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9-3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2107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56
- 精华
- 0
- 积分
- 698
- UID
- 8620

|
(一) <BR><BR> 穿过第二个红灯的时候第一个红灯才变成绿灯。两条单行道之间的距离大约五十米,他抬起头看前方不远处红绿灯的记时器来估算自己的速度,通常情况下他把自己的速度就放在这个点上,所以他把这个点踩得很准。前面有一辆无偿献血的白色大客车,几个医生正在散发传单鼓励肥胖的人们献血,说,这不失为一种减肥的好办法,其中在那张桌子前的几个人挽着手臂正在排队等待医生给他们化验。超市门前的旗杆的上面三面旗奄奄一息地垂挂着。隔着大门可以看见人影的晃动,繁忙的人们推着货车陆续地走出来,夕阳像受伤的翅膀抚摩着超市门前的人们和停放有序的汽车。几个中年女人领着孩子站在小吃部的窗前,得心应手地接过打里边传出来的汉堡和炸鸡腿。 <BR><BR> 在第三层电梯的出口处是这个城市最大的一个书店的分部。当然一般的读者不会料到这一点,因为经常出没在书店的人不会来这样小的书店内,何况还是打着分部的招牌。如你所料,惨淡的景象,除了几个小孩子围在儿童读物旁以外,经典小说的架子前空空荡荡。他打开这本《小说山庄》。第一辑:描写爱情。第四辑:先锋实验探索文本。第一篇是阿根廷的胡里奥·科塔萨尔的《守灵记》。他认真地读了两遍,然后合上书开始思索起来。那本《小说山庄》在他放回去的那一刻,从书中滑出一张名片跌落在地面上。他感觉有点奇怪,上面赫然写着:西安市西二环251号。他忽略了名片的主题而刻意地追求上面的地址,这时他才猛然想起自己已在西二环259号呆上两年了。258号,257号,256号……251号,他默默地盘算,毫无目的地揣测起251号的地理位置来,按照正常的规律和城市的惯例,251号他暂时确定在国美广场附近。当然陕航局是不可能的,如果陕航局是251号那他应该是可以记住的,两年前打他一来到这个城市就住在陕航局不可能记不住陕航局的门牌号啊。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注意到名片上的主要内容。排版、印刷、一体机、打印机、出售二手电脑。联系电话:1327944033184259XXX。他迅速掏出手机拨了这两个号码,很显然都没有打通,好象是他先暂时储存这两个号码的快捷方法而已。我们暂时相信这两个电话号码对他有用,为了这篇小说更好地发展下去,没有必要不让电话号码在这儿就消失掉。 <BR><BR> 他把书放好在书架上。她又一次打开手机,故意让刚才那两个号码重现在屏幕上,他把号码储存起来,方便起见,他用打印机来代替号码的名字。他没有继续停留在书店内,而是看着书架旁几个孩子微笑着离开了。打三楼下来,他就急忙在手机的电话本中查找刚才的电话号码,他按照上面的号码拨了过去,一秒、三秒、七秒、十三秒……没有人来接这个电话,他感觉有点纳闷,都把广告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哪儿有人回把名片夹在书中做广告呢?他没有排除其他书中夹有同样名片的可能性,可是他任凭相信其他书中也不愿意去翻阅其他的书查个究竟。怎么能没人接电话呢?他把手机放在面前端详了一阵儿,看着上面跳动的拨号好象一连串的冒号,他收好线把手机放进口袋中。 <BR><BR> 在两条单行道之间几个中年妇女相继给他发了购房的传单,他欣然接受后那个中年妇女终于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开始琢磨起251号,无论怎么理解251它都是由三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但是我们不妨调换下三个数字的顺序,很显然可以组成125、251、521这三组,如果还有一组的话,那抱歉——你自己呆在家里思考吧,反正没有人拦你。先说125吧。他第一次写小说的时候就用125代替了三个人物,即1、2和5,在那篇小说中我们始终看不到一个人名,因为人名都是用数字替代,很简单他考虑的是小说的性质,小说中的人物原本就不需要用现实中人物去靠拢,或者说现实中的人物向小说中的人物靠拢。那种死板地硬套技术在当今的小说中早已被淘汰掉了。所以,那篇小说经过几年考验好终究成了经典。如今,这个伟大的作家却居住在259号。这是125三个数字给他带来的殊荣。以展望未来看,我们现在应该更注意另外两组数字。且不说作家现在49岁的年龄,年龄在写作上只是一个概念,我们不要否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写不出来经典的传世之作,而年过六十的作家一定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更注重251和521。 <BR><BR> 521公交车经过那套小区的后门时,他已经赶不上了,待第二辆521缓缓地驶过来的时候,车门口已经塞满了人。他仔细看看了站牌,521是驶往红旗厂的汽车,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711才是驶往红旗厂的汽车。他站在丰登路和团结东路的交叉口的那个站点,如果赶不上这班车,到达小寨汉唐书城会在下午四点后。因为521调度站的工作人员把时间掐得很死,在十分钟之内是第三辆是不会出现的。他估算着时间,四点后到也没什么大碍,更具体说他不赶521去书城也无大碍。公交车启动的时候他仍旧没能赶上。他略微失望地望着远去的汽车,马路对面那家打着上海豆花香的招牌把包子从早晨卖到现在。好久没有赶过公交车了,他抱怨道,为第二辆车的错过感到惋惜,现在他不得不继续等待第三辆车的到来。这两年内,没有人知道他在隐藏在这个城市,包括在以前的朋友和他现在的儿子。直到最近他的一篇小说以陌生的笔名发表以后,才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关注,其中不免一些人猜测出是他又重出江湖,甚至以前和他交往很深的批评家开始重新宣布陈X的确出现而且再次掀起文坛旋风,哦,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批评家的恶意中伤——这小说仍旧在走陈X的道路,简直是不可救药,这种冒险的写作不啻是文坛的一个灾难。编辑的眼睛被狗吃了,这么破的玩意都可以发表,真够骇人的。没有人考证这句话出自谁口,不管怎么说玩文字的地方够热闹了,何必来自寻烦恼呢。 <BR><BR> 此时,站点上的人已经被接连不断的几辆公车接走了,惟独521的第三次出现还没有到来。前些天他从公寓下来的时候,他就感觉这个世界的陌生。他无法来确定这个世界的表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两年弗洛尹德的书看多了,尼采都死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写的小说都带些哲学色彩,实力得不行,有时候嘲讽下自己叹息道自己可能是入错行了,遗憾的是有时候他也会骂尼采这个老头子。光写小说那多没意思,哲学才是核心。这是他接触哲学一年后悟出的道理。但站在我们的角度上来看,他现在的状态势必像尼采极了。其实,我们早已把他不当作一个49岁的作家了。现在来看,我们无法确定出他那个下午去书城与否。因为在站点的时候他再次拨了那张名片上电话号码。 <BR><BR> (二) <BR><BR> 这样的发展很出人意料,毕竟他现在正在拨那家电话号码,而不是去书城。现实的境遇他见多了,生活中不可预测原本就是这样。 <BR><BR> 一秒、三秒、七秒、十三秒…… <BR><BR> “喂,你找谁啊?”里边是一个女人娇滴滴的声音,“真麻烦!” <BR><BR> 他有点诧异,服务部把广告都做到这个份上,态度怎么还这么恶劣呢?他首先排除拨错号码的可能性。但是他的手还是不由自主地伸向口袋。 <BR><BR> “噢,你们那儿不是卖打印机吗?”他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BR><BR> 那边女人恼怒起来,声音迅速传过来,听上去他感到聒噪极了。 <BR><BR> “哎呀呀,你是说我们现在开这么的门面就是为了卖破打印机嘛,真是不可理喻。你说说什么道理嘛。” <BR><BR> “也不是了,我只是看在把广告打到书店新书的里边才拨通你们的号码。打印机对我来说也是可有可无。我可不骗你。” <BR><BR> 电话那头的女的被逗笑了,扑哧一声,“你可真会开玩笑,我们从未打过广告,难道你不知道?噢,当然你不知道了,我真糊涂。没打广告当然你不知道了……” <BR><BR> “是吗?你们那不是西二环251号吗?上面的地址明明就这个,应该不会有错的。出售打印机,二手电脑,一体机,印刷……就是你们吧。” <BR><BR> “恩,这的确是西二环251号。不过先生,我还是认为你拨错了号码。我们这经营的与那个根本都不靠边。什么打印机电脑印刷一体机,我们经营的是羊肉泡膜。陕西特色。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的话,那我还是建议你来品尝我们的特色。” <BR><BR> “这样啊,难怪了。可真不好意思。”他在电话这头尴尬极了,心想幸亏不是跑上门,当面对质岂不是…… <BR><BR> 几天后,他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拜访他的电话,另一个是向他介绍打印机产品的电话。我们不妨先看拜访他的电话吧。 <BR><BR> “全世界的人都在找你,你怎么躲到这个城市啊?”陌生人的电话令他吃了一惊。 <BR><BR> “喂,我想你打错了吧,我根本不认识你。这个城市的号码真多经常把人搞糊涂。虽然我的号码是单项收费但经常被打扰还是不好哟。”他若无其事地说道。 <BR><BR> “哈哈,你仍旧这样幽默,两年隐居的生活可丝毫没有改变你的性格。” <BR><BR> “你在说陶渊明,他是东晋人,离现在都有1600年了吧,你还拿他开刷,对一个写过诗的古人可真有点过分,你也真是的。再说,这个城市又不是桃花源,想隐居都没那个福分。”他很快把话题扯到陶潜身上。 <BR><BR> “这是西安,当然不比桃花源了。你强硬地说自己在隐居的话也没有介意。”陌生人显得和他熟悉,毫无疑问,他现在还没有辨别出陌生人的声音。 <BR><BR> “隐居?真可笑。如果大雁塔下边有个古墓的话藏在那儿才算得上隐居。像我住在西郊这么繁华的地段,还隐居什么?何况我也没有隐居的必要,根本没人认识我,隐居有什么意义。端端正正走在大街上都没人认识我。” <BR><BR> “如果你跑到大雁塔下面,那市政不会饶你的。” <BR><BR> “对了,我提醒你一下,我们根本不认识,麻烦你不要再来纠缠了,你知道嘛我都将近五十了,你纠缠我也没多大意思。好了,我不和你聊了,但愿你不要再来骚扰我,那是很不道德的事情。” <BR><BR> “那好,不过我顺便提醒你下。这两天书城的活动你应该去,不过自愿是你的权利。” <BR><BR> 陌生人挂断电话后他有点忐忑。不难看出他为了错过那辆521而耿耿于怀。他想把小说写到这个份也真由自己了,真尴尬,海明威一直写出强悍的硬汉形象,但是他第一次读的时候是三十年前,那时他并没有意识到那种形象。如今他觉得硬汉是对他现实精神的补充。 <BR><BR> 第二个电话打过来的时候他正在赶一篇小说的结尾。他为这个小说结尾已经苦恼了整整一年,因为这次脱离生活的写作使他无从为这个结尾下笔。虚构的艺术在几年前他都运用得十分纯熟,对海伍德虚构艺术的研究足以使他在这个浮躁的评论界站稳脚跟。不过,他的目标很明显,在虚构的艺术这方面,他相信可以超越虚构大师海伍德,在这个时代,像他这样的小说家兼评论家已经少之又少。 <BR><BR> “这是一款新型的打印机,刚上市!你也知道佳能牌子在电子市场站的地位。这款机子轻易而举地淘汰掉IP1000那款。”是一个女服务员的声音,“先生,如果方便的话你可以过来调试下这款机子。” <BR><BR> 哦,他有点摸不准头脑。上次打电话过去那个卖羊肉泡馍莫非现在变成了卖打印机的,可真够荒谬!“你是卖打印机的?呵,你可以告诉我你们的办公号码吗?我想今后它对我会有用的。” <BR><BR> “当然可以,先生。84259XXX,手机:13279440331。你随时过来都可以,我们可没有双休日和假期。” <BR><BR> “好的。”他赶快查储存在手机中的电话号码,仔细对了一下,号码和上次拨的号码完全一样啊。这是怎么回事?他感觉在这个城市太可笑了,每天都有这么多荒唐的事情。虚构大师也料想不到这个世界巧妙的变化。 <BR><BR> 他很想把那个号码拨过去验证上次是否拨错了号码,但即便没有拨错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他放弃了这个念头。这个世界上的错误层出不穷,谁能纠正完呢? <BR><BR> (三) <BR><BR> “我知道你是写小说的。”这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他从一个陌生读者那里获得的消息,他说他看过他所有的小说,就连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他都看了。那次他提起海伍德,说他是当今唯一可以海伍德并驾齐驱的作家。他说《虚构的艺术》一书他看过不下于十遍。“你可真够伟大的!那种书你都可以看上十遍。真不敢相信你看到海伍德书会是一副什么模样。人家才是真正的虚构大师,我需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是吗?不过你也够伟大了。能写出这么多经典的作品,而且《虚构的艺术》还是经典中的经典,比这本书还要伟大的书存在可真是不可思议啊。”“算了,不和你说了。不过你那句话已经是给我最大的鼓励了。” <BR><BR> 我是写小说的。在这个城市我已经居住够两年了,一直以来我认为逃亡是写作一条路子,比如:高行健、帕斯捷尔纳克……这样说我没有向大师套近乎的意思。你也知道,这个世界写小说的人真够多的,把文学用一种方式寄托起来要什么样的勇气呢?真是很难猜透。 <BR><BR> 那天我儿子给我打来的电话时,他说,“都两年没见你了,如果可以的话把你的作品邮寄给我,可以吗?”他渴求地加上一句“可以吗”使毛骨悚然,如今我无法找个合适的理由向他解释我出走的理由。 <BR><BR> “哪儿呢?我离家以后就写过东西。你也知道这两年我行踪不定,哪儿还有空写东西。别胡思乱想了。” <BR><BR> “呐,前一段时间《XX文学》上发表了你的中篇小说,笔名用的是虽弓,你可以瞒过其他人但瞒不住我的。故事里表达的倾向过于鲜明,这一点只有我才能够看明白的。” <BR><BR> “随便你怎么说。做你喜欢做的事就行了,不要说你喜欢的事情就是看我小说了。如果你喜欢看我的小说那么建议去读一些大师的作品吧,我就不例子了,目前书柜中可以足足让你看上十年。当然这要凭你自己的爱好了。就这样吧,现在我只想一个人清净一下。” <BR><BR> “恩。不过我发誓我要超越你。今天你可以挂掉电话,终究有一天我们再次会接通的。” <BR><BR> (四) <BR><BR> 后来的一天,他再次出现在超市三楼的书店时,他看见这一年的《小说山庄》已经与读者面世了。可是当他打开一本《诗经》的时候他看到一则寻人启事,这个城市的在疯狂寻找一个作家。而当他打开《小说山庄》时,里边的名片变成了一家副食产品的广告,批发零售各种点心,他感觉这个城市的人们仍旧这么好笑,统统都把广告往这儿打了。而他看着这张名片情绪却异常激动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