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9-15
- 在线时间
- 23 小时
- 威望
- 175 点
- 金钱
- 82710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2474
- 精华
- 4
- 积分
- 1048
- UID
- 41
 
|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卢江良</i>在2006-11-2 8:35:01的发言:</b><br/>这里的有些人明明走的是歧路,还自以为是光明大道,更可悲的是还要歇斯底里地叫嚷着要别人也朝他们的歧路上走,这是一种年幼无知的表现呢,还是一种愚昧可笑的行为?这很值得那些异志们自己反思了。</div><p></p>如果写作是寻找你所说的那种“<strong>光明大道</strong>”,那估计文学早就死掉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很多经典作品,在刚出来的时候,往往都被视为“<strong>歧路</strong>”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此外,稍有些文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从古到今,又有哪些好的作家会把自己的道路称为或视为光明大道呢?而真正以一种朴素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写作的人,又有谁会着意要别人也跟着自己走路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黑蓝欢迎所有坚决走向自己的<strong>文学“歧路”</strong>的人们。真正可悲的歇斯底里状态,不会出现在沉湎于写作和对文字的反复琢磨的人那里,而往往会出现在那些游走无定的江湖术士式的人的言行举止中。人的<strong>无知</strong>是不在年幼年长的,而<strong>愚昧可笑</strong>则往往会以看上去听起来似乎最正常、最符合常理、最阵阵有辞的方式呈现。包括看了你刚才贴的那个关于写作的东西之后,平心而论,我只能说,我觉得你几乎等于什么都没说,你的批判几乎没有发生就结束,你的反思也没有能从任何一个角度有半点靠近新鲜和独到,而你所理解的心灵,你所标榜的心灵写作,倒是都可以通过你的这个短文看出某种端倪:它常常就是某些不顾一百多年来世界文学发展变化的事实,固执于“年幼无知”的写作理念,作出“愚昧可笑”的<strong>慷慨陈辞</strong>。其实我们可以退一步来讨论一下,你所理解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表达出来的它跟大众媒体每天宣传的东西气味相近,那还需要你来重复么?我倒是真希望你能再用一篇文字来详细阐述一下你的“心灵说”呢。 |
|