的,他自幼父母双亡,在老太太的看护下长大的,两人情同亲生,我说过,汾河上下最多的就是孝子。我等他,他来了,如我所料的一个人来了。我走上前,他悄声对我说,决不能让任何人在筵席上闹事,惊动了老太太。我朝他笑了笑,他紧握了一下我的手。几项仪式过后,主客落座,猜枚划拳声响成一片。和其他酒场上一样,我大碗大碗的喝,喝着喝着当众吐了,和他们喝酒,我每次都吐,相信他们习惯了。两个伙计上来,把我扶回了家。一到家,我跳起来,带着枪手出了寨。以勤务兵的身份,他在我家里窝着整半年了,黑了,胖了。<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直奔</FONT><FONT face=宋体>忠义冢。忠义冢是村北的一个高岗子,传说是光武帝的大将葬身的地方。冢上有一棵老槐树和一些白杨树,单这棵老槐树远看就是一片树林了。槐树下,半年来,我第一次告诉他,谁是他的猎物。我指给他看我伏身的地方;我知道,他是看不到那条旱沟的,他看到的只是飘舞的雪片编织成的罗网,和罗网下我父亲的两百亩果园。这条沟是我父亲为灌溉果树挖的,与汾河相通,秋冬两季没有水。<p></p></FONT></P>
<P ><p><FONT face=宋体> </FONT></p></P>
<P ><FONT face=宋体>年关将近,远处传来鞭炮声,也传来枪声。我依在沟边的一棵苹果树上,看飘忽不定、落下又飞起的雪片,把我的一个黑色脚印一点一点的盖住。</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傍晚时分,雪停了,黄色的太阳挣破了云层,我看着它慢慢落下去,落到我们家的果园里,</FONT><FONT face=宋体>树上</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枝桠间积了不少雪了。这时我听到了马蹄声,两匹马,马上两个人。黯淡的光线下,他们象是在空中,从空中往下飘落,马上的两个人都穿着大氅,戴着皮帽,一个崔三,一个大少爷。他们一定是送完了客人来给他们的父亲传话的,这是我乡的独有风俗。嗒,嗒,嗒,嗒,他们越来越近,进入枪手的射程了。我突然担心,枪手会不会打错另外一个。接着我想起寿筵上看到的大少爷,他走到院子正中的玉兰树下,跌了一交,他扶树站起来的一刻,我清清楚楚看到这棵树上暗绿的叶子一瞬间变枯黄了,有几片落下来了,我知道,中午时,大少爷的魂秧已舍他而去了,也就是说,大少爷在中午已经死了。雪又下起来了,我越来越担心了。<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枪响了,一个人栽下马来,正是大少爷。<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枪手没有开第二枪,这是完全按我的吩咐做的,也证明了他自己。接下来看我的了,崔三驱马奔过来了,我不慌不忙走到路中间,瞄准,开了三枪,崔三从马背上掉下来了,被马拖了一程,甩到我身边,他看着我,我对着他的头开了两枪。当枪手动手整理血迹时,我对着他的头开了一枪。重新布置好现场,我回了崔寨。我情绪激动地对众人描述,崔三为图谋家产如何杀了大少爷,陪我散步的勤务兵如何和崔三发生枪战,如何被崔三打死,我又是如何杀了崔三,没有人不信我的话。半个月后,我认了崔老太太干娘,只等她伤心而死,这满院花草果木就是我的了,崔寨最大的这个谜也归我了。<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在我的好梦就要圆满的节骨眼上,解放军来了。村里的地主聚集在我家,商量出逃的事情。我说,不如扮成卖笔的生意人,我们这里的毛笔很出名,到全国各地卖笔的人也很多。大家都赞成,分散后各自准备,有的剪掉了长指甲,在指甲缝里浸了墨汁,有的在唇尖上涂了墨汁。先坐马车到了水寨,晚上过了颍河,到淮阳后分歧来了,有的主张向东走,有主张向北,有的说留在淮阳便于打探家中的消息。我说不如先去商丘,这是个大地方,人多眼杂,又是南北交通的一个枢纽,万一局势有变,行走也方便,大家都同意。我又提议,去商丘前,不如先拐个小弯去鹿邑,半天的步程就到了,鹿邑是老君的家乡,那里的老君庙很灵。鹿邑是个穷地方,老君庙却很气派。庙堂的正中是发光的老君像,像前一个漏斗形的大箩,里面装满了草灰。我们一同跪下来,三支签,问前途。两个道童摇晃大箩,箩中的灰筛落到地上。箩底绑有笔,箩一摇,笔便在地上写字,我们看的真真切切,第一个字是死,第二个字是死,第三个字还是死。出了庙,人心乱了,我劝他们回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田地多一点罢了,不象我,是官僚地主,捉住必杀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回崔寨了,少数去了商丘。回崔寨的把笔留给了我。我在鹿邑卖了八年笔。八年后我偷偷回了乡,才知道,回家的一批,没有理由的被枪毙了,去商丘的,也被抓起来,当作流匪枪毙了。<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到家,看到堂屋正中摆着我的灵位,家人一来是认为我死了,一来是报了希望来应付那些到我家盘查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回到家还是平安无事,土改过去了,人们都忙着开展另一项运动。另外一件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大少爷家的院子最终归了我,一来我是崔老太太的干儿子,二来这院子其他的人不敢搬进来住。我们一家人搬了进来,这些年过去了,我总是解不开这个谜,但也没有凶险的事情发生……<p></p></FONT></P>
<P ><B><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我祖父吐掉口中的苹果,“赵老四”三个字最先从他嘴里蹦了出来。一听到这三个字,我就知道他要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他给我讲过上百遍了,尽管受他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故事的各个部分每一次留给我的印象有所不同,故事的结局相同却是无疑的。可这一次,听着听着,他所讲的,与我心中固有的,差别越来越大,到了后来,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了。以前他总是讲,大少爷是被枪手误杀的,无恶不作的崔三才是他们的目标。以前他从没有提到这个“谜”,也没提到我们住的这个大院子是大少爷家的,更没有提到土改出逃的事情,他说因他杀了大土匪崔三,新政府那里得到了奖励。以前的故事里,他如何为大少爷和枪手修坟,是整篇故事的重点之一,这次的故事里却完全没有提及这一点。我把这前后两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他们也很惊讶,我第一次听的这个故事他们也是第一次听。但他们为我确认了三项事情:一是修坟的事情,他的确为他们不止一次修坟;二是我家住的这个大院子确是大少爷家的;三是他土改后并没有出逃,一天也没有,不要说八年。如此以来,这两个故事似乎都有真有假,哪一个更可信呢?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后来的这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的祖父在为我讲了这个故事不久就去世了;但他为什么要编造一段出逃的故事呢,难道是我的父母在骗我?<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那天本来从他嘴里我可以得到更多判断的,可恨的是那几声牛叫,是后院书印家的小牛叫,牛叫之外还有嘈杂的人声,我想一定是给小牛穿鼻子的人到了,这对我的诱惑在当时远远大于祖父的故事。我猫着腰悄悄溜开了,他讲故事有闭上眼睛的习惯,我边溜边回头看他。出了院子,趴在短墙上我最后一次看他,他还在讲着,看着他干瘪的嘴一张一张,却听不到声音,我突然害怕极了。<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6-3-17<p></p></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2 22:51: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