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51 点
- 金钱
- 245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96
- 精华
- 2
- 积分
- 647
- UID
- 219

|
.
< >我记得好像蒲宁有个短小说(题目忘了),写一个嫖客和一个小妓女的故事.里面小妓女唠叨个不休,嫖客忽然说了一句:"闭嘴,再说我宰了你."整篇小说情节几乎忘完了,惟独这句话没忘记.在一篇三四千字的短小说里,如果作者想让读者记住什么,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1非常优秀的语言编织的意象,要求每个字每个词每个意象都恰到好处(这是极困难的,需要天才般的灵感迸发,可能写几十年也不会出现10次,多数时候需要作者耐心的考验自己的耐心)2恰倒好处的空白与缺省,比如海明威白像似的群山-----在故事中隐藏的故事,(当然现在再看这小说也没什么意思)3结尾.比如乔依斯的阿拉比,包括他那个长点的<死者>我们可以忘记<死者>里发生了什么事,但绝不该忘记他的结尾.</P>
< >还是可能,小说中的开端,故事,结尾都是为小说整体服务的.有的人隐蔽工作做的好点,有的人会故意写那么一两句话.例如陈卫的<杀死老师>(他的小说很多都不喜欢",惟独这篇)在一种极度安静淡雅的氛围下,"日逼"出现了,黑蓝诸位对他这个小说有很多高见,我只说说我的理解:因为他制造了一种静----动-----静的平衡态势(这需要极好的耐心与极高的技巧包括一点冒险精神),才使得小说闪耀了冷静的光芒.我不是推荐学习这种写法,因为技巧上有相通的地方,人的思维却是千差万别的,还因为技巧是能学会的,思维方式是学不会的.</P>
< >还有种可能,作者要推翻原来的故事.因为一个简单又让人丧气的理由-------故事都是假的.作者使出浑身解数,想让读者参与到小说中来,或者,让读者沉迷在他制造的虚幻之中.我们在电影院,或在一本小说中,感到兴奋,沮丧,愉快,感动,或者仇恨,但是很快,走出电影院,我们买了瓶汽水喝光它之后,所有的情绪与感情波动都烟消云散了,能记得的恐怕只是一两个经典场面,镜头,女主角边对着镜子欣赏自己容貌边发出傻笑.我们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把一篇小说背诵下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下降,能留下的也是闪光的片段和碎片.因为词语魔术的第一要旨是忘记,第二才是发现.就像我们能欣赏<追忆似水年华>的美,可说出的美与感觉的美是完全的两码事.</P>
<P>对不住,说了一堆.你说的很对,两个默默与一个沉默是用来营造气氛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0 11:26:02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